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閣老此刻正在太和殿內上朝,徐玉正進了內閣奏本收發處,跟負責照看此處的供事打了招呼,像往常一樣,將托盤上的幾沓奏摺分別放好,讓供事清點了,在名錄上畫了押,然後含笑點頭退了出來。
奏摺在通政司只是初步篩選分類,一會兒下了朝,閣老們會過來查看。每天的政事都很多,不少重要的奏摺會由幾位閣老帶着自己的手上在朝堂上當朝提出來讓大家合議。
剩下的一些,有的是不便在朝會上說的,有的則是並不需要佔用朝會時間的,更有的只是例行走個過場往上報告一聲而已,這樣的事項,通政司都會把它們分撿到輕微事項那一類,如果不是閣老們閒得無聊,很有可能最終會被隨手翻過後,扔進案桌下面的一隻大箱子,慢慢蒙塵,等集滿了一箱子,再送去典籍處封存。
徐玉正回頭看了一眼堆在案桌上的那幾沓奏摺,一腳踏出了奏本收發處,心裡微微掠過一層快意。他沒有膽子私下扣押奏摺,不過這奏摺雖然遞上去了,至於到底能遞到哪裡,這可不由他了不是?
此刻的太和殿,諸官靜默林立,唯有一人正跪在大殿正中,聽着司禮監大太監陸詠正響亮地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京畿錦衣衛千戶陳嶽,果敢勇毅,雅擅才能,自任職以來,多破奇案,於社稷有功,今敕封爲錦衣衛副指揮使,欽此——”
跪在大殿中的陳嶽連忙大禮叩首,應答聲音沉穩:“陳嶽,謝皇上隆恩,必克盡職守,萬不敢生半點驕矜之心。”聽到龍椅上燕皇開口說了“平身”,這才起身從陸詠手中接過了那份已經疊合卷好的聖旨。
正黃色的綾錦質地厚重偏硬,握在手中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陳嶽壓住心頭的一陣激盪,面色依舊沉靜肅穆,只是一雙鳳眼中光芒微露。
朝會第一件事,就是宣下這份封賞的聖旨,由此可見陳嶽如今已經簡在帝心。立在殿中的文武百官心中各懷思量,有不少人已經在仔細思索着這位新任副指揮使平常有什麼愛好了。
今日朝中並沒有什麼大事,朝會很快就散了。
見燕皇已經起身離了龍椅,立在丹墀之下的太子燕恆距離陳嶽頗近,上前含笑道了一句:“恭喜陳指揮使了,晚間孤可得跟陳指揮使討一杯水酒喝。”
升了官在家中設一桌酒宴也是常事,而且燕恆就在燕皇眼皮子底下方方地開了口,將一切放在明處,燕皇並沒有生出什麼猜忌,而是微笑着點了點頭:“到時太子代朕好好敬陳卿幾杯!”
站在另外一邊的幾位王爺瞧着這情形,臉色不由微微一變;錦衣衛是皇上心腹,明面上都不與皇子朝臣結交,太子這樣的舉動……莫非是父皇暗中的授意?
“謝皇上擡愛!”陳嶽這會兒哪裡還管這些皇子們心裡是什麼想法,連忙拱手揖了一禮,這才退出了太和殿,心思卻恨不能飛到易長安身邊,與她分享自己此刻的心情。
錦衣衛副指揮使,已經是從三品的職位,更重要的是,他還得了隨時可以覲見燕皇的權力,可以說以後只要他不行錯差池,絕對會簡在帝心了,他和易長安的事,也該慢慢找個機會放在明面上纔好……
大燕規定,正四品以上的官員可上朝,不過除了都察院的全部御史,其餘如六部的正四品郎中,除非有事上奏,一般情況都是不用上朝的。
身爲從四品員外郎的易長安,此刻自然是呆在自己的值事房的,並不知道今天太和殿上發生的事情,此時正翻閱着手中的一則案卷,眉頭慢慢皺了起來。
大燕重案皆要經刑部複審,易長安手中拿的正是一起碎屍殺人案,案犯卻是一名來燕京的夏依人。
夏依府地處大燕西南邊陲,也是大燕的臣屬之地,世代有夏依土司管轄,大燕立朝以後,夏依土司很快來朝,被燕皇優恤封賞,成了官方承認允其世代傳襲的特殊屬臣,每年夏依府進貢的物品,都會換回大量的精美器皿封賞回去,以彰燕皇一片視各處臣民皆如親子的愛民之心。
不過即使如此,在燕京人的眼裡,夏依府依然是蠻夷之地,夏依人依舊被蔑稱爲“南蠻”,就如在這件碎屍案中,縣令寫在按語中的話: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蠻夷未開化之人,兇性未馴,竟至做出如此駭然之事,實在有傷天理人和……故請判此犯腰斬,以儆效尤!”
殺人不過頭點地,腰斬之刑卻極其殘忍,人被攔腰斬斷後,一時半會兒尚不得死去,甚至會在地上打滾哀嚎,痛苦異常,據說觀刑之人莫不毛骨悚然。
易長安一是不贊成這種嚴酷的死刑刑法,二是覺得這件案子中疑點頗多,雖然供詞上有畫押指印……只是這些到底是真是假,不到現場誰又能打包票呢?
捧着這宗案卷,易長安立即起身去找彭世順了:“彭大人,興化縣所呈的這起碎屍案,下官覺得證據不清,尚有疑點,不知可能前往興化一趟詢案重審?”
“你要親自去?”彭世順有些驚訝,刑部幾司如果認爲案情有疑竇,是可以親自去現場詢案重審的,只不過大燕剛立朝那會兒刑部有官員去過,之後這近二十年,已經再沒有人這麼做過了。
易長安也有些訝然:“是,興化縣就附廓燕京,離這裡並不遠,此案影響民生,下官打算去一趟看看才放心。下官瞧着部裡的章程,公務上應該是可以如此的吧?”難不成什麼時候又改了?
“可以可以。”彭世順回過神來,連忙答了,易長安願意過去免得出了冤錯案件,他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
“只是我們這一司共有三名書吏,如今一人因母親生病,早些時日已經請假回鄉了,另外兩人這些時日正是忙的時候……”
開年以後,大燕各州的重案都報了上來,這一下子事件都集中了,兩名書吏如今謄錄登記,從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實在是抽不出人跟着易長安下興化縣。
可易長安身爲刑部員外郎,下縣審案總不能光帶着自己的長隨吧?
易長安卻立即想到了一人:“大人,還請大人跟上官稟報,下一份提調手令,下官去燕京府衙請寧大人相助,先借兩人與下官同去辦案即可。”
易長安既然有地方可以借人,借的又都是公家的人,辦得是自己部裡的事,彭世順自然樂見其成,跟畢侍郎那裡稟報了一聲,很快就拿了蓋有刑部大印的一張提調令回來;易長安謝過之後,急忙坐上馬車就往燕京府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