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實:“好啊,洱尾寨人口不多,增加人口是天大的好事。”
照源:“這些災民與我樣備詔同心同德,你要善待他們。
你們各有特長,只要你引導得法,肯定能幫上你的大忙。”
巴實:“詔主放心,我一定把災民的事處理好。”
照源把洱尾寨的情況向災民們作了說明後:“洱尾寨的統管巴實,給大家講話。”
巴實:“詔主說得對,我洱尾寨是樣備詔的重要門戶,這裡的土地養人。
你們定居在這裡,是你們的福氣。我巴實敢向各位保證,我一定立馬解決你們的困難。”
照源:“請大家放心,巴實能讓你們安居樂業。願意留在洱尾寨的請站到這邊來。”
災民王阿狗抱着未滿月的兒子王棚生,扶着還虛弱的妻子王張氏,第一個站了過去。
照源知道,這是王阿狗在支持他的決定。
災民們經過一番議論之後,站過去了六十多人。
還有人要站過去,照源制止了。
照源:“洱尾寨就留下這麼多人吧,其餘的繼續跟我走。”
王阿狗:“詔主,你要常來看望我們啊。”
照源:“一定一定,我一定要來喝王棚生的滿月酒。
你們安頓下來後,可以到詔主府來找我啊。”
人們依依不捨地相互作了告別。
馬幫已經打扮齊整。
頭騾戴着大紅籠頭,上面正中鑲着一面小圓鏡,四周另鑲着六塊更小的圓鏡。
遮口處掛着五彩絲線,如鬍鬚一般。
脖子上掛着大鈴鐺,垂懸在胸前,一走起路來,就空隆空隆地響。
馱子上插着兩面金邊黑底白字的三角旗。
一面上書漢字小篆:“樣備詔”,另一面寫着烏蠻文:“樣備詔”。
二騾是粉紅籠頭,沒有圓鏡和絲線,馱子上也沒有小旗。
三下鋩聲響過之後,樣備詔詔主上長安見大唐皇帝的馬幫,離開洱尾寨,向蒙光而去。
路經雞邑鋪,照源叫開稍。
雞邑鋪出熱水,照源讓大夥洗個熱水澡。
早有信使回詔主府報了信。
左相照澈、右相照澄率領在府中的文武兩班,到新架好的浮橋頭迎候。
人們聽說詔主去見大唐皇帝回來了,十分好奇,也跟着到浮橋來看熱鬧。
照源騎着戴有五彩籠頭的騾子,走在頭裡,身後跟着老鄭、客師傅、綿泡蠻。
後面是馬幫、災民。
這時,一隊馬幫正在過橋來,照源下了馬,站立一旁,等馬幫過完。
他這才牽着馬,走上了浮橋:“好啊,這比竹筏方便多了。
總有一天,要把鐵鏈子橋架起來。”
左相照澈和右相照澄迎上前來,一人拉起照源的一隻手,高興地又說又笑。
文武兩班事前已經知道災民的事,就沒有表現出異樣來。
只是跟來的民衆,不明原由,看到詔主帶來這麼多拖家帶口的人,就交頭接耳議論開了。
回到詔主府,照源不顧勞累,把這一次上長安的事,向文武兩班講清楚。
照源:“在路上,我就叫人給災民登記造冊了。我把六十三個災民,,安置在了洱尾寨。
還有一百七十八人,我打算安置在上街一多半,餘下的就安置在蒙光。你們看怎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