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楊文幹反

在從到慶州的道路上,宇文穎坐在馬車中,回想當時皇帝和齊王的話。

李淵對宇文穎道:“你持我令節,到慶州去傳召楊文幹來仁智宮!”

然而退出大殿之後,宇文穎徑直來到齊王李元吉處,將事情告訴李元吉。

李元吉聽完此事,淡淡的道:“若只是送了些鎧甲,罪責也不是很大嘛!”

宇文穎聽罷,知曉其意,頓時告辭而去。

看着馬車外郁郁青青的草木,宇文穎心頭卻有些忐忑。閉上眼睛,一幅聽天由命的樣子。

馬車緩緩行了兩日,終於達到慶州。

一到慶州,宇文穎立刻直奔慶州都督府。

此刻的楊文幹正在專心操練軍隊,聽得有人來報說是長安來人,他的心頭頓時“咯噔”一下。

難道是東宮那邊出了什麼事?

按下心頭的猜測,楊文幹來到會客廳,只見一人正坐在大廳裡喝茶。正是宇文穎。

看到來人是宇文穎,楊文幹心頭倒是放鬆了一下。這宇文穎和齊王交好,而齊王有何東宮互爲援引。當年他擔任東宮侍衛時還曾見過這位宇文大人。

“原來是宇文大人!不知來此有何貴幹?”楊文幹坐在太師椅上,端起一杯茶水道。

“奉陛下旨意,傳召楊大人去趟仁智宮!”宇文穎道。

楊文幹頓時眉頭一皺,難道真的有什麼事情發生?

見到楊文乾的模樣,宇文穎不由疑惑道:“難道楊大人不知道東宮出事了麼?”

楊文幹手中茶盞頓時一晃,趕忙問道:“東宮出了什麼事?”

宇文穎見其神色不似作僞當下便將東宮運送鎧甲給他,而又被押送之人告發,太子請罪,陛下震怒等事從頭到尾,原原本本的告訴楊文幹。

“可是本官確實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就連東宮派出的快馬,也有三日未曾到達慶州了,我正疑惑着呢!”楊文幹聞言,原來那有些驚慌是神色頓時不見。

“看來是有人在封鎖消息啊!”

“那東宮形勢現在如何?”楊文幹問道。

“太子現正囚在仁智宮的一處帳篷內,每日只有麥飯充飢,其餘官員被太子留在仁智宮外,沒有進宮!”

楊文幹頓時沉默不語。見他不說話,宇文穎也沒有說話,端起茶盞喝了起來。

半晌之後,楊文幹倏地站起身來:“來人啦,傳我將令,命令全軍集合!”

聽到楊文乾的這句話,宇文穎不由露出一絲笑容。這不正是齊王希望看到的麼?

楊文幹倏地轉過頭來:“嘿嘿,宇文兄,不知你意下如何?”

宇文穎頓時起身,向楊文幹一揖:“參見大人!”

武德六年五月二十七,慶州楊文幹舉兵造反,南下長安。而李淵派出的司農卿宇文穎,則在第一時間依附楊文幹,一起南下。

李淵在仁智宮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咬牙切齒的道:“兩個逆賊!”然後派遣左武衛將軍錢九隴和靈州都督楊師道攻擊楊文幹。

而太子在得到楊文幹起兵的消息之後,當日不吃不喝,呆了一日。

起兵當日,楊文幹派出軍隊四處掠奪糧草,做南下之用。

兩天之後,朝廷大軍集結,壓向慶州。

五月二十九,高祖傳召秦王世民商量楊文幹叛亂之事。

李世民道:“楊文幹竟敢做這種狂妄叛逆的勾當,想來他幕府的僚屬應當已經將他擒獲並殺掉了。如果不是這樣,就應當派遣一員將領去討伐他。”

李淵卻道:“不能這樣。楊文乾的事情關連着建成,恐怕響應他的人爲數衆多。你最好親自前往,回來以後,我便將你立爲太子。我不願意效法隋文帝去誅殺自己的兒子,屆時就把建成降爲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後他能夠事奉你,你應該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事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啊。”

李世民欣然領命而出。

既是出征,先領了聖旨兵符,再快馬返回長安。

一到秦王府,李世民便召集帳下文臣諸將,說了這件事。

張允文身爲天策府參軍事,也被召集起來。

李世民先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尤其是最後李淵與他說的那番話。說完,看了一眼衆人反應。興高采烈者有之,低頭沉思者有之,更多的是默默不語者。

再看那張允文,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要不是飛來的信鴿,李世民幾乎猜測不到這件事竟然有他和林然二人的身影。

“殿下,雖說陛下曾許諾一旦此事結束,便立你爲東宮!可陛下之言,未能全信啊!當年陛下就曾說過,晉陽起兵,主要是殿下之謀,若事成之後,則立殿下爲東宮。可現在呢,東宮之位,建成竊據久矣!“長孫無忌沉默片刻,起身說道。

李世民聽罷,雖是滿臉憤色,但仍舊道:“雖是如此,但父皇之令豈敢不從?再說我本爲大將,奉命出征乃是理所當然之事!好了,先說說出兵之事!”

秦瓊道:“那楊文幹乃是東宮衛士出生,武藝高強。而慶州之地,多爲突厥所擾,民風彪悍,士卒勇猛。然而不過一區區下州,兵力不足萬人,秦王殿下親自出動,一千鐵騎即可滅之!”

李世民點點頭:“叔寶此言在理。不過還是帶足三千鐵騎,另外,叔寶、尉遲、知節,還有行恭,你們幾人和我一同前去!”

說完,目光轉向張允文:“允文啊,你要在出發之前把關於楊文乾的一切情報給我,而且在我出征這幾日,要時刻保持聯絡。你可知道?”

“喏!”張允文躬身道。

而此刻,慶州城內,楊文幹撫摸着一把長劍。這是當年在東宮當侍衛時太子親手賜下的,而如今,他便要拿着這把劍殺向仁智宮,就出太子來。

他倏然起身,將一個鳳翅頭盔罩在頭上,目光堅毅的出門而去。

大帳之內,楊文幹向身邊倉曹問道:“這幾日籌措了多少糧食?”

“稟都督,共籌集糧草一萬三千石!”倉曹回答道。

楊文乾點點頭,嗯,勉強夠用。

“傳我命令,大軍即日起拔營南下,攻打寧州!”

(今日三更!看在俺這麼勤奮的份上,各位童鞋,拿起你們手中的花花和貴賓,交給俺吧!)

第165章 構陷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312章 態度第67章 初戰第322章 我乃楊常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54章 挑釁第221章 會面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508章 山崩第295章 遷居第231章 商論第180章 歸程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25章 重逢第327章 揍人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141章 赴宴感想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176章 大漠第171章 李道玄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45章 鬆州大戰第54章 挑釁第393章 魏徵之死第277章 赤水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224章 歸程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81章 密謀第190章 脅迫收買第234章 彈劾第278章 西進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74章 李淵到來第139章 火炮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146章 正月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487章 往事第123章 朝議第181章 剿匪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77章 尉遲恭第464章 糧倉弊案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131章 午餐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92章 登基第177章 薛延陀第432章 歸來第298章 李泰第303章 擴編第510章 十年第345章 鬆州大戰第181章 剿匪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43章 威懾第244章 麴文泰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7章 潛入定州第167章 判決第125章 狼羣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239章 槊戰第394章 凌煙閣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75章 留在長安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80章 勢力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266章 局勢第508章 山崩第183章 朝堂第203章 攻佔第119章 上門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