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之中.
所有文武百官的目光都投在楚河的身上.
在聽聞了陛下的獎賞後,衆位官員的心裡是無比的羨慕.
不過,卻沒有一個人會提出異議。
因爲楚河能獲得這樣的殊榮,實至名歸!
對方以紅袍將軍爲大唐的奉獻,所有人有目共睹。
“臣,領旨謝恩。”楚河躬身行禮。
聖旨,按理來說,應該是跪着接旨的。
但是現在的楚河甲冑在身,又進爵爲徵北侯。、
按照大唐的規矩,則免了那些步驟了。
“徵北候,恭喜你。”
高士廉上前來,將那聖旨遞過去。
這位老狐狸的臉上掛着諂媚的笑容。
其眼底,更是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精光。
“申國公,多謝。”
楚河接過聖旨,謙虛的說道。
高士廉卻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是微微笑着點了點頭。
雲麾將軍,正三品銜,雖然是武散官職。
但是,對於武將來說這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
若是再往上一步。
那便是輔國大將軍、驃騎大將軍,這些武將之巔的品銜。
至於銀青光祿大夫,乃是正三品的文散官職。
雖然沒有實權,卻也是一種莫大的榮寵。
護軍,乃是勳級。
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別表童彰。
唐代的官分爲職事官、散階、勳官、爵位等。
而且,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這幾項官職。
唐代勳級分十二等。
最高等級便是“上柱國”,其次是“柱國”。
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所以立功是不分級別的。
其衡量的標準,往往只看重你在戰鬥中的表現和貢獻。
榮獲“上柱國”勳級的人。
不論官職多大,都可以享受正一品的待遇。
別看這麼一大把封賞。
其實含金量最大的,就是徵北候這個爵位了。
要知道,爵位是可以世襲的!
而唐朝的那些太子太傅,太子太師還有太子太保,可不像後世那樣。
在唐朝,那只是一個榮譽頭銜。
真正的歷史上,像衛國公李靖那樣。
大破陰山王庭,而後又滅絕突厥後。
這才站到了文臣武將的巔峰,真正的位居一品司空。
像現在這個平行時空之中,除非衛國公李靖再建什麼不是奇功。
否則是不可能達到歷史之上的那種高度的。
最多就是在去世之後,獲得追封。
纔會有文官武職達到一品,這樣一說。
緊接着,又有太監朝着高士廉遞過來一卷更大的聖旨。
開始宣讀起對其他文官武將的冊封。
其中,程咬金官升一品,也有了大將軍的頭銜。
在官職上,也是正三品頭銜。
至於其他武將,也都有封賞,官職上,也有所提升。
就連李長歌也一躍成了五品的宣威校尉。
還有衛國公李靖等一干將領。
由於還沒有回到長安。
所以要等到他們班師回朝纔會有所封賞。
接下來,便是犒賞三軍。
歷經真正一個時辰,這次冊封大典纔算圓滿結束了。
其中獲利最大的,無疑是楚河這位新晉的侯爺。
誰能相信,在不久前,楚河還是大唐一介布衣?
而現在居然一飛沖天,定邦封侯!
他瞬間徹底躋身唐朝的權貴上流。
成爲大唐新的權貴。
……
在冊封大典結束之後。
今天的早朝也算是落下了帷幕。
在一聲散會,文武百官開始有序的退朝。
走在人羣之中的楚河,此刻顯得格外醒目。
在走出大殿之後,不斷地有官員上前向楚河道賀。
楚河也都不卑不亢的一一回應。
能站在這裡早朝的,都是聰明人。
他們心裡清楚得很!
楚河現在得到了唐王李二的寵愛。
此刻正是如日中天,前途不可限量。
後面難免會有打交道的時候,所以起碼先過來混個臉熟。
就連重臣裴寂,陳叔達等重臣,也向楚河投來了善意的目光。
更不用說之前就對楚河頗有好感的魏徵了。
而李長歌望着楚河耀眼的背影。
此刻其心中則是五味雜陳。
如果……
如果之前自己的態度再堅決一些……
如果自己能夠說服自己的爹爹……
那麼,楚河現在是不是還留在衛國公府?
可惜,一切事情都沒有如果。
……
早朝才結束不久,長安城便轟動不止。
除了朝廷百官獲得各種封賞擢升,讓人羨慕。
其中最爲振奮人心的是。
紅袍將軍的身份終於攤牌了!
與此同時。
長安城大街小巷。
此地人聲鼎沸,人山人海。
百姓們眉飛色舞,一時間議論紛紛:
“朝廷冊封大典結束了,出了不少新貴。”
“你這消息算屁,哪有我這個消息刺激呢!”
“你們還不知道吧,紅袍大將軍的身份被曝光了!”
“此話當真?紅袍將軍可是何人也?”
“還記得衛國公府上的小子麼,就是他!”
“楚河?怎麼可能!你他孃的別騙我了!”
“這可是聖上親口承認的!”
“……”
議論聲不絕於耳。
各種消息在長安城傳得沸沸揚揚。
關於楚河就是紅袍將軍的消息,更是家喻戶曉
光是得知消息。
這對於升斗小民來說,怎麼能過癮夠勁。
於是,在聽說楚河退朝出宮的消息後。
不少百姓打起主意,紛紛前往夾道相迎。
他們很想親眼目睹一下這位紅袍大將軍的真面目。
不消片刻。
皇宮外的街道上已經擠滿了人流。
百姓們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滿爲患。
其中,不乏那些濃妝淡抹的妙齡女子。
她們在得知消息後,便立馬精心打扮起來。
就是爲了能給紅袍將軍留下好的印象。
希望能讓對方感到眼前一亮。
最好,能因此種下姻緣!
想法總是很美好。
不過,現實往往殘酷。
當楚河得知宮外的情況後,也是啞然失笑。
他能夠理解百姓們此刻的心情。
正是考慮到衆人安全問題。
他選擇避開人羣,從小道返回了。
當然,那些久等不見楚河身影的百姓並沒有敗興而歸。
反而扭頭就進了旁邊的酒樓茶肆,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