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

高俊儘可能的抹了抹臉上的菸灰,眨着眼睛觀察遠處的形勢,眼下顧留鎮被團團包圍,蒙軍採取火攻,效果顯著,軍兵燒傷燒死數量極多,整個防線搖搖欲墜,太平軍組織了幾次反突擊,但並未成功,敵軍再次架設木板,準備衝進鎮裡來。

高俊還是託大了,對蒙古人的大迂迴考慮不夠,他無論如何也未曾想到,敵軍能夠在濟南分兵,然後以一個上百公里的迂迴將自己圈在顧留鎮,這個失誤讓他永遠也檢討不明。

“留守顧留鎮並非錯誤的決定。好吧,如果我們回顧過去,想想野狐嶺、真定府,那時候擁有更多的軍隊和更精良的裝備,但依然在撤退中損失殆盡。如果當初我們向南撤退,要回東平府的話,怎麼保證在大平原上不被蒙古騎兵追擊?”高俊強撐精神,神態自若的召開軍事會議,還要繼續總結過往經驗,絲毫沒有危在旦夕的感覺,以此來平復軍官們的心情。

此時潘正已經率軍抵達了汶陽,距離高俊也不算遙遠了,根據他所得知的情報,蒙古軍持續南下,尤其是博州刺史嚴實投降之後,爲蒙古軍之前驅,率軍攻佔了陽谷、範縣、朝城,已經離壽張近在咫尺,老根據地之人已經全部遷到梁山之上。

孫庭作出決定,放棄東阿,向東渡河,準備在北清河以東地區與潘正會合,繼續與敵軍作戰。然而在敵軍面前渡河是個危險的選擇,所以潘正必須要與之接應,兩軍會合之後並立東向攻打石橫鎮,以解顧留鎮之圍。

路經東平府的時候,潘正進入拜見李秉均,然而後者卻不陰不陽的表示身體有疾,不願見客。此時東平府一片備戰氣氛,但沒有出兵的意思,潘正也很無奈,知道李秉均向來對高俊有所懷疑,此時正是看好戲的機會,估計他心裡巴不得高俊就此覆滅。

潘正部隱蔽旗幟繼續北上,準備與孫庭相呼應,而此時孫婷準備好渡船,突然離開東阿縣城,準備渡過北清河。

既然要渡河,就一定要準備船隻,這躲不開速不臺的眼睛。蒙古軍隊迅速行動起來,在平陰和石橫鎮的蒙軍前往渡河地點,準備截擊敵軍於半渡。就像高俊之前做的那樣,一仗打垮敵軍。

然而潘正已經做好了接應的準備,當蒙古軍趕到渡河場的時候,正值孫庭半渡,蒙古人立刻旋風般的衝殺上來,而潘正也從不遠處發動了進攻。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之後,蒙古人撇下百多具屍體,不得不撤回平陰縣一帶,儘管孫庭和潘正也蒙受了損失,但主力尚在,兩軍順利匯合。

下一步,就是攻打石橫鎮,狠狠威脅包圍顧留鎮的盟軍。兵貴神速,突襲行動就在當天夜裡。

蒙古軍佔領平陰附近也來,抗蒙山水寨就沒有斷過,這羣人都是高俊的治下子民,看到潘正的軍馬到來,個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詢問是不是可以將蒙古人趕出去了。

潘正也有些無奈,就算打贏這一仗,離趕走蒙古人還遠着呢,只能叫各處謹守城寨,切莫大意,以防敵軍偷襲。在供給了大量食水之後,當地人又提供了嚮導,使得潘正進軍神速,在東阿渡河之戰後,當天晚上就趕到了石橫鎮附近。

山水寨裡都有各自的軍事領導,一般都是退伍的軍兵,綜合這些人的所見所聞,鎮裡應該駐紮有不到一百人的蒙古士兵和超過兩千名協同步兵,儘管河北漢軍的戰鬥力不高,但是依託陣地防守,也不是一天一夜之間能夠輕易被徹底擊潰的。

潘正儘管在南線打了大勝仗,但也損失巨大,而孫庭所帶的老根據地人馬本來就不多,看上去攻城兵力並不足。但兩個人心中已有計較,他們從老根據地帶來了一樣秘密武器。

參與石橫鎮之戰的軍兵共計3300餘人,分屬16個旗,各旗指揮在潘正這裡開會,潘正坐在平時高俊開會所坐的位置上,調動軍兵至各處佈防,阻擋蒙古人的增援,與此同時,集中主要兵力圍在石橫鎮附近,準備強攻。

“石橫鎮畢竟也不是什麼易與之地,這地方我以前去過,四周都有石牆圍繞,那石牆也算高厚,比起縣城來都不遑多讓。而且城中敵軍人馬尚多,如此強攻的話,一天一夜之內難以遽得,如果蒙古大軍得知,重兵前來,那就糟了。”果然,馮達表示異議,他在地圖上指出了周圍蒙軍的位置:“顧留鎮的蒙古軍自不待言,他們過來增援是好事,但是平陰縣和廣裡鎮的蒙軍來了呢,協同步兵固然走的不快,如果蒙古人放棄輜重輕裝來襲呢,平陰鎮起碼能來上兩三百人,廣裡鎮又能來上兩三百人,三千名太平軍未必能夠在野戰中擊潰一千蒙古軍啊。”

很尖銳,但是實話,柳充國、僧虔、訛名山律等人也表示支持,對此潘正已經有了準備:“咱們自然有辦法一天之內攻克石橫鎮!”

既然潘正如此有信心,馮達也不會拂了面子,同樣是從南站出來的革命弟兄情誼還是要比其他軍官深一些,馮達相信潘正不會坑害軍隊。主意已定,各軍按照潘正的安排分遣四面,而主力向石橫鎮進發。

夜間行軍,即便是蒙古人也不敢輕易嘗試,太平軍佔着地利的優勢,以及“城池之內雖屬敵軍,四野之外都屬我境。”的人心向背的優勢,趁着黑夜點着火把,向石橫鎮強進軍。

城池上的敵軍已經看到了不遠處的火把,意識到太平軍前來進攻,頓時人喊馬嘶,不一會兒城頭上也點燃了無數火把,照得亮亮堂堂,遠遠的就能望見蒙古軍馬張弓搭箭,盔甲齊整,正在等待太平軍的進攻,不少軍兵心下升起一股怯意。

潘正揮揮手,軍兵們立刻開始準備。

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尾聲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尾聲第七章 留客住(上)尾聲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五章 白銀(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尾聲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四章 伏(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