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

船到澎湖時,果然又上了來一些人,俱是年在花甲左右的老年人,而且多半是孤身一人,或男或女。

這些人上船後,工匠們打聽一下才知道,這是近來在澎湖招募的水師官兵或步兵們的家屬,澎湖的閒人很多,大家都過的相當辛苦,最近這兩三個月,東藩的南安侯府陸陸續續在澎湖招募了四個營兩千多人離開澎湖,這對澎湖的糧食供給,物價,還有市面人心的幫助都不算小了。

上船的老人們心情都很愉快,他們衣衫都很破爛,行李只是一個小包裹,東藩那邊不準帶笨重的傢俱,事實上他們也沒有什麼象樣的東西值得一帶。

豬雞牛羊一類肯定處理了,換成了現錢,農具和傢俱都很破爛,東藩還折算一些底價給他們,在澎湖就直接扔掉或送人了。

很多人空身一人上船,臉上都洋溢着笑容,他們知道在東藩有人負責一日三餐,或是有現成的小院爲家,一家人又可以在東藩團聚,而不是困守澎湖,這對很多人來說不亞於新生。

很多人都是辛苦了一生的人,手上佈滿老繭,臉上滿是皺紋,五十來歲年齡鬚眉俱白,看起來如八旬老翁,他們齒牙動搖,有夜盲症,身形有些佝僂,這是長期的缺乏營養和缺鈣造成的情形。

但他們身上還是很有勁力,長期透支身體的做着粗重的活計使得他們的肌肉還沒有萎縮,他們照樣能在農田裡整天勞作,他們滿是繭子和粗糙紋路的兩手仍然有力。

坐在船上,這些人都差不多是縮在角落,後來那些工匠和他們慢慢攀談起來,衆人才逐漸說笑起來。

就算氣氛融洽,也並無人主動找林養先和陳篤竹說話,兩邊的階層相差甚遠。

小哨船在澎湖停留的時間不足一刻鐘,人上齊了之後又用槳劃了出來,調整了帆向之後,一羣水手輪流划槳,直到風速上來,他們才停了手。

由於距離近,風力強,小哨船上的人也不是很多,到了傍晚天黑之後他們又在海上繼續行駛,在起更之前,睏倦的林養先和陳篤竹感覺到船身震動,接着他們在迷迷糊糊之中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響,再下來便是看到燈火通明,一個水手走過來告訴他們:“兩位老爺,東藩的花溪港到了。”

兩人陸續爬起身來,感覺港口修築的相當大和氣派,港口區很大,岸邊就有很多磚石道路和建築,一條條筆直的大道直通港口,在黑暗中通向遠方。

“怪不得花費頗多。”林養先眯着眼看了一會,說道:“都說東藩這裡投錢如流水,那錢都如海水般流淌出去,現在看來,所言不需。”

陳篤竹笑道:“花溪港口這裡我可不是來過一回,原本就是個破爛地方,現在麼,真的是翻天覆地。”

“可不是?”

兩人眼前真的是相當大的港口區域,海船可不是能靠近沙灘的,特別是幾百噸的大船,裝滿貨物後特別沉重,出入港口的淺水區都是相當困難,需要小船牽引帶動。

要有停泊區,下貨區,上貨區,倉儲區,然後才離開碼頭區域,前往商行區域所在的地方進行貿易。

這纔是一個正常的港口的樣子,不管是大魏的明州港,漳州的月港,還有泉州的港口,皆是如此,無有例外。

東藩這裡的港口,原本規模很少,勉強有個停泊和下貨的地方就夠了。

原本一年最多是幾十艘船的貿易往來,有此前的規模也是足夠用了。

而現在卻是大了十倍也不止,這令得林養先和陳篤竹相當的吃驚。

“竹兄,養先兄。”

兩人上岸不久,一羣士紳就圍了過來。

衆人互相揖讓行禮,此前來的人可能是早晨到的,也可能是昨晚到的,俱是這幾天陸續趕到東藩的士紳。

他們多半是某個大家族的人,或是大商行的家族成員,是大掌櫃,或是高檔次的職業掮客。

這些人和陳篤竹和林養先的身份一樣,目標也是相同,當然是爲了東藩的鹽而來。

這一次的鹽數量極大,昌文侯府全部吃下不難,但想一下子都打通各處的門路,將大量的鹽在短時間內銷售出去,打掉原本的私鹽網絡,搶佔整個福建的市場,甚至是往兩浙和兩湖分銷,昌文侯府顯然是不夠格了。

這一次召集來的除了福建路的這些人外,還有一羣兩浙和湖廣的商人,他們當然不是從兩浙路或是兩湖趕過來的,原本就是常駐福州。

兩浙和兩湖的地方,也有大量貨物從福建出海,或是在福建購買當地的土貨往返貿易。

兩湖出產最多的還是糧食,另外是大量的土產。

兩浙的商業也相當發達,對外貿易有明州這個口岸,但衢州等幾個浙西多山的州縣,往福建經建州和閩江入海反而更近些,比他們去明州都方便的多,所以福建這裡多兩浙商人也並不奇怪。

一羣人寒暄起來,陳篤竹和林養先當然是衆人的核心,這些人原本也就是爲他們而來。

“九真兄,演達兄。”寒暄過後,陳篤竹笑着道:“東藩這裡的情形是證實了的,你們可是去看過了?”

“還未曾去。”魏九真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士紳,他笑着道:“我們下午過來的,天已經快黑了,後來這邊侯府的一個典吏對我們說兩位老兄今晚必至,所以我們乾脆就再等等。”

“以魏家和東藩這邊的關係,其實是不必等的。”

“不不。”魏九真做了一個有力的手式,說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當然是要等的。”

魏家和徐家,還有其餘的各家都是點頭,南安侯府和昌文侯府形同一體,這一次的東藩鹽也是指定給昌文侯府總負其責。

各家都是從昌文侯府拿貨,估計會比東藩的出貨價稍高一些,但這很正常,就算稍高一些,這生意還是大有賺頭,各家一斤最少都能賺好幾文錢。

對一出貨就是萬斤乃至幾萬斤的生意來說,這可是比糧食要賺的多了。

魏九真的家族就是福州魏家,在福建路也是根深蒂固,家族中人也在多處爲官,經營着一些雜貨買賣,一年包銷幾萬石鹽也是小事情,畢竟鹽是無可替代的硬通貨。

而魏家和南安侯府還有魏翼的存在,要論兩家的關係,當然是相當的親近,魏九真是魏翼的親叔父,這個關係不可謂不近了。

至於徐演達則是徐行偉的堂叔,相隔也不遠,徐行偉與南安侯府的關係也相當親密。

其餘的各家,則是和昌文侯府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是在各處州縣都有着關係的大能人物。

也只有這些人才敢明目張膽的販賣東藩鹽,要知道雖然朝廷有律令允許東藩煎鹽煮鹽出售,不算私鹽,但官字兩張口,要是普通的商人敢公然發賣,先將貨抄了,再把人關了也不在話下,鬧上一通,就算將人放了,那些小商小販誰敢再上門來買鹽?還不如偷偷買私鹽,總比在官府眼皮子底下出事要強的多。

“那邊就有侯府的人等着。”徐演達和魏九真一起指向官道盡途,從海灘港口走了不到二里地就進入了正常區域,在月色下可以看到遠近到處都是房舍,曾經在青年時來過東藩的陳篤竹對此表示相當的驚訝,他沉聲道:“九弟到東藩來時我曾經笑過他,除了中寨外這裡就是荒島,現在看來,我是太淺薄了。”

魏九真道:“我來時也嚇了一跳,這麼大的手筆,怕也就是南安侯能做的出來。”

“昌文侯府也出力不小啊。”各家關係都很親近,徐演達開玩笑道:“貴府侯府,替南安侯修的別院就花了三十萬貫,還蓋了大量房舍。”

“若不是兩家合力,是沒有這般大的成就。”陳篤竹笑道:“不過有一說一,若是昌文侯府,不會下這麼大的決心,鋪成這麼大的攤子。”

按昌文侯府的想法,定然是把港口倉庫擴建一番,修幾條主路,這就足夠了。

因爲種田的人不必太享受,而島上的貿易規模肯定有限,不需要這麼大的港口和大片的貿易區和倉儲區。

但眼前已經弄成這般模樣,也就只能接受。

“以南安侯的經濟之道,東藩的前途真的是不可限量。”徐演達和魏九真等人默契於心,同時這般說道。

陳篤竹只能默默點頭,心中還是微微的感覺不以爲然。

東藩這裡就算真的有大量海鹽,每年能出個過百萬石鹽,這個產量就相當驚人了,長蘆鹽場一年也就差不多幾百萬石。

以福建路來算,一千五百萬左右的人口,以福建多山少田的地理環境,這個人口密度相當大,也使得福建人一直敢闖敢拼,有往海外發展和移民的傳統。

只要東藩這邊發展的好,不需要鼓勵發動,那些在家鄉過的困難的福建人會絡繹不絕的自發移民過來。

而以鹽來說,一個六口之家是福建正常的家庭組合,當然這是小家庭的狀態,很多家庭是不分家的,一家二三十口人也很正常。

以六口之家來算,最低標準,一年需要五十多斤鹽。

後世一袋鹽四百克,一般的家庭一年總要吃十幾二十袋,這還是平時吃的零食,外賣裡都含有充足的鹽分。

這個時代,大多數人補充食鹽的唯一途徑就是直接攝入,可沒有什麼零食給他們額外的鹽份補充。

所以一個人一年十來斤鹽是最低標準,不可能再低了。

這是最低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會造成鹽攝入不足,導致大脖子病,浮腫,虛弱無力。

百姓未必知道什麼科學道理,但不吃鹽的後果相當嚴重,這是誰都明白的事情。

一家幾十斤上百斤,福建最少百多萬戶,每年需鹽數千萬乃至過億斤,光是福建一路,如果東藩鹽把全部市場搶下來,怕是產量都供不應求。

這當然不必,也不能夠這麼做,搶下大半的私鹽市場,將銷路推向兩湖兩浙,東藩現階段的鹽場,一年才幾百萬斤最多千萬斤的產量,相差太遠了。

能把私鹽網絡鋪出來,然後大規模的擴大鹽場,這纔是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南安侯也是個妙人。”有人胖乎乎的官紳笑着道:“用私鹽的渠道賣官鹽,還真是奇思妙想。”

“可不是?”有人接話道:“聽說這邊出了曬鹽的鹽池,我就想南安侯府有煮鹽權,朝廷怕是要頭疼了。現在可是好,他和私鹽販子搶市場,朝廷有些損失也無法發作,更無話可說。”

衆人交口讚頌,確實是對徐子先的想法和做法產生了興趣,並且大爲讚賞。

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章 秀娘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十一章 時光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