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各訴衷腸

帳內一下靜了下來。曹操此時也勾起了情緒,頗多感慨,自嘲道:“很多人罵我是漢賊,說我志在篡奪大漢天下。他們哪知道,若不是我支撐着大漢朝廷,強勢出兵,東征西討,現在天下,已不知幾人割據,幾人稱王。

指望着如綿羊般的皇帝,能重整河山,恢復大漢威儀嗎?我也想留個忠臣的好名聲,但若我也像他人般,處處聽皇帝安排,就算不被排擠出朝,也必深陷無休止的朝爭,還怎麼領兵作戰,怎麼使大好河山重歸一統?

可惜,我的這番苦心,無人理解,更無人傾訴。如今,看到這樣一首詩,比我還理解我,比我還懂我。我是心潮澎湃,老淚縱橫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爲了知己,過江大戰一場,即使敗了,也是值得。何況,吾也未必會輸。”

黃順一陣黯然:只有志在天下之偉人,方有資格成爲曹操的知己。這種人,現世註定難尋,只能在歷史長河中找尋。

所以,曹操這種人,註定孤獨。更爲可惜的是,曹操空有天下之雄心,卻終未能成就天下之偉業,是個悲劇英雄。

黃順還在心裡感慨,曹植已安慰曹操道:“爹,世人目光短淺,不必理會。歷史會給爹以公正評價,還爹忠臣名譽。”

黃順正感慨曹操英雄悲情呢,聞言冷笑道:“爲什麼非要做劉氏之忠臣呢?大漢天下,難道只是劉氏的家產嗎?劉氏是漢人,難道曹氏就不是漢人?漢人治漢民,理直氣壯,誰規矩必須劉氏當皇帝了。”

黃順話未說完,嘴已被曹植捂住,惶恐道:“如此大逆不道之語,傳出去要殺頭的。”

黃順脫離曹植,笑道:“我自然知道,這不是私下裡議論嘛。反正我就是這個觀點:天下是漢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只要能夠造福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誰當皇帝都一樣。

丞相若真能蕩平天下,剪除羣雄,索性就自己做了皇帝。百年後,便是曹氏之太祖,歷史地位不下劉邦、劉秀。何必非得屈身爲臣。”

曹植擔心的看着曹操。以前有不少人在曹操前面說過這話,都被曹操嚴詞斥責,後來便無人再敢提及。現在,黃順偏偏碰觸曹操逆鱗,曹植真怕曹操發飆,責罰黃順。

曹操卻饒有興致的看着黃順,笑道:“漢人治漢民?這個說法倒是新穎。虧你想的出來。”

黃順道:“我們漢人信奉孔孟學說,行忠孝之道。無論誰當皇帝,都不會改變這一點。百姓信仰、生活都不受影響。但若是讓那些化外蠻夷入主中原,強迫百姓按他們的方式過日子,勢必百姓受苦,天下遭殃。

到那時,我黃順雖不才,定會第一個站出來,起兵反抗,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要抗爭到底。”

曹操撫掌稱善,想了想,問道:“如你所說,只要是漢人,誰當皇帝都行,你都會效忠,對嗎?”

黃順正要說話,旁邊白雪替他說道:“能造福萬民的皇帝纔是好皇帝,不論他出身如何。現在天下大亂,紛爭不斷。誰能一統天下,誰就是那個造福萬民的皇帝。即使他用的是鐵血手段,即使天下爲之付出很大代價。

但若本就天下一統,不過因爲皇帝昏庸,就有人想取而代之。這樣的人,太過自私。皇帝昏庸,與皇族中另擇賢主,纔是符合百姓福利的舉措,強行改朝換代,是把一家之私利強加於天下萬民之上。這樣的人,少爺怎會去擁護呢?”

黃順知道,白雪不會無緣無故搶自己的話頭,定有其用意。定下心一想,黃順便明白了白雪的用心:曹操經營襄陽,是爲曹氏保障的。若自己表現出誰當皇帝都無所謂的態度,就與曹操的苦心相悖,從而失去了利用價值。那黃順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想通這點,黃順頓生伴君如伴虎之感,聊個天都得多長几個心眼。

曹操玩味的看着白雪,再看看黃順,失笑道:“男人說話,你一女人,也能插嘴?”

黃順忙道:“她說的,就是我的話。我身邊的人都知道,她的話,比我的話更好使。若是我說的與她說的相矛盾,以她說的爲準。”

曹操大笑:“早聽人說,黃少爺在江東,去哪裡都帶着兩個美人。我還不信呢,現在,我信了。確實是你的賢內助。”

黃順忙道:“順愚鈍,她倆還算聰穎,帶着她們,不至因爲我的無知誤事。”

曹植大爲羨慕:“我身邊也不缺聰明女孩,回去我也這麼辦。”

頓了頓,曹植又道:“剛纔你可是過於杞人憂天了,我大漢兵強馬壯,區區蠻夷自保且無暇,哪有膽子入主中原,就不怕被我滅族?”

曹操擺手道:“不可掉以輕心。爲爹與烏桓衆蠻交過手,他們平素就生活在馬背上,是天生的騎兵。若不是他們內部紛亂,內訌不止,我們大漢要應付他們入侵,會非常吃力。

一旦這些蠻族,出一偉人,站出來統領他們,而我們,卻攤上糊塗皇帝,被蠻人打進中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黃順心中一動,他的夢裡,後來正是如此,整個中原,都成爲各種蠻夷的牧場,漢民被任意蹂躪。有段時間,正是因爲看到這些,黃順纔有些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

但現在不同,黃順知道,夢中的事也不是一定就發生的,完全可以通過的自己的努力,予以規避。

既然如此,與這些蠻夷打交道,或感化,或消滅,想方設法消洱後世一場持續幾百年的大浩劫。若能做到這點,那就是天大的功德,是完全值得自己全力付出的大事業!

“丞相,我有一事相求。”黃順趁機提出要求。

曹操好奇問道:“什麼事?”

黃順說道:“我想帶人北上,去衆蠻居住的地域遊歷一番。還請丞相沿途給予方便。”

“爲何突然有此想法?”曹操問道。

黃順藉機說道:“中原漢人內戰,雙方死傷都是漢人,我不想參與。如丞相所言,衆蠻遲早爲中原大患。那我們就該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瞭解他們,才能戰勝他們。我就是想去了解他們。”

曹操稱善道:“黃家千里駒,志向果異於常人。”

曹植在旁奮勇道:“真有那一天,算我一個。”

曹操忙道:“你不行,你身爲荊州牧,一方安寧全靠你,你怎能離開。”

……

第359章 密議(下)第1220章 公開身份第459章 舊友重逢第1054章 醉臥皇宮第512章 蕭凝出走第583章 難猜女人心第88章 徐氏一夢第928章 形勢發展第1042章 問詢第453章 孫尚香第670章 霍讓的覺悟第453章 孫尚香第684章 皇族的王牌第1228章 諸葛瑾的心思第1033章 周旋第979章 回到襄陽第728章 黃順的勢力範圍第775章 西域墨門第1083章 司馬懿出現第694章 拔刀相助第80章 深閨夜話第1241章 漂亮逆轉第1006章 兒女行事第1108章 對策第1261章 召見馬謖第165章 警語勸徐瑩第1155章 攤牌第1161章 贏得漂亮第535章 神秘小姐第182章 秋意齋第598章 功成第398章 主公之道第180章 一擲千金第90章 日程安排第502章 劉子羽出面第1045章 議定第1277章 應急舉措第997章 政治鬥爭第221章 俟奴夫人的辣手第1226章 腹心第599章 劉備出場第1127章 研究第1003章 來使第975章 握手第258章 蔡琰政經第128章 博望一戰第306章 慘烈交鋒第1270章 忠誠第663章 目標南陽城第337章 委屈(上)第1110章 霍讓第696章 心服第19章 抵達江陵第352章 生死談判(上)第488章 好吃難要第128章 博望一戰第884章 江陵失陷第1043章 君臣問話第725章 中原第一人第885章 秉燭夜談(一)第899章 養家的壓力第1205章 劉茂出手第1234章 諸葛瑾的應對第443章 中立的好處第1216章 徐平來歷第38章 錯綜複雜第759章 盤問第808章 當代銀行第833章 斛律鄔榪第345章 魯肅奏本第1243章 不了了之第657章 動手第220章 各有盤算第405章 荊家新村第673章 暗鬥第807章 回府第588章 談判前夕第951章 政治的天分第1281章 總指揮人選第1116章 善後第955章 密旨第320章第377章 言語試探第186章 亡羊補牢第789章 輕取秦業第622章 真正主事第261章 碰上鐵板第306章 慘烈交鋒第323章 真正的虎豹騎第686章 牽強附會第966章 得逞第426章 發現端倪第947章 襄陽的魄力第890章 頭把火第694章 拔刀相助第579章 山頂之敵第1163章 大興土木第825章 反間的可能第330章 鐵血政策第25章 曹操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