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辟舉(上)

高俊和傅起之間的會談只進行了一個時辰,但兩個人都興致很高,並且給彼此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到最後,高俊給傅起一個建議:

“到我們山東的各州各縣去看看吧,看看市民和農民們都過着怎樣的生活。我想請學士遊歷全山東,看看我們孔孟之鄉,聖人故里的羣衆,能否實現理學的大同之夢。”

當然,這是秘密的,傅起出來的時候,身後跟着一個公使,這是高俊委派的,一路護送傅學士進行明察暗訪。他手上捏着一本綠色封皮的冊子:“這是我們山東的交通里程冊,後面則是酒店的廣告頁,山東各大民營客棧合資出版的書,在上面留下了本店的廣告。靠着這本書,咱們就能知道在哪吃飯住宿。”

傅起一聳肩,對此非常不以爲然。

在接待完他之後,元好問卻沒有一起離開,而是留在高俊這裡,兩個人又回到辦公室,何志也等人也在那裡等着,準備開一次小會。

主持會議的是高俊和何志也,參與會議的包括禮政府代主席元好問、戶政府主席孔元政、吏政府主席趙汝凡、工政府主席吳廣亭、文教署主事白廣泉。

本次要討論的問題,還是根據地內教育系統的改革問題。

統治階級效率最高的作死方法,就是讓餓肚子的人讀書——甚至反過來效果都未必這麼好——教育規模要適應社會需要,太少的話人手不足,很多事情辦不了,而人太多的話,高俊就該睡不踏實了。

高俊以前不理解,爲什麼政府裡面會有人力資源部門這個聽上去不知道管什麼的單位。但是現在才發現,他也需要一個能夠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部門,統籌全國各類教育,掌握各類勞動力的數量和變化情況,以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潮或者用工短缺。

而現如今擺在眼前的問題是,被教育出來的人越來越多,能否給他們提供足夠合適的崗位?

中國人向來重視教育,太重視教育了,以至於高俊在根據地普遍辦學校的時候,沒有遭到什麼阻力,直到現在大家才發覺,雖然年輕人們接受了教育,但是這不能顯著的改善他們的處境。

根據地的選官也有許多問題,眼下是戰時狀態,自然應該軍功授官,但是受傷的軍官回到地方,卻不一定能夠勝任職務。

林林總總的問題彙集起來,總而言之,那就是不能把讀書和做官兩者緊密的結合起來。學而優則仕,這句話目前在山東根據地有些行不通。

“兩年義務教育肯定是沒錯的,對農民的負擔也不算大,接受了兩年教育,至少能開通心智,但是繼續進學還是要層層篩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弄清辦學校的目的是什麼。”何志也在這些人裡面最有發言權:“批量的培養中學生不是目的,即便是明後兩年還要上馬許多大型項目,根據地官府所需要的中學生數量也不超過800人,吳主席,我說的沒錯吧?”

吳廣亭點了點頭:“大致如此了,更多一些也沒大用,我這裡只需要這麼多人。”

“在教育方面,最近三年,每年可以吸納兩三百人,軍隊和治安方面每年大概還能需要100人,而現在全根據地每年能培養400名中學生,數量已經接近飽和了。”

“這不是還差的遠嗎?再加上私營商社的需要,這才滿足了七八成左右,還可以培養更多的中學生,怎麼着也得覆蓋全部需求,還得留一點餘量吧?”白廣泉有些不明所以:“高宣帥說過,教育乃是百年大計,多培養一些人才沒壞處。”

“你也要考慮一下畢業生的期望啊,今年年初第一批畢業生畢業,各地的衙門都把他們視爲香餑餑,一過去就能驟升高位,擔任管理職責,這是因爲各個方面都缺人。但是之後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每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都會比前年差一點。”

吳廣亭又表示贊同:“就拿我們來說吧,今年第一批畢業生分給我12個人,每個人都當了一個縣的總規措,以後也是不可限量的。但是據說明年畢業生要分配給我30個人,我大概會選出十一二個人擔任規錯,而剩下的還得從基層慢慢開始幹,跟着普通工人一起挖兩天溝,好好劃線。”

如果從高俊和何志也那個時代來看,讀書固然有功利性的因素,但也有純粹精神上的要求,做官不是讀書的目的。

在這個時代雖然也是這樣的思潮,但說的那些修心養性的書,乃是聖賢之言。而高俊這些數學物理生物一類的折磨人的書,又非聖人所傳,如果不是當官,誰願意看呢?

一說起這些,在場的人都不約而同的嘆了口氣。

“既然如此的話,那就不破不立,是我們要重新確立官制和學生分配的政策了。”高俊攥着筆桿,最終下定了決心:“我要求實施新制度。”

元好問等人這才反應過來,高俊估計早就已經想好了方案,今天這次會議雖然是碰頭會,但事實上是高俊向他們宣告自己的計劃。

他們所說的沒錯,高俊這次打算挑戰金朝中央最爲核心的權利之一:科舉權。

關閉兩條路途,在古代是截然不同的,官由科舉、戰功選出,或者由恩蔭、辟舉入仕,有品質,有地位,有升遷的可能性,關係廣大,前途明亮。”

而吏一般由當地的某類家族世代維持,儘管也有吏員遷入官員的例子,但極爲罕見,基本上升遷無望,所以往往把發財作爲要務。作爲本地人,又熟悉本地情況,容易形成盤踞地方的勢力。

而高俊的計劃是官吏一體,從此以後吏而優則升,再也不進行身份上的區別,再從九品到從十二品,也應該制定類似於官員的服章、俸祿制度,再不分別。

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四章 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