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

寶勝寨外火光點點,這也是一處民衆結寨自守的地方,此處已經離開了泰安州,並不屬於高俊的轄區,結寨自守也缺乏指點,只有周圍幾個村的八九百名百姓。

雖然寶勝寨規模不大,但是地勢卻很險要,它位於一座小山包上面,只有一條相對平坦的路通往山下,而這條路偏偏在山尾處甩了個螺旋,形成了一條彎折的道路,而在這彎折的道路側旁上方則是寶勝寨的小寨。

一大一小兩個寨子都是用石頭壘成的,山上也多是碎石,戰馬行動不得。但是目前小寨根本沒有人防守,大寨也只有惴惴不安的百姓,沒有預製防箭的搭板和草束,沒有火油灰瓶等等守城措施,也缺少真正的敢戰之士。

當董敬趕到這裡的時候,遠遠的就望見山腳下也有四名蒙古騎士,看樣子他們也是來偵察的,董敬在石頭後面拴好自己的馬,趴在地上埋伏起來,觀察着對方的動作。

蒙古人的駿馬輕快的搖動着四蹄,這些騎手們似乎對這裡的山勢感到吃驚,長生天的鬼斧神工不僅僅造就了藍色蒙古一望無際的草原,也有這般如同猛獸獠牙一般的地勢,和草原上低矮的小丘相比,這座山稱得上是造型譎詭。

他們沿着那條彎折的路繞過一個圈,緊張的望向小寨,但凡那裡有三個太平軍射手,這四個人就一個也別想回去。

但是什麼人都沒有遇上,蒙古人略微放了心,一直衝到大寨前面,終於遇到了抵抗,百姓們吶喊着往下扔石頭,這一聲聲吶喊,與其說是要表達什麼意願,倒不如說是心虛時爲自己壯膽。盔甲護身的蒙古騎兵並沒有受什麼傷,抖了抖沾染上的灰塵,卻哈哈大笑起來,轉頭揚鞭而去。

蒙古人對這次偵察非常滿意,很顯然,寨子裡沒什麼值得稱道的抵抗力量,至多不過是些結寨自守的百姓,對付這些人並不費力。

董敬將這一切情況都看在眼裡,對山寨的情況也瞭然於心,立刻打馬而歸,將情況通報裴真,而此時,三百多名勇士還在山路上緊急行軍。

一名承局腰痠背痛的舉着旗幟,旗杆上連綴着五面三角形的小紅旗,這標誌着全軍的行軍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個時辰五十里。

如果考慮到營養水平、訓練水平、以及他們輜重裝備的數量的話,這個速度令人恐懼,完全是不顧性命的把這三百人往前驅趕。

張導跑得連舌頭都吐了出來,這太嚇人了,自從從軍以來就沒經歷過這麼劇烈的運動,要不是平時打的底子好,根本就堅持不下來。

吃飯休息的時間全都被省略了,押官站在路旁分發食品和水,軍兵們一邊奔跑,一邊要眼疾手快的從押官手裡接過吃食,同時還要一邊運動一邊進食,有好幾個人一下子噎着了,不得不臨時停下來,接受緊急救護。

董敬往回跑了不遠的路程,就遇上了前來交接命令的旗手,他將自己所見到的情況交代之後,就再次返回前線,此次他要探查一下蒙古大軍行動到了哪裡。

大約過了整整一天,他已經離開寶勝寨很久,纔看到了向寶勝寨這邊開赴的蒙古騎兵。

敵軍是貨真價實的蒙古人,鐵木真也敏感地注意到了寶勝寨的位置,因而派出了整整一千名蒙古騎兵來掃蕩這一帶的山寨,儘可能的控制住從北清河下游向膠東運糧的通道,畢竟眼下堅壁清野的山東很難爲蒙古大軍提供足夠的糧草,就算是平素因敵於糧的蒙古人也必須從後方運來糧食,更不要說隨同作戰的漢軍。

董敬思考了一下,大約琢磨了一下敵我兩軍前行的速度,覺得自己有必要拖延一下蒙古人的行動,躲在山後,提前瞧好逃生的路徑,他張弓搭箭,瞄着千戶心窩處親切,猛的一放。

很不幸,略微偏了一些,但恰好射中了蒙古千戶旁邊的旗杆,整個蒙古軍頓時一片譁然,四處張望,尋找放箭之人,董敬也沒有想到陰差陽錯之下居然比直接射死這名千戶的效果還要好一些,但來不及欣喜了,蒙古人已經看到了旁邊山上一個人影正在亂石中穿梭,密集的箭雨追着董敬,他解開坐騎飛馳而去。

董敬儘可能的拖延蒙古人的時間,不斷的騷擾他們,直到馬疲累不得不趕緊離開爲止,即便是從最謙虛的角度來考慮,他也拖延了蒙古人至少一個時辰。

裴真所指揮的兵馬在山谷間已經累到不成樣子,終於得到了休息的命令,當牛車趕過來的時候,軍兵們都忍不住小聲的歡呼起來。

負責押送這些車輛的蒲察阿虎見到裴真時十分驚訝,軍兵沿着山間小路行進,圖近圖快,而牛車則順着山谷間的大路前行。主計運輸都萬萬沒有想到步兵們居然走的那麼快,居然把他們空載的牛車遠遠的甩在後面。

當天晚上軍兵們都睡得很死,不過是在車上,除去豐盛的晚餐之外,每個人還發了一水壺淡啤酒——膠東這邊的百姓叫他麥酒,是壽張縣等老根據地工人們最鍾愛的消遣品,據說高郎君也喜歡來一點。

這一小杯麻醉劑緩解了肌肉的極度痠痛,躺在車上,軍兵們又酸又痛又輕鬆得簡直要叫出聲來,每輛牛車上有六名士兵和兩名主計運輸的車伕——一名車伕負責趕路,另一名則要看着酣睡的軍兵,防止他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從車上掉下來。

原本預計要走兩天半的路,僅僅一天半的時間,裴真就遠遠的望見了山口。

無怪乎大汗對這座小小的寨子如此上心,阿剌黑雖然不太懂看地圖,但是對周圍的地理地貌已經有所瞭解,也正因爲如此,此時他無比佩服鐵木真的英明卓見。

正當蒙古人準備進攻的時候,裴真也行進到了這段旅程最後的一段,距離寶勝寨只剩下不到二十里的距離了。

然而遠處的騎兵紛紛報道,蒙古人近在咫尺,他們有馬,有馬刀和弓箭,已經準備向村寨發起進攻。

裴真估計了一下距離,下令讓所有的軍兵立刻從牛車上下來,不必披戴盔甲,拿着武器立刻離開大道,從山頭翻過。

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九章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尾聲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章 燕(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一章 羊(上)第四章 伏(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五章 白銀(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尾聲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無標題章節第六章 工廠(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八章 故(下)尾聲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