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

劃車弩需要十二名士兵操縱,一次可以打出12~16枚沉重的弩箭,足以將披着戰甲的具裝戰馬打成碎片。然而這東西畢竟過於笨重,而且拆卸不便,也很難及時調整方向,因而使用環境過於苛刻。

眼下蒙古人託大,正是絕好的機會,六架劃車弩已經就地展開,軍兵們用木錘將用來固定的木樁打好,另外一羣軍兵已經開始準備上弦。

“中捷,你對這種弩箭很熟悉啊。”高俊叫着林一舟的字,而後者拱手答道:“末將在泉州的時候,曾經用過這些弩箭,泉州是通商大港,也有些海外奇人,當年有一些阿剌蕃人獻給朝廷改進弩機的圖紙,我們福建左翼軍近水樓臺先得月,奉命試過,果真力道要比原來還強。

不過眼下沒工夫回憶南宋的貿易史了,六架弩車已經完全擺好,軍兵們哼哧哼哧的上了弦,太平軍埋伏在北清河舊大堤後面,距離現在的河岸有數百步之遙,這個距離對於弩機來說根本毫不費力。

參與本次突襲作戰的四個步兵旗已經完全準備好,他們擺成了並排的四個方陣,中間留出了寬闊的過道,以便李銘的騎兵在其間通過發動衝擊。

太平軍深知,如果在弩擊結束之後再發動衝鋒,敵軍就有時間重整。所以,太平軍採取了極爲冒險的弓弩與戰兵的協同——步騎兵立刻向前發動進攻,等到雙方快要接觸的時候,才讓劃車弩拋射巨型弩箭。

臨時用木頭構建的指揮台已經架好,斡脫領高俊登臺,即便是在大堤後面,蒙古人也發覺到這面有了動靜,不少人開始好奇的向這邊觀望,有機靈的人已經趕緊騎上戰馬,打算過來看看情況。

高俊口頭下達命令,旗隊立刻搖起令旗,十六面步兵都隊旗同時樹立,太平軍邁着雄壯的軍步,向河岸邊發動進攻。

在經歷了那麼多戰鬥之後,太平軍步兵已經成了縱觀全球也很難忽視的強大力量:他們以長槍兵爲主體,刀盾兵、弓箭兵爲輔,巨盾、大槍、短兵以及各類破甲武器廣泛裝備,盔甲精良,訓練有素,軍官們都是賦予指揮才能和具有豐富戰場經驗的人。

太平軍步兵的口令和戰術動作都經過多次探討研磨,打造的相當精熟,大量原本屬於金軍和宋軍的優秀中下級軍官參與了太平軍的建設。太平軍步兵們沒有經過毀滅性的打擊和重建;也沒有在和平中放縱過自己;沒有過解散的日子和反覆徵召的情形,所以軍隊作風流傳良好,老兵與新兵之間傳承清晰,戰友之間具有很高的默契。

軍使們開始敲擊木柝,催促軍兵們前進,所有人都踏着整齊的步伐,向河岸邊聚攏過來。

李銘的騎兵跟在後面,相比於強大的太平軍步兵,騎兵部隊創立時間較短,雖然經過刻苦鍛鍊,但依舊不是一支成熟的力量。

但是太平軍所有的軍官都清楚,想要把蒙古人趕回草原去,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是不可能的,儘管李銘的騎兵微弱,但依舊是全體太平軍高層的心頭肉,既要寵着護着,防止他們遭到嚴重打擊,與此同時又要儘可能的爲他們創造戰鬥的機會,讓他們增長經驗。

高俊站在高臺上,觀察着前方的情形,太平軍步兵前進嚴整有序,速度也很快,趕在敵軍未能成陣之際就已經逼近了對手。

也就在這個時候,高俊下達命令,林一舟將令旗狠狠一揮,12架劃車弩發出了巨大的聲音,已經被壓迫至極的弩弦瞬間拉直,將上百枚沉重的弩箭扔了出去。

要知道,劃車弩的弩箭可相當於一支短槍。

不得不說,林一舟擺弄這些東西確實有些道行,上百枚弩箭基本上均勻的散佈在蒙古軍陣之中,倒是也有一些偏離的,但是問題不大,最危險的一個幾乎是落到了張大春他們旗的腳前,軍使隨即大聲的喊起口令來,避免軍兵們慌亂。

站在後排的軍典沐白趕緊走快幾步去查看一下,沒有人受傷,大家的心情還算平靜。

相比而言,蒙古人則是被這一通亂箭打蒙了,以至於剛剛略微有些成型的陣型一下子又慌亂起來,有些人想要回身去拿盾牌,卻發現運盾牌的車還沒有過橋,咒罵聲響成一片。

倒是也有訓練有素的蒙軍,大約有上百名蒙軍騎兵在一面旗幟的引領下向太平軍步兵發動了衝擊,但是他們還沒有闖到敵軍的跟前就被加速的李銘騎兵攔腰截斷。僅僅有二十多人抵達了步兵陣前,這點兒人絕對沒有辦法衝開步兵的陣線,他們慌亂的左右遊走,想要尋找破陣的機會,擾亂太平軍的步兵陣線。

幾名旗指揮揮動起各自的旗幟,上百名步兵組成遊軍,開始衝上來圍殺這二十多人。

外圍騎兵的對抗極爲激烈,太平軍騎兵盔甲厚重,比起準備不足的蒙古騎兵來佔據了優勢,但是還是打得很艱難。

弓馬嫺熟的蒙古人確實不是輕易能對付的,他們發覺事情不妙後迅速脫離了整個陣線,開始用他們熟悉的騎射試圖擾亂太平軍騎兵。

這種戰術確實短時間內有些效果,太平軍騎兵遭到敵軍的騷擾之後有些不知所措。在開戰前,關於蒙古遊騎兵的戰術曾經被反覆提及,大家都知道浪費馬力去追趕敵軍的騎射手是自討苦吃,但是,不斷有羽箭砸到自己的盔甲上還是很可怕的事情。

更何況,蒙古人中也有不少優秀的硬弓手,他們的弓力很強,甚至可以射穿盔甲,已經有三、四個人受了傷。

就在這個時候,高俊揮動旗幟,軍樂隊立刻吹響號角,大鼓按照預定的節奏猛烈的響了起來,正在前進的太平軍步兵方陣突然從並排的四個方陣組成大橫排,吶喊着向前衝了過去。

發覺敵軍有圍殲的企圖之後,這些蒙古騎射手們選擇了明哲保身,他們立刻收起弓箭,策起戰馬向遠處逃去。

河岸邊的戰鬥還在繼續,剛剛被搬運到北清河南岸的物資被點起了火,濃煙滾滾直逼天日,河北岸的蒙古軍徒勞的大聲呼喊,但是沒有什麼作用,大約一個時辰之後,兩三千名蒙古軍士兵都被趕到了河裡。

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尾聲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尾聲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七章 願(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章 羊(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