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

早在再次東征攻克登州的時候,高俊和何志也已經預感到了下一次戰爭的到來,所以,儘管兩個人隨後還是返回了老根據地,但是卻不停的將老根據地的機構班子向東遷去,元好問等人乾脆就留在登州,沒有隨軍西返。

大量珍貴的手工業設施——棉紡織機、活字印刷的設備、百鍊鋼爐、生殺毒水蒸餾器——被搬遷,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檔案資料,以及最可靠和最不可靠人員的家屬。在蒙古人來臨之前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大路上馬車絡繹不絕,源源不斷的將這些根據地的核心物品送往膠東半島。

但是高俊沒有濟青鐵路,即便是及早的預見了戰爭的發生,也不可能將壽張縣的全部物資都送往登州、密州,大部分軍兵的家屬以及工坊設施都只能就近送梁山,這裡八水環繞,山前山後六關險峻,也是易守難攻之地。

但是根據高俊的設想,梁山恐怕要孤軍奮戰,因爲太平軍不可能長久的將蒙古人阻擋在北清河一帶,梁山將會孤懸敵後。守衛這裡是一項極度危險的任務,以至於高俊並沒有直接點出由誰來做,而想看一看,有沒有人能主動挑起這個大梁。

趙汝凡是在生活中如此常見的一個人:他在相對受人尊敬的家庭中長大,從小就接受了不少有關榮譽感的教育,同時也受到了很多約束,獎懲過早而沒有自由。因而他在值得尊敬的人面前可以表現的很好,甚至能做出英雄行爲,但是在沒有人能看到的角落裡卻變得膽怯。

所以,當趙汝凡一時心情澎湃激動,決心充當這個英雄的時候,高俊還真的猶豫了一下。趙汝凡總是爭着在高俊面前表現自己,但是在關鍵時刻,高俊卻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應該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

幸運的是,趙汝凡在這個位置做得十分出色,爲了守衛梁山他殫精竭慮。這固然也是爲了自己的安危考慮,但也意味着他本人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事後證明,讓趙汝凡坐鎮是對的。

對於蒙古人來說,上萬名騎兵涌進山東來,他們最需要的是各類補給,需要糧食,而這也是山東防衛的重點——大小村莊都已經搬遷,糧食也集中在有限的幾個據點當中,老根據地附近的糧食都已經搬遷到了梁山之上。

正因爲如此,梁山也是蒙古軍進攻的重點,儘管前線兵力不足,但蒙古人還是拿出了一百名真正的蒙古騎兵參與對梁山的進攻,與此同時,真正負責主攻的還是河北世侯的步兵,他們的指揮是大名鼎鼎的郭寶玉。

吸取了上一次進攻梁山的教訓,郭寶玉花了好幾天的時間來造船,趙汝凡對此心知肚明,他也曾想過募集敢死之士突襲敵軍造船的船廠,但梁山上主體還是避難的平民、少數民兵以及少年軍兵,實力不足以完成這樣的突襲行動。

郭寶玉很有耐心的花了四天時間,製造和蒐集大小船隻,雖然絕大部分船僅僅是小舢板,但是渡過樑山泊靜靜的水面已然足夠。

第五天拂曉,河北軍馬推着小小的船隻出發了。

一般來說,一艘小木船上載有7~8名河北軍,4個人負責划槳,兩個人拿着弓箭,另外兩個人拿着盾牌。

附近已經找不到平民了,河北軍也不熟悉梁山水文,不少船隻擱淺或者迷路,但絕大部分還是順利的靠近了梁山靠內的岸邊。

湖邊是一小片淺淺的沙灘,再往裡靠近是一道農田,這農田寬度大約只有幾丈,是一道見縫插針的稻田,已經收割完畢,但是田裡面放了水,再往裡面則是一片樹林。

船隻無聲無息的靠了岸,很多人都敏感的注意到半山腰處的望臺,毫無疑問,山東人已經發現了他們渡河,那麼守軍在哪裡?他們爲什麼不反擊?

一切謎團都在幾分鐘之後有了答案,從樹林裡面衝出了數千名太平軍,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民兵服色,甚至有不少人只是百姓的裝扮。

梁山之上有十數萬的百姓,也有上萬名民兵守衛着,河北人的小舢板僅僅投放了兩千人,如果不是出於珍惜糧食,不願意大規模調動軍兵的考慮,趙汝凡完全可以一次性的用民兵將他們淹沒。

但是民兵終究沒有那麼高的機動力,不過這也足夠了,當民兵衝出來的時候,河北人才意識到也許他們還是託大了一些。雙方在農田展開激戰,而河北軍馬被對手一往無前的衝擊直接壓制回了湖岸邊。

戰鬥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河北人才不得不拋棄了數百名士卒,駕船離開,來的時候一艘船上能坐八個人,現在只有兩三個了。

雖然第一次衝擊失敗,但是,河北人藉此掌握了梁山內的水文情況,第二天他們再次渡水的時候,沒有發生迷路和擱淺的現象,數千名河北軍兵直接登陸,再次與敵軍發生激戰。

民兵沒有足夠的盔甲,他們只有手頭的長矛可以使用,儘管排出了令人吃驚的長槍方陣,一次次的將敵軍往湖裡趕,但是敵軍還是堅持住了。

趙汝凡組織了不少百姓充當曳石隊,再次用如雨的石頭讓敵軍感受到了恐怖。

情形緊急,郭寶玉親自帶隊,率領數百人渡湖而過。他的到來迅速穩定了灘頭,並且豎起了自己的帥旗。

在半山腰觀戰的趙汝凡發覺敵軍的帥旗之後,立刻讓民兵猛攻此處,郭寶玉臨危不亂,率領親從拼命死戰,這些裝備精良的士兵對付民兵綽綽有餘,趙汝凡的幾次強攻均以失敗告終,灘頭的形勢逐漸穩定。

雖然取得了初步勝利,但郭寶玉不得不分配兵力,到處尋找糧食,這大大的限制了河北人的進一步行動。

之後幾天,灘頭的河北軍與密林中的山東軍幾度攻防——突擊、偷襲、劫營、襲擾,兩軍都損失不小。河北人士氣不衰,因爲郭寶玉明確的告訴他們——山上有糧食,只有拿下了梁山才能避免餓肚子。

但是顯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用這種方式來填飽肚子,在灘頭保衛戰結束後的第六天,一隊河北士卒走入叢林,直接放下武器,尋找山東人投降。

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尾聲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