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

且不提趙傅趕到長沙后辛苦找尋門路的境地,就對於皇帝而言,日常也是極爲辛勞的。

一百多個州了,六百縣,上千萬人口,雞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由政事堂處理,其餘的大事,則呈交給皇帝。

與明清不同,唐宋時,政事堂的宰相,基本上屬於副君的位置,若是勤政的君王,日常的奏本自然常常查看,若是偷懶的,政事堂就會自行處理,幫助皇帝減輕負擔。

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大權旁落,乃至於產生權相,如天寶年間的李林甫、楊國忠等,因爲宰相們不僅有建議權,還有決定權,執行權。

明清的內閣、軍機處,只是建議權罷了,但權勢依舊極盛,從這就可以想象唐宋時宰相的威勢了。

李嘉是個勤政的皇帝,潛規則上,五品以上皇帝決斷,五品以下政事堂自決,但李嘉卻聲明,五品以下的大事,如州縣主官,也須有他審覈。

如此一來,相權勢必被壓縮,而他的業務更是極多了,子乎者也,看着讓人頭疼。

這般,他不得不與朱元璋一般,找尋幾個翰林學士,幫他朗讀奏本,省卻一番精力。

別說,用耳朵聽與眼睛看,省力不少,每日的奏本,處理的是極快的。

而且,有的小事,琢磨不透,他就出題考究翰林們,篩選人才,算是增加夾帶裡的人了。

這也難怪皇帝任人唯親,紙上得來的,哪有日常見面來的印象深,平常的用人,要麼是親戚,要麼是宰相們的舉薦,如今他又有了新的途徑得到人才,讓皇帝頗爲欣喜。

對於宰相們不滿意的處理,他直接打回讓其重做。

實在重大的,就召集宰相們商議。

“近些時日,臨近年關,舉子們又聚集京城,讓長沙府好好處理提防,勿要發生火災!”

聽完一本奏本,李嘉睜開眼睛,直接吩咐道。

長沙城與所有的城池一樣,都是由木製建築組成,一旦起火,就連綿不斷,難以撲滅,長沙還算好,開封可以說多災多難,火災迅猛至極,每一次就得死傷數千人。

所以一到秋後,就得防火了,這也算是古代的大城市病。

“喏!”一旁暫歇的翰林,連忙寫上條子,交於宦官,讓其呈交給政事堂。

若是不出意外,即日就可發送長沙府衙。

聖旨上若是政事堂的副署,也就是帶上中書門下的字樣,那就屬於中旨,按照常理來說,不符合流程,政事堂只能硬着頭皮認下,但絕不會補一份。

如果皇帝權威大,那麼中旨的效力不亞於聖旨。

李嘉自然不會破壞這樣的規矩,政事堂的宰相可不是秘書,而是助手,沒了信任,朝廷處理可就麻煩了。

政治畢竟不是兒戲。

繼續了一陣子,李嘉擺擺手,讀書的翰林又換了一人。

畢竟這算是一種恩賜了,豈能讓人獨佔?

接下來讀書的翰林,是個生面孔,模樣倒是周正俊秀,三十來歲,蓄起了鬍子,符合此時的審美標準。

李嘉就瞥了一眼,又閉上眼睛。

“臣,潮州張介山,爲陛下研讀!”

張翰林心情激動,拿起了堆成一座小山的奏本,如同其他的同僚一般,打開朗讀起來。

別說,聲音清脆響亮,只是聽了一段,李嘉徹底凌亂了,他完全聽不清楚這傢伙讀的是什麼。

可明明剛纔介紹自己的時候清晰明朗,但一讀奏本,就完全成了鴨語,李嘉實在聽不懂了。

“停下,爾是潮州人?”李嘉坐起,詫異地問道。

“臣是潮州人!”張介山臉色煞白,以爲自己得罪了皇帝,顫抖地言語道。

“嶺南各地,近百年來,都是從中原遷移來的,語言倒是相近,某雖然是邕州人,但還是能聽得清楚的!”

李嘉搖搖頭,看其顫抖的肩膀,繼續說道:

“只是,爾所說的潮州之言語,某實在聽不懂,既非嶺南語,更非洛語,聽着我的耳朵裡,就彷彿天語一般,實在不清楚!”

“爾可會洛音!”

所謂的洛音,其實就是洛陽話,洛陽正音,朝廷的官話,西周的官話雅言,就是西周貴族們必須學會的,不夠貴族間不會溝通,談何覲見周王,孔夫子也因雅言,所以周遊列國。

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唐朝,洛陽話一直是官方語言,也是當官必備的,不學無以交流。

宋朝的國都雖然在開封,但其實所說的話大半還是洛陽話,再雜加點開封府俚語。

明朝的官話是金陵方言,哪怕遷都北京也是一樣,因爲北京城的百姓,也是從南京旁邊遷移過去的。

清朝的北京話則融合了滿語,徹底就變了樣。

也就是說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洛陽話,實際上擔任了兩千多年的官方語言。

當然,滄海桑田,加上戰亂,語言肯定變了,但,卻一直以洛陽語言爲標準,卻沿襲下來。

如今大唐朝廷上下,百官們,南來北往的,家鄉自然不同,所以通用語言不再是嶺南語,而改變成了洛語,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並非李嘉強制要求。

“臣會洛音,只是頗有些不熟練!”張介山吞吞吐吐地說道,慚愧的低下頭。

“洛音不成,何以爲官啊!”

李嘉感慨道。

官員去往地方擔任主官,爲何依賴於胥吏?除了他們世代沿襲,政務熟練外,言語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爲異地爲官的原則,只有胥吏能聽懂官員的話,兩眼一抹黑,所以只能依靠他們。

自然而然,南方人自帶口音問題,哪怕會洛音,也含糊不清,所以備受歧視,到了清朝雍正年間,雍正實在忍不住了,他要求兩廣和福建地區,必須學會官話不然就不要當官了。

然後派嶺南福建官話說的好的人,去給秀才舉人當教習,讓他們學官話,這才改善許多。

李嘉一時還沒感受到官話的重要性,畢竟嶺南福建大半都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原移民,言語通順許多,頂多帶點音調。

但如今,隨着國土的擴大,他方意識到,官話的普及,是該提上日程了。

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128章中秋宴第1197章想法第1174章消磨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282章羈糜?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257章安南府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383章安國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1333章收買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九百三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1245章無題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340章落下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265章死戰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338章諸王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1114章利刃第1320章千歲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