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距離上來講,倒是不用擔心安達曼羣島上的暴動者影響到英屬印度,近千公里的海洋,不敢說天塹,但也僅僅是不敢說而已,實際上就是。
相反英屬馬來亞和英屬緬甸,才應該擔心被日軍戰俘跑出來。至於哪一個更應該擔心,艾倫威爾遜頗有種幸福煩惱的意思。
英屬馬來亞是目前英國對美國重要的橡膠出口基地,肩負着重要的外匯作用。還是騰籠換鳥計劃當中,海外公務員的下一個目的地。
至於英屬緬甸的情況更加微妙一些,緬甸境內也有日本戰俘在勞動,規模也在萬人左右。
這些戰俘當然不是在爲了未來的緬甸貢獻自己的汗水,純粹是爲了艾倫威爾遜的翡翠屋計劃做貢獻。
所以在公務員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艾倫威爾遜果斷拋棄了馬來亞,和英屬緬甸專員,劍橋五傑成員,現被感化成爲一個殖民地專員的伯吉斯聯絡上了。
希望伯吉斯和馬來亞方面一樣,密切注意安達曼羣島方向的動靜,對於島上的暴動,經過巴倫爵士的提點,新德里並沒有隱瞞。
而是用話術包裝之後,告知了倫敦方面,只是強調英國僑民沒有損失,安達曼羣島孤懸海外不可能讓裡面的戰俘出來,幾天之內就會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這一番避重就輕,艾倫威爾遜就可以和安達曼羣島附近其他殖民地聯絡,共同應對這一次的突發事件了。
這就非常考研政治智慧,他又不能直說最希望看見的是,直接把島上的人都餓死,等到自相殘殺的差不多了,登陸部隊上島收屍就行了。
英屬緬甸首府仰光,伯吉斯就接到了經過潤色的電報,這一任英屬緬甸專員在緬甸各界的威信很高,而且非常的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英屬印度專員助理給緬甸專員的建議被實行了。
這一條建議是,將若開的羅興亞人驅除回英屬印度,趁着英屬印度正受困於旱災的時候,這一條政策被實行了。
羅興亞人主要是十九世紀英國控制緬甸之後,作爲英國殖民政府“以夷制夷”的幫手移居到緬甸的南亞人與當地部分土著融合後形成的混血民族,此後又融入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逃入緬甸的孟加拉國難民。
緬人對羅興亞人的認識就是這樣,所以對於上任專員之後伯吉斯撥亂反正的舉動,十分的受歡迎,只是忙壞了孟加拉行政長官安德魯,安德魯在對抗旱災的時候,還要抽出時間安置這些羅興亞人。
這件事不管是伯吉斯還是安德魯,都沒有艾倫威爾遜本人有成就感。伯吉斯撥亂反正也就圖一樂,真正撥亂反正的人是自己。
這一場驅除對大家都好,尤其是對羅興亞人而言。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羅興亞人面對的緬甸佛教徒,可不是被三武一宗馴服過的佛教,緬甸佛教的性質和和平教差不多,如果不是都現代社會了,羅興亞人被集體消滅都是可能的。
一旦緬甸獨立,留在緬甸羅興亞人肯定還是被驅逐,剩下的註定也是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艾倫威爾遜本着人道主義的考慮,趁着英屬印度還在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解決,對各方都是好事。
光是這一個建議就不知道拯救了多少條生命,現在的羅興亞人不理解沒關係,以後他們會理解的。
給伯吉斯的第二個建議是,和很多殖民地的本土民族相比,華人都不算太窮,英屬緬甸要承擔爲大英帝國輸血的責任,就必須要善於運用華人這個羣體。
所以幫助伯吉斯站穩腳跟的建議核心,就是識別緬甸境內的民族。對一些民族收爲己用。
說實話緬甸並沒有收到本年度旱災的影響,糧食產量維持平常年份的產量。
不過英屬緬甸的事情和英屬印度無關,而且英屬印度已經確定了自強不息的精神,英屬緬甸的糧食自然是運送到更加需要的本土。
爲伯吉斯在英屬緬甸站穩腳跟做出重要貢獻的艾倫威爾遜,只是希望能夠得到伯吉斯的幫忙,在沿海密切監視,防止漏網之魚的出現,這個請求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在電報當中艾倫威爾遜還提及,如果不是自己在英屬印度活動,驅逐一百萬羅興亞人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麼?那可佔據了目前緬甸人口的將近十分之一,緬甸也不過一千二百萬人,加上羅興亞人的各種印度裔就接近一百萬。
如果沒有他在英屬印度這邊接盤,能夠有伯吉斯這個緬甸專員建立威信,展現魄力的機會?緬甸山區多是封建的世襲少數民族上層土司統治,若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後。
英國在此地大量開發荒地,土地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吉大港地區的孟加拉人隨即作爲季節性短工遷入緬甸若開邦。“孟加拉十二市鎮”人多地少,加之英國殖民當局在若開地區實施授地制度,大量的孟加拉人隨之遷入並在該地定居。
羅興亞人雖然討厭,但這個年代若開地區可是非常富裕的,這纔是緬人十分推崇伯吉斯的原因,若開空出來的田地和房子,不都是他們的了?
雖然本質原因,是艾倫威爾遜覺得英屬印度的族羣不平衡,讓這些和平教徒回到英屬印度,加強一下恆河三角洲的和平教徒力量,爲未來的分治做準備。
這些被驅逐過一次的羅興亞人,因爲有過一次類似的經歷,等到分治的時候,一定會成爲抵抗印度教徒的先鋒力量。
多佔一塊地,也是爲未來的次大陸平衡做貢獻,在說他們本來就是孟加拉人,回到自己祖先的土地沒什麼不對。
雖然傷害了一些人,但艾倫威爾遜給出的建議是非常管用的,伯吉斯在緬甸受到的稱讚不是假的,所以接到艾倫威爾遜的電報,經過考慮之後回電表示願意注意這個問題。
馬來亞艦隊此時也出發,前往安達曼羣島執行封鎖任務,同時當地英軍也下達命令,防止海岸線出現不明身份的人員出現。
沿海社區就接到了英國駐軍的警告,命令他們見到可疑人員一定要馬上上報。
“出現了什麼事情了?”殖民地官員剛走,社區的人馬上開始交頭接耳。
“說不定是日本人被流放的那個島出事了。”
一箇中年男人抽了一口煙,如果艾倫威爾遜在這的話,一定會大爲驚喜,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英屬馬來亞竟然也有鍵政高手,真是失敬了。
可惜他正在發電報,感謝伯吉斯的幫助,並且表示有空閒的時候一定去仰光看望對方。
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東西,劍橋五傑又怎麼樣,只要在適當的地方發揮作用,一樣可以爲大英帝國貢獻力量,全看怎麼用?
麥克林作爲錫蘭專員伸張正義,拉開了錫蘭清算印度教的導火索。但現在非常受到錫蘭佛教徒的歡迎,伯吉斯深感緬甸本土族羣敵視印度裔,便下令趁着旱災讓英屬印度手忙腳亂的時候驅逐,同樣得到了緬人的感激。
誰說劍橋五傑就不能成爲大英帝國的基石?問題是他們還非常受到本地民族的歡迎,可謂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在安達曼羣島暴動事件發生之後,新德里總督府迅速反應,拼湊出來了一支印度和馬來亞的驅逐艦,緬甸的炮艇,數一下數量也過得去,噸位就非常寒酸的艦隊,將安達曼羣島封鎖起來,實行期限爲一個月。
任何從安達曼羣島出海的漂浮物,不管是什麼建議木筏還是一根原木,只要是飄着,這支雜牌當中的雜牌艦隊,便可以直接射擊。
這道軍令是爲了安達曼羣島的事情不影響到周邊英屬殖民地的安定,必須要嚴格執行。
艦隊出發的電報相繼傳來,總督府上下都鬆了一口氣,這一場危機看來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安達曼羣島暴動的消息,目前僅限於英屬印度高層的一小部分人知道。
至於印度人完全被矇在鼓裡,這個結果可以說是相當完美了,目前關於英屬印度的未來,印度人還不適合知道。
安達曼的海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島上的風波也沒有影響到其他地方。對於涉及到的英屬印度公務員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爵士,我們什麼時候告知一下尼赫魯那些人呢?”埃德爾也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的道,“畢竟上面有不少印度士兵。”
“現在上面大概已經沒有印度士兵了。”艾倫威爾遜把話接了過來道,“我個人認爲,尼赫魯那些人還沒有必要知道這件事,還是把精力放在旱災上面比較好。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糧食緊縮的問題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這個意思就是說,因爲饑荒死亡的高峰期應該是過去了,但不代表饑荒就會停止,只能說真正的無產者已經被消滅了,赤貧羣體還在苦苦掙扎要活下去。
未來一段時間,餓死的人還會有,只是沒有近幾個月的數量這麼多,逼着大家要捂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