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

在一番談論之後,季宗若才得知高俊本姓爲高,並不姓溫敦,這把金刀也是友人所贈,並不知其來龍去脈,明白這些事之後,集中了才長嘆一口氣:“小人辜負李郎君甚多呀。”

“來龍去脈,詳細說來。”

“郎君手上的這把金刀,俗名‘六合揮’,是前朝太宗李世民所用之物,唐太宗後來將此物賜給愛子李明,李明死後,六合揮就在其子嗣間流傳,直到本朝開國之際,傳到了安南李公蘊之手。”

“你所說的,可是安南太祖李公蘊?”

“正是此人,神宗年間,安南侵犯天常,被王師所敗,因而獻寶固好,將金刀獻於郭文水公,郭公以此物非人臣當有,獻於闕下,自此金刀入內府,直到靖康年間爲金人抄檢,獻於烏木太子。”

“此等事體,你如何能得知?”

季宗若似乎陷入了回憶:“十年前,小人只不過是淮東一農夫,因爲善於拳鬥而參加義勇,與北虜相戰,畢竟不能敵之,遭其擒獲,金人慾殺我等,遣一持金刀郎君監斬。”

“此人是溫敦傑?”高俊琢磨着歲數不大對。

“非也,老令公乃是溫敦傑郎君之父,令公將我們帶到一處荒僻地界,就將我們盡數釋放。我等討問恩公名諱,恩公自言姓李,唐室之後,不忍見同胞受戮,纔有此舉。”

高俊琢磨着:“這把金刀在金人手中輾轉,又回到了李氏後人的手中?”

“不錯,令公尊上深受金人酋帥之信任,得知令公乃是李唐後人,便將這一把太宗的金刀,並一柄玄宗的玉劍,都回賜了令公。令公雖然事金,然而心懷忠義,在兩淮間暗蓄復國,對被俘我等義勇多暗中釋放,所全活者無慮數萬。那時小郎君年方十三,多在其左右,另有一小千金,時年七歲。”

“那麼李郎君如何改姓溫敦了?”高俊問。

季宗若深深的嘆了口氣:“我們雄淮軍不幸不幸出了個敗類,居然偷偷向金人告知了此事,即刻就有軍漢要拿老令公去鞠問,老令公此番不得免,決心將兩個孩兒送出去。他將那金刀給了小郎君,把他委託給了自己熟悉的一家朋友,那家人的女兒姐妹倆做了金人親王的王妃,賜姓溫敦,所以小郎君也就改了溫敦氏。

那年小郎君不過十三歲,並着一個九歲的潘姓小廝,都被送給了那家人。而小千金則帶着玉劍,送到了咱們中國境內,可惜我也與他們沒了聯繫。”

季宗若搖搖頭,深感自己對不住老令公。

而高俊面色蒼白的站起來,龐姓姐妹嫁給親王,賜姓溫敦,除去當今皇帝完顏珣的王妃還能有誰?

這麼說來,溫敦傑原來算是皇后一家的人,無怪乎他當年在野狐嶺軍營時,各級軍將都要賣個面子!

至於潘姓小廝,高俊閉着眼都知道是誰!

“我見郎君和李老令公一般,多次義釋我軍將士,腰間有此金刀,又聞他人喚郎君爲‘溫敦郎君’,因而有所疑惑,斗膽請將金刀一觀,由是知也。”季宗若感慨:“郎君雖然不是李老令公後人,但末將看郎君氣概,有過之而無不及,末將願爲郎君效力!”說罷下拜。

高俊很高興,扶起季宗若:“高某心中志向非可說也,然而黑韃勢強,爲抗蒙而委身事金,事後必有決斷,季將軍願意相助,誠百姓之幸。”

季宗若好像想起了什麼:“其實這把金刀和畢再遇也有些關係,老將軍當年防守六合的時候,曾經與李老令公交過戰,李老令公還是放過畢老將軍的手下,所以畢再遇也知道金刀玉劍的事情。”

兩人商議了一陣,樓升求見,稟告高俊:“已經準備好了。”

高俊一揮手:“全軍即刻開拔。”

“郎君,咱們這是要去哪?”季宗若奇怪的問。

“既然孫邦佐已經身陷宋營,那麼我們現在的佈置就全部作廢,我們且先後退到利國寨那一帶繼續堵截。”

“郎君是覺得孫參軍會投降,將咱們的佈置說出來?”

“我何苦去猜測他的想法,倘若他對畢再遇說了真話,固然對我軍不利,而如果他說了假話,三軍出擊時會被試探出來,被畢再遇所殺。我們不妨撤去一切佈置,讓畢再遇分不出真假來,全員退往利國寨,準備與敵軍再戰。”

“郎君真是體恤部下。”季宗若即刻站起來收拾行裝,太平軍軍兵們在軍官的指導下,用茅草包裹住自己的盔甲和武器,全部打包整理好,在黑夜中離開了桃源鎮,沿着路上小小的路標前往更加靠近邊境的利國寨。

天色朦朦亮的時候,高俊也有些驚訝的看到,原來早先到達利國寨的軍兵在黑夜中已然動工開始修建營地。

眼前的景象令他非常讚賞,軍兵們居然在黑夜中挖出了營地的地基和拒馬溝壕,就跟白天作業時一樣的精準。

“看樣子我率領的軍兵也算是百戰精銳了。”看着地面上飛速延展的一條條溝好,高俊心下大爲寬慰,這是孫庭的手筆,他在不點亮一簇火把的情況下,動用熟練軍兵確定了營地的位置,隨即開始修建溝壕。當高俊大加誇獎的時候,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這是當年在西北與西羌各路人馬交戰時必備的技能。

高俊遠遠望去,這幾處都是宋金邊境上有名的地望,每次交戰必有動靜,故而以堠臺窺伺,但此時的堠臺卻並沒有點火,應該是還沒有拿準高俊等人的身份。高俊繳獲的宋軍旗幟甚多,即刻命令龔成帶兩個隊的軍兵假冒宋軍,前去繳械,控制堠臺。

這場行動一開始非常成功,旗幟和甲冑騙過了防守的宋軍士卒們,但是龔成一開口,山東鄉音頓時讓這些人心下起疑,關鍵時刻,龔成亮出刀來,非常溫柔的請這幫宋軍士卒暫時休息一下,不用再操心堠臺的事情了。

太陽完全出來了,淮河上的霧也漸漸散去,高俊命令軍兵們輪番休息,在利國寨執勤,此處已經極爲靠近淮河岸邊,畢再遇只要突破此處,就可以回到淮南。到那個時候,無論高俊怎麼勸說都沒用了,現在必須把畢再遇留在淮北。

高俊部隊撤離的較早,當天後半夜,畢再遇就奇襲了金軍的營地。

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尾聲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尾聲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貓(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六章 工廠(下)尾聲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尾聲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尾聲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二章 羊(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