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

一看到北方走私案居然牽扯到史彌遠身上,費培一下子來了勁頭:“下官這次就好好查查,來個順藤摸瓜!”

林拱辰嘆了口氣,仰倒在椅子上:“老夫老了,恐怕也沒幾年陽壽了,遙想老夫此生,什麼沒辦過,北虜千軍萬馬之中也未曾膽怯。可如今人老氣衰,卻常懷憂懼,國家不振,我等之失啊。”

“林公切莫憂懼,應當爲國頤養。”費培信心滿滿:“下官就算拼得了性命,也要賺下這史彌遠狗賊!”

林拱辰擺擺手:“史相公私節有虧,固其然也,但是史相公心思慎密,行有見識,也不當詆譭。此番北虜南渡,滿朝皆以爲百年復仇之機已到,唯獨史相公具言‘存金障蒙’之策,見識高明。我倒是擔心,就算史相公死了,又有何人可代呢?”

這些話說的費培目瞪口呆:“這,這,中國養士三百年,何愁找不出一個德才兼備之人,非要倚仗這個有才無德的史彌遠?”

“養士三百年……”林拱辰咀嚼着這個詞,此時顯得非常無力:“國朝養士三百年自然不假,然而其中果然有國士?老夫我所擔憂的,尤其是理學。”

“理學?”費培更加吃驚了。

“朱仲晦先生固然心如明鏡,義理精通,言行猶如萬仞冰山,幾近爲聖人立言,然而其門人能近於此者,微矣。”林拱辰長嘆一聲:“如今世人言理學者,鄭昭先、曾從龍二相公固然能矣,魏了翁、真德秀等也是君子,卻也不乏庸碌之徒、冥頑之徒,史彌遠略加拉攏,這幹人就紛紛相應,哪裡見朱仲晦的君子之風?百年後理學如何,未可知。”

“百年後事自有百年後人,且看如今,史彌遠禍國亂政而君子屈抑,尤其是此輩畏戰主和、禍害軍旅,剷除此賊,換得個衆正盈朝,也非不可。”費培還是不明白林拱辰爲何此時倒顯得畏首畏尾。

林拱辰再嘆一聲:“賢弟且去辦吧,老夫疲累,想先歇歇。”

此時,被所有人關注的史彌遠正在自家宅邸裡養神,而三位身穿重服的大將恭立其前,分別是主管步軍司公事王斌、主管殿前司公事彭輅和主管殿前司公事馮榯。

“殿巖重將,不需拘謹,都坐,都坐。”史彌遠面色和善的叫三人坐下。

此時的史彌遠五十多歲年紀,春秋尚盛,剛剛大權獨攬的他也許是因爲意氣風發,竟然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年輕些,面白中須,身形朗健,以至於一直有人傳言,他能大權獨攬,是因爲和楊皇后有一腿。

這件事誰也不知詳細,史彌遠確實一路過關斬將,但憑藉的是出色的官場嗅覺,他自己大概都不會猜到,按照歷史的軌跡,此後他還要大權獨攬二十餘年,成爲宋朝歷史上罕見的權相,權勢滔天,足以讓巔峰期的秦檜都嫉妒的流鼻血。而且生掌大權,死盡哀榮。

而他屹立不倒的兩大支柱,其中之一就在他面前——三衙管軍將官。

三衙:殿前都點檢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自北宋起就執掌全國禁軍,位高權重,爲國虎臣,而三衙的八位長官更是自號“管軍八位”,比於政事堂的“政府八公”,是全國職業軍人的頂點。

如此重臣,自然是皇帝親自點選,但是自南宋秦檜專權,成爲獨相,三衙諸將的任免大全也轉移到了相府之中,此後,因爲三衙掌管兵力逐漸變少,不再是全國最高軍事統帥機關,皇帝們也都習非成是,三衙由宰相舉薦也就成了習慣。

開禧年間,韓侂冑主持北伐,也是親自點選了郭倬、郭果、李汝翼等將,誰料被金軍打了個大敗虧輸,威望掃地,史彌遠正是抓住這次機會,迎合了滿朝主動求和的心理,策劃了對韓侂冑的謀殺行動,自此一飛沖天,成爲獨相,三衙管軍也都換上了史彌遠的人。

此時此刻,在謀殺韓侂冑的行動中直接負責的王斌就坐在這裡——當時他只是個小小的正將,因爲此番大功,現如今已經成了步司之首。

“這麼說,淮北忠義軍此戰打得不錯?”

爲首的彭輅點點頭:“相公智謀深遠,此番得了大勝。”

史彌遠心情很好:“是了,是了,這個李全還算可用,沒白費了我的心思,此番嘉獎他們一下。”

面前三個人紛紛附和,但是史彌遠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不滿——自太祖開國以來,三衙就是天下精兵之執掌,三衙管軍也都以此自矜,不肯讓人,現如今朝廷的正規軍馬在後面看着,卻讓義軍搶了頭功,這幾位都覺得面上無光。

如果能夠由着性子,史彌遠一定破口大罵他們一頓:“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喬模樣,天日不醒的昏貨,你們要是能打仗,我何苦花了許多錢糧用義軍?”

史彌遠掌權之後,對於韓侂冑的三衙自然大加清洗,還出現了可怕的政治刺殺事件,險些糟了毒手,因爲此時被牽連的三衙軍官除了主謀羅日願、徐濟之外,還有殿前司統領姚琚、訓練官楊明、黃衝、程銳、班直王麟、戴顯、步軍司軍校張興等等,此番大清洗之後,三衙都換上了史彌遠的親信。

只不過,在任用的時候,史彌遠有些葷素不禁,眼前的三人,史彌遠也知道斤兩,怕不是連半個泗州都守不下來,而這幾位統領下的三衙,那可真是聞者淚流,慘不忍睹。

所以,史彌遠看到這三人不豫的神色的時候,最先的反應是深深地憤怒,憤恨這幫子老革如此不識擡舉。

“昨日參政鄭相公突然赴鳳凰山來見官家,我等心想此事不宜成行,因而說官家去大慶園了,這鄭相公似乎心有不快,怏怏而去。”

史彌遠有些驚訝,自己獨宰兩府,但是當名副其實的獨相未免有些過於招搖,因而他選了兩個老朽來充當自己的副手,此二人分別是鄭昭先和曾從龍,都是理學耆宿,但是已然年邁,不通政務,當做花瓶而已,這鄭昭先爲何卻要單獨去見官家?此事確實大有蹊蹺。

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五章第五章 犯錯(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章 羊(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