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廷論

就在張允文有些忐忑不安的時候,只見文臣這邊一名身穿紫袍的官員出列,沉聲說道:“陛下,臣以爲突厥世爲寇盜,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盡殺,宜縱之使還故土,不可留之中國。夫戎狄人面獸心,弱則請服,強則叛亂,固其常性。今降者衆近二十萬,數年之後,蕃息倍多,必爲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晉初諸胡與民雜居中國,郭欽、江統,皆勸武帝驅出塞外以絕亂階,武帝不從。後二十餘年,伊、洛之間,遂爲氈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鑑也!故老臣也不願遷胡人入兗豫之間,免趟覆轍!”

這人卻是魏徵。\

見魏徵都如此說了,李世民頓時“嗯”了一聲,說道:“魏卿此言有理!”

這時候,那溫彥博又道:“王者之於萬物。天覆地載,靡有所遺。今突厥窮來歸我,奈何棄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以生業,教之禮義,數年之後,悉爲吾民。選其酋長,使入宿衛,畏威懷德,何後患之有!”

李世民點點頭,目光在其他朝臣上掃過:“其他愛卿呢?難道你們沒有什麼可說的麼?”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頓時齊聲道:“臣等附議!”

李世民見狀,微微一笑,身旁的劉賢處拿過幾張紙,然後笑道:“朕昨日收到一封奏章,上面記載的便是關於這突厥的安置問題,諸位愛卿可以傳閱一下!”

說着,又遞給劉賢,讓他送至階下。\

於是,張允文手書的五張紙便在衆臣之中慢慢傳閱開來。

衆臣看了這紙張之後,或是閉口不言,作高深莫測之狀;或是輕輕一笑,不置可否;或是冷笑一聲,隨手遞給下一人。\就這樣,薄薄的五頁紙很快就在衆大臣手中傳完了。

張允文也做了個樣子看了一下,然後便將紙張遞給下一人。

這時候,張允文感覺有人在看自己,擡頭一瞧,頓時瞧見了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意味深長的目光。

“諸位愛卿,看了這奏章,可有何看法啊?”李世民笑問道,見衆臣不言,他咳嗽一聲,沉聲說道,“此本奏章,共獻三策。\其一,拔突厥之中健者編練成軍。其二,遷突厥之衆於江南。其三,凡突厥未嫁之女子,皆嫁漢家男子,男子皆娶漢家女子。其四,令突厥皆習漢話漢文,不得說突厥語,書突厥文。其五,凡突厥十歲以下者,須集中起來教授儒家典籍!呵呵,諸卿以爲這五策如何啊?”

見李世民又問了一遍,那溫彥博頓時出列道:“微臣以爲,此策謬矣!其一,那編練突厥成軍,其軍何人可控,何人能馭?其二,爲何遷突厥於江南,而非燕趙,要知江南之地,氣候大異於塞外,如是水土不服,其必生亂。\其三,通婚嫁娶之事,若是由官府強行要求,恐怕會有後患啊!”

此言一出,那魏徵也出列道:“若是遠遷江南,所費巨靡,恐得不償失啊!”

李世民沉吟片刻,向其他大臣問道:“衆位卿家的意思呢?”

長孫無忌捻鬚笑道:“微臣對着五策倒是挺贊同的。尤其是後面三策,與突厥通婚,禁其文字,教其幼子,幾十年之後,這些突厥人那裡還會記得突厥,只會說漢話、寫漢字,只記得自己是大唐人!此三策甚妙,微臣贊同!”

房玄齡也說道:“選江南之地,看似遙遠,卻是非常合適!有運河之便利,二十萬衆數月即可到達江南。\雖說其間會阻絕航道,但若欲求長遠,斷這短短的數月又有何妨?至於水土不服,生出亂子,我大唐既然能在草原上滅了突厥,難道還害怕那些離開草原的突厥人麼?況且其精壯已在軍中,他們有何能力可亂?待到婚姻一通,風俗文字一變,誰還會去亂?所以微臣亦是贊同此五策!”

李世民聞言,不由微微頷首。\

張允文聽得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如此支持自己,心頭當下鬆了一口氣。

這時候,李世民卻點名道姓的說道:“張允文張愛卿,你且說說你對這五策的意見?”

頓時間,朝堂中衆人的目光盡數集中在張允文身上。許多人開始猜測,爲什麼李世民別人不叫,偏偏叫這個張允文呢?

張允文心頭暗暗叫苦,昨夜你還通過汝南之口,讓自己少摻和朝廷中的事,今日怎麼把自己給推上前臺來了?心頭雖是叫苦連連,但臉上卻無半點異色,口中說道:“啓稟陛下,微臣以爲此五策尚有不足之處!”

李世民頓時頗感興趣的說道:“哦,那你且說說,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應該每隔一段時間便由當地組織一場憶苦思甜大會,讓突厥人好好回憶一下當初他們在草原上是如何的吃不飽,每年要靠掠奪糧食維持生計,而如今,到了大唐,頓頓有飯吃。\要讓他們不要忘了大唐的恩德。在每次吃飯之前,都得高聲說道:‘我是大唐人,我深情的愛着大唐!’之類的話語。\這樣反覆的做下去,五年十年即可見效!”

“嗯,還有,安置時一定要徹底的限制突厥人的習俗,取消繼婚,甚至不允許他們放牧,只准其耕作。至於那支突厥軍隊,只要大唐將其親眷家屬掌握手中,就不怕他們懷有異心。況且可以派遣軍事學院畢業的學員在其中擔任低級軍官,這樣就可以牢牢控制住這支軍隊!”

張允文說道這裡,便訕訕住口:“呃,陛下,微臣能想到的就這些!”

李世民點點頭,還沒說話,一邊的孔穎達卻是冷冷說道:“挾人親眷而逼其作戰,此乃不仁之舉!難道張將軍要讓陛下背上不仁之名麼?”

張允文聽得這種那個言論,不由哂笑一聲:“孔大人此言嚴重了。\將士在外作戰,親眷留質國內乃是必須之事,怎能算得上不仁呢?再者說了,這突厥軍乃是做募兵之用,專司戰鬥,豈能不留着一手?”

孔穎達自知此言難以駁倒張允文,也不再言語。

而這時,溫彥博卻道:“突厥風俗豈是那般易移?一個不好,即要造成動盪!”

張允文看了一眼溫彥博,又看看房玄齡:“房大人剛纔說過,突厥當年身在草原,我等便不懼,如今在江南,又豈會怕突厥?微臣認爲此言很有道理。自古一亂一治,大亂之後方得大治!不要怕出現動盪,只要能撲滅動盪之後,雷厲風行,力行大治,那社稷昌盛,國家富強便指日可待!”

張允文說完,大殿中頓時寂寂無聲,可聞針落。衆臣也無人再行辯駁這五策。

李世民見狀,頓時說道:“允文此言,確實在理啊!既然諸位愛卿沒有異議,那朕便下旨,按這五策來處置突厥降衆!”

長孫無忌、房玄齡頓時帶頭一揖:“陛下聖明!”

於是,貞觀四年關於突厥安置的問題,便告一段落。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312章 態度第39章 斷腿第473章 第一步第336章 賜宴望雲亭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6章 單挑第298章 李泰第236章 秋收第121章 噪聲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86章 伏擊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312章 態度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254章 裴行儉第28章 凱旋長安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264章 出征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309章 李治第296章 擔憂第33章 賞賜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252章 宴會第34章 所謂鴿子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466章 吳家娘子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125章 狼羣第124章 塞外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103章 羅成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124章 塞外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224章 歸程第15章 夜襲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22章 牧馬之計第98章 羅藝造反第367章 皇后斷案第287章 客棧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06章 夜談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209章 入城第46章 出發第435章 淵氏滅亡第152章 成親第116章 安排第211章 兵鋒第401章 刑訊逼供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493章 兩村鬥毆第500章 滑雪板第50章 再回長安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69章 退兵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372章 百騎破萬第142章 詩會第123章 朝議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142章 詩會第11章 路上練兵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23章 進身之資第212章 遭遇戰第83章 告密第196章 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