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轉運司(下)

“自從海陵庶人以來,全國設立十四道轉運司:中都、南京、東京、北京、西京、上京、此外河北、河東、山東、陝西各有二路,在這些轉運司的作用下,天下滾滾財富源源不斷的涌進中都,故而我朝兵強馬壯、賢才濟濟。

可是如今西京北京二路已失,遼東道路中斷,河北、河東殘破,陝西貧乏,山東又有大亂,天下所能仰望的,也只有河南了。”

這位漕運副使搖搖頭,顯出一副非常惋惜的樣子:“南京雖然富饒,但河南終究是寬鄉,人丁不廣,必然不能轉運足夠的糧食,不知道南京轉運司要怎麼辦。”

聽說河南人丁不廣的時候高俊還愣了一下,隨後想到金代確實如此,由於沿河防禦的戰爭策略,金代重河北輕河南,除去南京開封周圍之外,河南的人口不多。

也正因爲如此,河南是寬鄉,開發不夠深入,糧食儲存也不夠多,千里迢迢的供應中都恐怕是強人所難。

“遷都到開封,不就能解決問題了?”高俊試探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如若能夠遷都,國之大幸,民之大幸,百姓免去輸挽之苦,國家得財富之饒……然而此事並非你我應該議論的,我只能說,轉運司諸位官吏,期盼此事久矣。”漕運副使顯出有些高興的樣子,顯然沒有想到能在軍隊裡找到知音。

“你們是專注於財政的,我們比不了,不過據我所知,無論是中都路都轉運司還是南京路轉運司,都希望皇上能夠將一部分官署遷到開封。”

“時局艱難啊,財政吃不消了。”

兩個人正說話的工夫,500輛糧車已經裝好了,這麼多車看起來威武氣派,但是高俊也知道,以中都的人口,恐怕不到半個月他就要再跑一次。

離開通州的時候,高俊還在深思,目前的情況來看,負責財政的轉運司,大小官吏都明確的指出,中都乏食,最好的方案是以開封作爲行政副中心,疏散部分首都職能,並且將一部分官吏搬到這裡來解決糧食危機,這是唐代以後那些衰亡的國家常用的招數。

但是據高俊所知,作戰的軍隊們並不如此看,中都是河北最堅固的城市,也是整個北方防線的關鍵節點,更是所有人的信心來源,只要大興府一天是首都,河北防線無論如何也都堅持的下去。一旦將開封確立爲副首都,軍兵心裡就要生疑,一旦皇帝離開中都,河北的軍兵士氣將會崩潰。

這兩種方案的碰撞,最近也上到完顏珣那裡,這位新皇帝的中興之主之夢,恐怕是越做越遠了。

正當高俊胡思亂想的時候,瞭望的軍兵有一些騷動,溫撒普賢奴瞪着那雙冒綠光的眼睛,推了推他身後的民兵:“趕緊傳話,有颭軍回來了,他舉着黑旗,那個方向上有敵人!”

少於五十騎的敵軍,颭軍是不會舉旗的,高俊下令留守聽令的颭軍向那個方向集中偵察,等到最早舉起的那名颭軍回來,高俊叫他來回報情況。

“尊敬的貴人,我看到了那羣叛逆的騎兵,就像是每年秋天的一羣黃羊那麼多,全都穿着金光閃閃的鐵甲,背上背的是樺木的弓,每個人的箭囊都有一把箭,有些人還要更多一些,一半的人拿着長刀,另一半的人使用骨朵,他們打着黑色的旗幟,正在向這裡過來。”

桑真不動聲色的對高俊翻譯:“蒙古人約有70人,全部身穿鐵甲,每個人都有一張弓和二十四支箭,有些人還要更多,長短武器都有,黑旗,正在向這裡過來。”

高俊略一思索,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在上一次戰鬥當中,蒙古人用了上千人才擊潰完顏訛可,就算自己手下的人數比訛可略少一些,蒙古人也不會託大到用七十人來進攻。

並且,高俊對於颭軍的偵察有信心,如果蒙古人窺視到了自己行軍的動靜,颭軍不可能沒有發現。

“看樣子這羣人不是來進攻我們的,他們只是沿途巡查。”

“怎麼辦?”

“颭軍想辦法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向青華峪那邊去,糧車加快速度,只要今天晚上咱們翻過那道山,就進入了自己人的控制區。”

金軍的行動陡然加快了起來,強悍無畏的少數民族騎兵們紛紛跨上戰馬,大呼小叫的向七十名敵軍進攻,而這些蒙古騎兵來源於草原中部的克烈部族,看到迎面而來的敵人之後,他們紛紛吻了一下佩戴的十字架,隨後抽出馬刀,向對手迎擊過去。

颭軍人數衆多,而且擁有更好的弓箭,克烈部族的人很快就發現他們不能抵擋敵軍,於是使用了草原人最常用的伎倆,一聲呼嘯之後集體撥馬便逃。

颭軍立刻追擊,但是隨即就發現了,在山後還有三百多名敵軍騎兵,於是獵物和獵手的地位瞬間轉變,颭軍立刻轉身逃走。

整個一個下午,金軍的騎兵和蒙古騎兵們就在草原上糾纏僵持着,數百名蒙古騎兵追擊他們的敵人,而颭軍一直向北方靠攏,蒙古人受到他們的迷惑,沒有想到高俊是在靠南的夾石道上,轉而開始偵查北方的青華峪,從進攻方向上來看,這些女真人的騎兵大概是保護這個方向上的敵人。

蒙古人非常踏實的把這一地區反覆搜索了幾遍,但是卻沒有看到任何敵軍的蹤跡,颭軍總是糾纏着他們,兩三百名騎兵真讓他們頭疼不已。終於,反應快一些的蒙古將軍意識到,也許這個對手並不像上次那樣蠢笨,敵軍的行軍路線未必是在北邊的青華峪,而可能是南邊的夾石道。

他們的反應並不慢,立刻脫離了與颭軍的接觸,向南方挺進,高俊到底還是低估了他的對手,等到蒙古人發現他的蹤跡的時候,他還在山腳下,沒能及時翻過那道山。

“立刻搭起指揮台,就地組織防禦!”高俊派出一名傔從向山上的金軍營寨報信,這個年輕人叫李時俊,平時做事非常機靈。

這羣步兵沒有像其他金國人一樣潰散,而是迅速結成了戰鬥隊形,長槍亂戳過來,讓已經喪失了衝擊力的蒙古騎兵大爲窘迫,一個個被殺死在馬背上。

陝西勇敢軍們大展身手,由於高俊的軍兵擺出了堅韌的防禦姿勢,敵軍無懈可擊,陝西人迅速組成了小股作戰隊形,向敵軍的內部涌動,彷彿是在敵軍陣型裡的炸彈一般,很快就瓦解了蒙軍的大股騎兵羣,遭遇到他們的蒙古騎兵個個死相不佳,剩餘的人心驚膽戰,紛紛策馬逃離。

經過了一個晚上的戰鬥,蒙古軍損失了上百人,而他們的敵人僅僅有六七人陣亡而已,眼看着面前的釘子扎手,蒙古人選擇了撤退,而高俊安穩的把糧車趕回了中都。

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尾聲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尾聲尾聲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三章 散(上)尾聲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七章 牛(上)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