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

“沈將軍,有一事以求高論。”

陸明夷的話是這樣開頭的。他問道,有一將領兵在外,京中突有密令調其進京,當不當從?

沈揚翼聽得這話便呆了呆,他完全沒想到這位少年主將問他這麼個沒頭沒腦的問題。當陸明夷把俞蛟帶來的密信給他看了後,沈揚翼臉色一變,想了半天。

密信是工部司司長林一木所發。林一木說,大統制已成古人,局勢又將大變。能繼大統制之位者,唯有工刑二部司長。所以若昌都軍若能進京襄助,“則大事濟矣”。

林一木的信中當然說得很隱晦,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邊軍進京,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會被視同叛逆。林一木對這一點當然早就想到了,這此事有大統制的遺命,讓昌都軍進京,因此不必擔心。

“沈將軍,依你之見,信中所言大統制遺命,可是真的存在麼?”

陸明夷最擔心的便是這一點。林一木在和龍道誠爭位,無所不用其極,很有可能爲了把自己騙入京城作爲輔佐。一旦這份遺命並不存在,那昌都軍進京的理由便也不復存在,一旦龍道誠從這一點下手,馬上就能置昌都軍以反叛之罪,自己等如給林一木扛了次木梢。

沈揚翼道:“陸將軍,遺命當是真實的。”

沈揚翼說,各軍區的軍區長向來都有一次進京述職,這遺命大統制寫時多半是想讓劉安國進京述職。但由於西原五德營犯境,劉安國戰死,這份手諭自然也沒有發出去。按大統制的作風,無用的東西馬上就要銷燬,只是去年十二月,連出大事,大統制將貼身文書伍繼周都下了獄,然後就遇刺身亡,很多該銷燬的文書都未來得及銷燬。林一木雖然沒有龍道誠手中的兵權,卻因爲掌管禮部,有查閱歸檔卷宗之權,這些文書落到了他手上,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私發邊兵,罪名太大,林一木應該並無這個膽量,所以他只可能是利用了這份手諭。調昌都軍進京,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龍道誠捉拿下獄,罪名當然很現成,“密謀刺殺大統制,意圖謀反”。有昌都軍做後盾,當龍道誠被拿下時,霧雲城的衛戍也不敢輕舉妄動,然後林一木順理成章成爲大統制。

“這便是林司長之計。此計細密圓滿,大有成功的可能。但其中最困難的,便是龍司長的反應。”

沈揚翼眯起了眼。他長得臉頰瘦削,眯起眼後更似一張鷹的臉了。他低聲道:“龍司長手中掌握着近兩萬衛戍,就算不能調度全部,一半總會有。邊兵入京,不可能瞞過他的耳目。當龍司長知道後調衛戍阻攔,很有可能會發生火併,此後之事,難以預料。”

陸明夷點了點頭。他也不敢想這樣做的後果。一旦霧雲城發生火併,勢必造成前線士氣低落,這樣北方剛取得的優勢可能轉瞬間就會失去。他低聲道:“若置之不理,也非上策。”頓了頓,陸明夷又道:“沈將軍,雖然交淺言深,但有句話我還是想說。沈將軍是我前輩,但蹭蹬如此,實是可惜。你可願與我一同沖霄直上?”

陸明夷說這話時,眼神極其明亮。要做這件事,本來他屬意王離,但王離現在雖然在他麾下,陸明夷終究記得當初他對自己的刁難,實不敢過於信任。而上一次與沈揚翼交談,沈揚翼說起已成北軍大敵的鄭司楚時的態度讓他印像極爲深刻。

此人比王離重情重義,槍馬或不及王離,但兵法卻在王離之上,當可用之。因此這句話問出,他也已下了決心。

聽了陸明夷的話,沈揚翼心裡一動。其實他最想提出的建議是置之不理,不要牽涉到此事之中。因爲手諭雖然可能是真的,但肯定不是派這用場。遠赴霧雲城,很難一鼓而勝,所以當作不知道,甚至向龍道誠密報此事,在沈揚翼看來更爲可靠一些。可是陸明夷的這句話已讓他明白,這個年輕的代理軍區長實已躍躍欲試。

是要迎合他,還是儘量打消他這念頭?

沈揚翼的心裡像被觸動了一下,他知道自己站在了岔路口。這兩種選擇將來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打消了陸明夷這想法,可能會更平穩一些,可是,從此自己也不可能再有出頭之日了。只是,沈揚翼也有種異樣的激動。

半生蹉跎,難道就如此了結麼?陸明夷的那一句“沖霄直上”,讓他的心血爲之一熱。幾乎是一瞬間,沈揚翼低聲道:“不錯。只是,今番出手,就必須當機立斷,讓對手無法反應過來。”

陸明夷眼裡一亮。沈揚翼果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林一木雖然說什麼“則大事濟矣”,但他不是武人,實在不瞭解軍情的瞬息萬變。照林一木的做法,陸明夷幾乎肯定免不了一場血戰。所以他想的,便是利用沈揚翼的快速突擊。那天演習時,沈揚翼帶着一隊人來去如風,號稱騎*絕的衝鋒弓隊居然也沒能將他擊敗,現在他就更肯定,只有沈揚翼可以擔此重任了。他笑道:“不錯,沈將軍所言極是。”

他頓了頓,低低道:“出發前,還有準備最後一件事。”

沈揚翼道:“陸將軍請說。”

當初沈揚翼認識了鄭司楚後,對鄭司楚十分佩服。鄭司楚足智多謀,當機立斷,將來定會成爲名將,沈揚翼在他身上彷彿看到了未來。然而世事變幻,實非人所能料,現在鄭司楚雖然已是名將,卻成了敵人。可是在眼前這個少年主將身上,沈揚翼又看到曾經想過的將來。

一月二十一日,沈揚翼做好了最後的準備,在把西靖城託付朱震和彭啓南兩人留守後,陸明夷率兩萬昌都軍出發。他帶的這兩萬人是昌都軍精銳中的精銳,而陸明夷身邊,多了個名叫沈揚翼的行軍參謀。

***

二月初七,龍道誠很早就起牀了。這些天他真可謂殫精竭慮,夙夜不眠。雖然已經在刑部呆了很久,算是半個武人,但龍道誠知道自己到底不是軍人。整個衛戍有近兩萬的兵力,天知道其中會不會靠近林一木的,因此必須儘快讓自己的親信把實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但聽到昌都軍正往霧雲城而來,龍道誠也嚇出了一身冷汗。沒想到林一木居然調動了正規軍,他直到現在也想不出林一木是用了什麼法子買通了昌都軍那個年輕的代理軍區長。

真該早點下手。如果能搶先一步,把陸明夷的代理軍區長變成正式職位,他多半就站到了自己一邊了。可議府被大統制解散後,現在這段時間簡直亂成了一鍋粥,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大統制在日,事事有大統制拍板。如果再早一點,議府在時,有什麼動議也提交議府討論,然後等着結果就是了。如今這種情況,卻從未出現過。有人說盡快選出大統制,有人則說要恢復議府。不論哪種方法,都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實現的。

難道一場火併就在所難免麼?龍道誠也如熱鍋上的螞蟻也一樣在府中走來走去。

“道公。”

進來的,是刑部侍郎康伯言。龍道誠府中規矩很嚴,唯一可以不經通報進來的,便是這個康伯言。康伯言做過龍道誠的下屬多年,有“智囊”之號,龍道誠對他也相當信任,有什麼事便和他商量。一見他進來,龍道誠也喜出望外,叫道:“伯言,你總算來了。”

康伯言行了個禮,微笑道:“道公,何以如此憂心忡忡?”

龍道誠見他還是笑眯眯的模樣,若是旁人,只怕早就要痛罵了。但他與康伯言交情非淺,而且知道康伯言足智多謀,他肯定是有計了,便道:“伯言,你應該也得知昌都軍正在前來之事吧?”

康伯言見他直接說起,點點頭道:“是。”

“難道這一仗真的在所難免麼?”

龍道誠與林一木爭位,卻也不想真鬧到兵戎相見。倒並不是因爲兩人很早就是同僚,而是鬧到這地步,兩人中肯定要死一個才能罷休了。而且戰事一起,難保沒有實權派有樣學樣,也覬覦大統制這寶座。所以龍道誠現在真個已心亂如麻,實在想不出萬全之策。

康伯言嘆了口氣道:“道公,有句俗話您應該聽過,叫‘千里做官只爲財’。當兵的也一樣,若無好處,他們怎麼肯過來。”

龍道誠眼裡一亮,說道:“也給他們許好處?”但馬上又有點沮喪。要說許下的好處,無非是自己成爲大統制後封他爲元帥之類,這一切林一木肯定許諾過了,自己再許一遍,只怕很難對那昌都軍主將有什麼吸引力。康伯言道:“道公,固然許個同樣的諾,孰輕孰重誰也說不上。但假如一邊許的諾是空的呢?與其競相開價,不如釜底抽薪,這樣只有此方的諾言才能兌現,昌都軍來勢再兇,也會明白事理的。”

龍道誠一時間還不明白康伯言的用意,眨了下眼,忽道:“你是說……”

康伯言點了點頭,伸手指在脖子上劃了一下,卻沒出聲。龍道誠怔了怔,喃喃道:“這麼做的話……有點不妥。”

這麼做的話,實在太有損名聲了。共和國以民爲本,以人爲尚,如果刺殺了林一木,就算做得再幹淨,別人也定會認爲那是自己乾的。不說別的,擔上一個殺害政敵的名聲,再想當大統制,實在難以勝衆。康伯言微微一笑道:“自然不需做得太直接。假如是第三者下的手,道公也差點罹難,那誰敢說道公的不是,都是信口雌黃?”

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4)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6)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4)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2)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3)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5)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1)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月月末談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2)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2)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1)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三)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