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主持大局

憑黃順的實力和力量,就算諸葛亮有心壓制,在李嚴看來,也制止不了黃順成爲一方諸侯。黃順領兵在外,諸葛亮主政在內的情形,就一定會出現。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如果李嚴暗中放手促成,這個時間,還會更加的提前。

也就是說,別看現在的諸葛亮和黃順如此風光,但只要李嚴把密旨拿出來,就能立刻扳倒諸葛亮,就算不能立刻扳倒黃順,至少,能把諸葛亮和黃順的實力限制在荊州。

沒有諸葛亮的競爭,李嚴有充足理由自信,自己就是下一任的丞相人選。再加上自己憑藉密旨扳倒諸葛亮和黃順的大功,自己成爲丞相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那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了。

就算劉備算無遺策,提前預備好了應對的密旨,但李嚴與諸葛亮不同,諸葛亮對於密旨一事,是完全被矇在鼓裡的,而李嚴,本身就是密旨的擁有者,對針對自己的密旨的防範,自然比諸葛亮到位。

而且,只要自己權位到了,甚至可以反過來讓諸葛亮和黃順依附於自己,爲自己做事。畢竟,自己是南陽人,也就是荊州人,荊州人是一家,荊州人士團結一致,從西川大族手中搶班奪權,立場應該是一致的。

只要自己整合了荊州的力量,李嚴相信,就算劉備特意針對自己設置了密旨,他也有充足的力量去應對。到時候,蜀漢朝廷,就是在李嚴的掌控之下。

當然,這只是形勢發展的一方面而已,是對李嚴最爲有利的方向。李嚴在仕途摸爬滾打多年,自然知道,計劃不如變化快的道理。他不會因爲自己擁有密旨就得意忘形,瞧不起諸葛亮和黃順。

李嚴還是需要小心翼翼做人,與諸葛亮和黃順搞好關係。若事情真到了密旨中提到的公佈條件,是否公佈,怎麼公佈,李嚴也是需要衡量一二的。畢竟,劉備就算再英明,對後世的把握,終究難以面面俱到,自己有充分的處分權,根據形勢需要酌情處理。

以上這些,都是李嚴的心理活動,當然不能說出口,甚至連神情、動作中都不能帶出來。

劉禪見三位顧命大臣都如此說,自己也勉強止住了悲慼,說道:“吾心已亂,不能主事,一切當由丞相做主。”

諸葛亮點點頭,大聲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就在此處、此時,登基爲帝,兵立刻派人,昭告天下,各位有意見沒有?”

旁人還未反應過來,黃順已是第一個響應道:“微臣沒有意見,正該如此!”

其他人見黃順搶先表態,也立馬跟上附和。

黃順如此上趕着,自然有他的道理。劉備難以對付,劉禪卻容易的多。自己與劉禪的關係本來就不壞,此時自己再表現積極些,自然就會被毫無機心的劉禪認定爲自己人。那自己今後無論辦什麼事,就容易多了。就算諸葛亮那邊通不過,只要自己做通劉禪的工作,諸葛亮也只能放行。

所以,黃順現在,就表現的比忠臣還忠臣嗎,一切都以劉禪爲中心,全心全意爲他着想。

諸葛亮對衆人的態度早有預料,滿意的點點頭,轉身帶頭向劉禪叩拜,口稱“新皇萬歲”。

劉禪雙手直搖,表示自己不敢當。黃順說道:“皇上自有皇上的尊嚴。諸位顧命大臣,雖然輩分上都是皇上的長輩,但君臣關係不能錯位,該叩拜的還是要叩拜,皇上當慢慢習慣纔是。”

劉禪滿臉無奈,點點頭,接受了黃順的說法。

諸葛亮帶頭跪拜在那裡,一動不動,連黃順也乖巧的陪着跪在那裡。劉禪高高坐在上方,知道自己應該說點什麼,卻不知說什麼好。劉禪還是有些小聰明的,眼珠一轉,劉禪便有了主意。

“相父,此處由你全權主持,相父不必跟他們一樣跪在那裡,幫我,不,幫朕主持大局爲重。”

諸葛亮只得站起身來,說道:“爲今之計,是趕緊昭告天下,以示蜀漢有主。待回成都後,方正式舉行登基典禮。我們幾個在這裡,至關要緊的是處理先皇的後事和應對諸般威脅。你們看如此安排可好?”

其他人自然點頭,表示沒有異議。但黃順有異議,處理劉備的後事,在黃順看來,不過小事一樁,交給主管禮儀的臣子,足以安排的妥協,完全沒有必要讓三大顧命大臣加上自己坐在一起討論研究。

再說,黃順對此也絲毫不通,插不上嘴,徒顯尷尬。爲了免去尷尬,黃順還不如主動提議,免去處理劉備後事這一議題,直接進入現實的威脅:如何應對內外的兵變。

“先皇的後事,誠然是大事,但朝廷有主管禮儀大臣在,由他們主持,比我們幾個,專業的多。後事操作的方案,由他們編制出來,交於我們審查批准即可。

你們三位都是先皇認可的顧命大臣,我雖然年幼,資歷淺薄,但久居荊州,也有一些影響力,我們幾個坐在一起,當一起研究國家大事,特別是朝廷大喪,如何應對敵對方面趁火打劫,才正實際,也更符合你們顧命大臣的身份。”黃順說道。

其他人顯然對黃順的說法不予認可。在他們看來,劉備的後事纔是頭等大事,其他一切事情,都得安排在其後。持有這個觀念的,甚至包括劉禪在。

但這個時候,主動站出來,與黃順唱對臺戲,個個都是老狐狸的他們,自然做不出來,甚至是劉禪,也覺得,此時不好給黃順潑冷水。

但不反對黃順,不代表他們就認可黃順的說法。所以,沉默,就是他們對黃順說辭的最好應答。

一片沉寂中,一個聲音響起,“黃順所言正是,兵者,國家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任何事情,在兵事面前,都得往後靠,先皇的後事安排,也不例外。”

如此明目張膽的支持黃順的,當然不會是謹慎的諸葛亮,但也不是一向與黃順交好的趙雲,出人意料的,竟出自與黃順沒有幾面之緣的李嚴之口。

第1053章 武威侯第1245章 陸遜的內心第279章 精彩複述第190章 世族的春天第143章 進曹營第282章 不感興趣第1140章 難題第624章 談合作第216章 你不願意?第620章 試探第737章 西涼戰局第522章 有事相求第1013章 規則之爭第838章 老斛律出手第555章 李尚心服第162章 江陵戰局第247章 褚仁的進展第967章 趁人之危第478章 敲詐孫權第462章 補強劉備(上)第689章 危機降臨第491章 驚現劉子羽第434章 暗器露臉第458章 打情罵俏第1090章 刮目相看第1198章 山中宰相第313章 惺惺相惜?第1218章 新行動第1230章 閉門羹第175章 豔福第953章 全是心機第557章 玄甲衛登場第367章 姐妹同心第113章 孫翊出事了!第1146章 不站隊第738章 開始動手第825章 反間的可能第40章 比武第747章 補救第656章 偷聽第6章 大意被擒第605章 周瑜的憂慮第1023章 翻船第38章 錯綜複雜第460章 選址第321章 李銘露臉(上)第188章 一起去塞外第162章 江陵戰局第578章 丁奉獲勝第886章 秉燭夜談(二)第1277章 應急舉措第918章 關平的報仇計劃第138章 郭嘉遺書第669章 依計行事第672章 見面第220章 各有盤算第165章 警語勸徐瑩第895章 談歸順第869章 襄陽大戰(四)第304章 望遠鏡第140章 死局第134章 默契第1005章 兒女初長成第894章 官制第39章 程瑤出事了第876章 安排第1016章 倒退第1119章 推薦李尚第185章 塞外版“隆中對”第1262章 馬謖的見識第837章 大歡喜第1197章 反擊犀利第657章 動手第272章 見曹操第552章 李尚的特長第59章 得罪陸遜也不悔第1053章 武威侯第524章 留守人選第905章 理字的爭奪第38章 錯綜複雜第928章 形勢發展第598章 功成第1062章 牢騷第443章 中立的好處第648章 有難事找黃順第648章 有難事找黃順第1252章 司馬懿的明悟第350章 英雄出沒第523章 討價還價第58章 無腦爭風第277章 不一樣的應對第161章 對陣關張第354章 贖身第272章 見曹操第110章 慫人一個第820章 黃婉貞的來信第904章 孫權的外交安排第1224章 孫武爲太子第150章 挺身而出第211章 擊退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