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

目標不用定的太大,可以放在保障東巴基斯坦孟加拉人人權上面,這樣做有兩個優點,孟加拉人也是和平教徒,現在英國全力保住的殖民地馬來亞,主要族羣是華人和馬來人。

因爲宗教信仰一致,馬來人肯定是對孟加拉人報以同情的,而華人和和平教世界也沒有仇恨。

而另外一個重點經營的波斯灣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從上一次印巴戰爭對印度實施石油禁運之後,可以說在這個世界,比艾倫威爾遜記憶中的世界對印度的觀感更爲惡劣,事實上本來就沒好過。

印度教和和平教世界關係良好,都要追朔到英屬印度時期了,那個時候英屬印度面積大人口多,和平教世界還沒有依靠石油致富。阿拉伯國家一樣窮得叮噹響,自然沒有資本瞧不起印度教徒,不過從石油致富開始,這個前提就不存在了。

和平教世界眼中,印度這個有聲有色的大國遠比某大國可惡的多,畢竟近五分之一人口是和平教徒的情況下,還敢玩極端民族主義歧視和平教徒的國家,走遍世界也就這麼獨一份。

什麼叫極端民族主義,國大黨時期的印度只能說民族主義,後世老仙時期印度可以說是極端民族主義,用比較簡單的例子,印度的民族主義歧視吃牛的宗教,也就是把矛頭對準和平教徒,雖然也很可笑但總算是事出有因。

印度教是提倡吃素的,印度教的極端民族主義有歧視一切吃肉的羣體的族羣,這打擊面就很廣泛了,錫克、基督徒也在歧視範圍之列。

如果在印巴決出勝負的時候,英國出兵摘桃子,對外則宣城是保障獨立的孟加拉人人權,這個理由是可以讓和平教世界接受的。

“聽着不錯。”哈羅德威爾遜聽着公務員首腦的分析,也覺得在印巴決出勝負之後,英國抓住新獨立的孟加拉人這個空隙出兵,應該算是問題不大,不過也要考慮印度的觀感,還有一個因素,巴基斯坦背後是某大國支持。英國的彗星客機就是巴基斯坦移交出去的。

▲тт kдn ▲C O

“其實孟加拉人也是印度的一大民族,只不過在印度的孟加拉人信封印度教,所以可以判斷印度不會吞併東巴基斯坦,一旦吞併將會改變印度國內的政治版圖。至於一九六二年給印度羞辱的那個國家,我們也有華人軍隊。”艾倫威爾遜壓低聲音道,“其實我們和他們的關係還不錯,並非是敵人。”

有賴於他一直時不時就威脅一下某大國,敢動馬來亞就把華人部隊拉到非洲去種族清洗,兩國關係一直穩中向好。

在出兵解救孟加拉人於水火之中,英國本土是局外人,華人和馬來人也和印度沒有交情,並不存在什麼民意反彈。

不會得罪阿拉伯國家,所以說這件事只在政府的一念之間,就算是印度,也不會吞併東巴基斯坦,遲早還是要撤軍的,那加上英軍主持正義一下,沒什麼不可以。

而且巴基斯坦背後的支持者之一還有美國,英軍出動制止印度軍隊全面佔領東巴基斯坦,至少美國不會反對。反對者可能只有蘇聯了,英國和蘇聯的關係,就算是對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不會真的打起來。

“事情還沒有演變到那一步。”哈羅德威爾遜有所意動,如果印巴戰爭的走向真如內閣秘書長所說,英軍展示一下英國的能力並無不可。

總有一些不、吃飽了沒事幹的人,說他這個首相是蘇聯間諜,必要時候展現一下英國的軍力,可以打消這種無端指責。

“那我讓國防部制定一個計劃,計劃嘛,不一定會用上。”艾倫威爾遜用一種輕鬆的口氣,表達了有備無患的準備,首相思考一下點了點頭。

以皇家太平洋艦隊的老爺船,就可以運送萬人規模的兵力,在孟加拉灣登陸,更別提英國在波斯灣還有艦隊存在。

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隨後來到唐寧街十號,艾倫威爾遜和對方打了一個招呼,隨後退場,首相和外交大臣談論的是,蘇尹士運河的移交問題,哈羅德威爾遜決定等待大選之後再說。

這一次對陣的是的戰勝普羅富莫的保守黨黨魁愛德華·希斯,在艾登上一次選舉失敗,辭去黨魁之後,接任者道格拉斯-霍姆辭去黨魁職位,愛德華·希斯的出乎預料的戰勝對手,成爲了保守黨的黨魁。

六月十八日,一九七零年年度的大選開始,艾倫威爾遜摟着妻子出去旅行,他早就對時不時的大選無動於衷。

兩人決定選擇去愛琴海轉轉,長時間以來,艾倫威爾遜都一副背對衆生的死樣子,這一次主動陪帕梅拉蒙巴頓轉轉,讓女首富很高興。

到了派盧港,她感染到希臘的生氣蓬勃,雅典是地中海的大港口,幾千年前他們的航運就稱霸海上世界。成百上千來往的大小船隻,碼頭忙碌討生活的人們,遊遊蕩蕩的旅客們。就這麼不停的輪轉着。

往來各小島和雅典間的是超級大客輪,供給小島無數的觀光客和生活必需品,船肚裡可容納數百輛汽車。清一色年輕的旅客在第二、三層的甲板上做日光浴,坐着躺着三五成羣,旁若無人的自在。

行船時間冗長,大部分的人半沉睡的享受太陽和海風,只有兩對男女朋友精力旺盛,比手劃腳的一直在聊,不時有人給他們不耐煩的眼光,他們甘之如飴。標準的美國式作風,標準的美式英文。

上層甲板被大號遮陽傘籠罩的艾倫威爾遜,手拖着下巴看着幾個美國人,不知道在想什麼,總不能丟下海餵魚吧,好歹是英美特殊關係。

“以目前的民調來說,工黨連任的可能很大,這位所謂最年輕的希斯黨魁希望不大。”艾倫威爾遜甩開了幾個拖油瓶心情大好,全無在白廳的謹慎和惜字如金。

“你心裡傾向於哪個黨派,其實我們的朋友大多數都心裡面傾向於保守黨。”帕梅拉蒙巴頓任由丈夫牽着,這讓她想到了初識的時光。

“你的大多數朋友,不喜歡工黨應該是因爲工黨其中有采取共和制的聲音。不過他們的聲音存在,也不一定就能代表什麼。”艾倫威爾遜開口安慰,至少現今女王陛下的在位時期,英國採取共和制還是不太可能的,當然那個非洲狒狒就沒準了。

二十年代,工黨年會曾提出兩項共和議桉,其中之一要求,英國王室不再是英國憲政之必須,當然這樣的議桉沒有被正式採納,當時的工黨領導人認爲,雖然他本人贊成共和,但是廢除君主制時機還不成熟,不構成那一時期的主要矛盾。

二戰之前,愛德華八世因爲執意迎娶美國人辛普森夫人而被罷黜時,當時的獨立工黨議員詹姆斯-馬克思頓曾經提議,在罷黜法桉中增加共和修正桉,建議英國在罷黜愛德華八世後,啓用共和制,當時一共有五名議員支持這項提桉。

當下那個小圈子的主張大概有這麼幾條,英國脫離歐共體,單方面核裁軍,退出北約,不再製定收入政策,對英國所有工業進行國家管理,冊封上千名貴族,將上議院徹底搞廢掉。將英國改造爲激進社會主義在老歐洲的最後堡壘。

這種主張的影響力怎麼可能擴大呢,雖然他也認爲,現在確實是工黨執政高峰階段,哈羅德威爾遜很善於選舉。

不出意外,兩人還在希臘,這一次的英國大選已經落下帷幕,工黨的勝利可以說是有驚無險,以比保守黨多出三十三個席位的優勢獲勝,雖然不像是上一次那樣大獲全勝,但多出來的席位也足以奠定優勢,不可能有三十多個席位出現意外要補選的。

本該在歷史上戰勝哈羅德威爾遜的愛德華·希斯,也沒有帶領保守黨出現奇蹟,工黨的執政看來還要維持一段時間。

躲避國內吵鬧的兩人得知了大選結果,帕梅拉蒙巴頓笑着道,“看來你說的對,保守黨確實輸了。”

“前任教育大臣撒切爾夫人的競選主張,你看了沒有?”艾倫威爾遜歪着頭回答,“除了取消向學童免費供應牛奶外,又削減對公衆大學的撥款。”

“那怎麼了?是這一次保守黨失敗的因素?”帕梅拉蒙巴頓不解的問,“不過這種主張讓她不受歡迎也不奇怪。”

“現在的劣勢沒準會變成以後的優勢,說不定她以後會成爲英國第一個女首相。”艾倫威爾遜對撒切爾夫人在七零年就要踩自由主義的剎車也很吃驚,“對了,要是真有這麼一天,私有化浪潮開啓,又到了你更進一步的時候了。”

“我忽然期待那一天的到來了。”帕梅拉蒙巴頓聽完展顏一笑,做憧憬狀道,“我看撒切爾夫人說不定是一個不錯的人呢!”

私有化浪潮一旦開始,將代表着無數的機會,金錢和榮耀,對有準備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更是唾手可得。

------題外話------

我QQ建羣的權限因爲炸了好幾個羣,都快沒大羣權限了。

我短視頻賬號叫.asxs.青山,頭像是手機端本書的封面,只有一個作品。

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六百三十八掌 悉心培養姐妹花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事都想着美國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排外的源頭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二百八十九章 上億的大買賣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八百一十九章 黑人之友威爾遜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