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即過,這一天,太子姬乾在康谷縣賑災完畢,返程回京。
就康谷縣賑災之事而言,太子此行無疑是成果斐然的。
錢糧到手後,姬乾第一時間將糧食、棉布、煤炭等於送往各鄉鎮村落,康谷縣的民生,在短短几天內得以恢復。
而賑災完畢後,姬乾手裡還有三十萬兩現銀。
回京的皇子中,太子自以爲是最早的一個,但是,和他一樣快的還有一個人,越王。
而且好巧不巧,倆人就在城門口碰上了。
“皇兄此行賑災,手段滔天,引人矚目,回朝之後,必定受到父皇讚譽。”越王陰陽怪氣的說着反話,眉間嘲弄之色毫不掩飾。
“哪裡,二弟也不差。”姬乾淡淡道。
越王眯着眼睛道:“話說,皇兄籌錢糧的主意,是那個沈浪所出吧,別說,這法子還真挺有用的,聽說老八老九也跟着皇兄一起三十稅一呢。”
說這話時,越王心中暗自爽快,心說最好其他皇子都按這個法子來,把關中商界鬧翻。
姬乾不答他話,道:“二弟若無他事,孤便先回去了。”
說完,帶着人馬先自進入城門。
越王看着姬乾的背影,心中暗自嘲弄,太子這蠢貨,想必還不知道自己究竟闖了多大的禍,沈浪啊沈浪,你雖然沒有投靠本王,卻盡心盡力的爲本王做事,看在此事的份上,他日太子倒臺,本王便留你一條小命吧。
皇宮,後花園裡。
後花園內古木參天,怪石林立,環山銜水,亭臺樓榭,在這冬日,雖然沒有盛開的花兒,卻覆蓋着潔白無瑕的白雪,別有一番景緻。
正統帝在亭臺里正坐着喝茶,有點心不在焉,也不知在想着什麼心事。
忽聽外面有侍衛傳報有事,劉喜去了又來,道:“陛下,越王殿下回京覆命,正在外面侯着呢。”
正統帝點了點頭,擡眼卻見劉喜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皺眉道:“有話就說。”
劉喜趕忙道:“太子殿下也回京了,只是……已經去了東宮。”
正統帝沉默了一會兒,道:“讓越王進來吧。”
劉喜前去傳話的當兒,正統帝繼續喝茶。只是眼睛卻少了些焦距。
按理說,姬乾奉皇命前往賑災,回來後應該去正統帝面前覆命,但姬乾進城以後,卻直接回了東宮。
若在以往,出現這等情況,正統帝必然又要生怒。
但此時,他卻生不起氣來。
姬乾爲何去了東宮,而不來向他覆命?就像之前,他明明有了那麼好的法子解決商稅之事,卻也只是呈遞奏摺而不當面於自己的父親說。
原因爲何,正統帝自然知道。
這幾年來,自己對太子的態度一日不如一日,有時候太子來請安,他這個當爹的連頭也不肯擡一下,話也不肯多說一句,太子每每見狀,只能黯然退下。
正統帝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長時間沒有和太子,自己曾經最寵愛的兒子說過幾句正式的話了。
現在不來,想必也是怕再面對自己冷淡的態度吧。
“兒臣拜見父皇。”
越王的聲音響起,打斷了他的思路。
“吾兒請起,此行如何,於爲父說說。”正統帝笑道,對這位兒子,他也是真心滿意的。
越王當即添油加醋的將自己的“政績”大說一番。當然,期間還不經意的夾雜對正統帝的各種馬屁。
正統帝靜靜聽完,滿意點頭,道:“不錯,我兒辛苦了。”
喧談一番,正統帝忽然問道:“太子在康谷縣所爲,你可也知道?”
越王矜持道:“回父皇,兒臣聽說過了,皇兄爲了康谷縣百姓,甚是苦心勞力,兒臣很是佩服。”
這便是越王的聰明之處,他用“苦心勞力”四個字來形容太子的行爲,表示他知道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合理的,說明他比太子聰明,但又說太子是“爲了康谷縣百姓”,隱含着替太子說情之意,表達自己的重情重義。
越王心知,他和太子之間緊張的關係,正統帝一清二楚,正因如此,他這樣的表情纔會使正統帝越發喜愛他這個“懂事”的孩子,而討厭只知道惹事的太子。
但是,聽到自己這天衣無縫的回答,他卻沒有從正統帝臉上看出欣慰之色,這讓越王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
難道本王這招不好使了?還是有其他原因?回頭得問問劉喜……
越王離開之後,正統帝從後花園轉回勤政殿,走着走着,忽而道:“擺駕,去東宮。”
劉喜愣了片刻,趕忙道了句“嗻”,而後準備儀架。
…………
仙留學院,玄嶽亭。
聽聞沈浪打算參加春闈,三位大儒都呆了呆。
王宗羲神色有些鄭重,道:“你可準備好了進入官場?”
沈浪點點頭,直言不諱:“不瞞三位老師,學生已經答應,替太子殿下做事。”
眼前這三位,沈浪沒有隱瞞的必要,同時,他這話也是放出個信息來,以後太子倒了越王要殺我,寧三位可不能擱一旁看戲呀……
三位大儒呆了呆,不由搖頭苦笑。
陸淵道:“既然你已做了選擇,自然便按你自己的心意來,但是,官場如戰場,你可得謹慎以對,而且也只能靠你自己,我們三個老頭子,可幫不上什麼忙。”
仙留學院的大儒以及院長從不參與朝事,自然不會因爲沈浪而破例,但是,在他狗頭被砍下來前一刻出手相救還是能做到的。
“不過,春闈你可準備好了?”陸淵道,“春闈可不是會作詩便能應付的,詩詞雖考,但卻不是重點。”
會試是考詩詞的,但是近幾百年來,隨着詩壇沒落,詩詞也越來越不受重視。
不過,這是因爲學子們作不出好詩來,如果沈浪到時候能寫出好詩一首,這就算是加分項了。
不過,會試除了詩詞,還要考經義和策論,沈浪在這一塊,沒有展示過出彩之處,而他在學院學習的日子,滿打滿算也才兩三個月,所以陸淵纔會有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