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村莊(下)

何志也點點頭:“山東地區已經成了沸騰的熱鍋,蓋子馬上就要蓋不住了。”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括地正是在山東。金章宗的承安五年,尚書賈鉉佩金魚符,行省山東,大量劫奪漢族農民的耕地交給軍戶耕種。也正因爲如此,山東地區成爲了金朝末年矛盾最深、積怨最重的地區,當金朝的力量顯著減弱之後,這裡即刻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民族仇殺活動,猛安謀克們被殺的人頭滾滾。

這場著名的起義就是紅襖軍大起義,義軍以金朝在山東統治的直接代表——官吏和軍戶爲目標大加討伐,縱橫山東三府四鎮十六州,就連北孔的老巢也放了一把火。劉二祖、彭義斌等豪傑趁勢而起,割據一方,在宋、金、蒙古三者之間縱橫捭闔。劉二祖甚至一度稱帝,國號爲漢,在山東、河南交界處大有權勢。

但是紅襖軍運動缺乏明確的目標,鼠目寸光的南宋政府又對其缺乏支持,以至於起義軍遭遇了金朝、蒙古、南宋的輪流打擊。最終起義成果被李全這樣的野心家所篡奪,起義軍成了李全在三國政府之間討價還價,博取富貴的籌碼。他在南宋、蒙古之間首鼠兩端屢降屢叛,直到被南宋方面除掉。李全之子李璮投靠蒙古,在忽必烈後期發動反叛,失敗後投水自盡,終結了紅襖軍運動。

“必須改寫這樣的歷史。”高俊心想。

傍晚前到了陽谷縣,高俊和何志也又頗有興致的進城逛了一圈,這縣城居然還真有一條紫石街,兩個人興致勃勃的騎着騾子進了紫石街,老遠就看見一個婆子倚在自家門前,頭上還插着朵花。

“王婆?王婆?”高俊試着叫了兩聲,那婆子看了高俊二人一眼,疑惑的問:“郎君們是和老身說話?老身不姓王,原本姓潘。”

“哦?”想起今天中午十字坡的教訓,高俊趕緊翻身下騾子,向潘婆討口茶喝。

“郎君們別嫌棄。”潘婆笑呵呵的端來個粗陶茶壺,倒了兩碗淨水,高俊急急喝了,問潘婆:“潘婆這茶鋪隔壁是幹什麼的?”

“這不是茶鋪。”潘婆還是笑呵呵的。“我家是做炊餅的,租的這小樓居住,我丈夫姓西門,裡外都知紫石街西門家的炊餅。”正說着,一個身材短小的五旬老漢挑着擔子回來了,那潘婆連忙上去迎接,兩位老人很是親密。高俊、何志也趕緊上去幫忙。那老漢聽說這是兩位郎君來討水喝,連聲說失禮了,不合拿這點淨水,正當取酒與郎君們。

高俊連忙拒絕,那老漢與婆子哪裡肯依,就要爲高俊布酒,兩人推辭不得,只好各喝一杯,老夫妻也陪了一杯。

“郎君莫怪我等無禮,西門老漢我無兒無女,我大嫂(指潘婆)家也沒什麼親戚,就一個遠方侄子偶爾捎帶點東西……不說也罷。難得有個客人來這裡,小老兒無狀,強請喝了兩杯,郎君不要見怪,不要見怪。”

聽得高俊心裡也十分感慨,從懷裡摸出中午沒送出去的半兩銀鋌。“相見即是有緣法,這點心意,送於二老做棺材本錢。”

“這不行不行……”西門老漢和潘婆一起推辭,堅決不收,又是一番推讓,眼見城門就要關閉了,高俊無奈的把銀鋌往桌子上一扔,掉頭就跑,早就做好準備的何志也也不落於後,兩個人牽着騾子一路狂奔到城門外,氣喘吁吁地互相看了看,不約而同的大笑起來。

“多好的人啊,不能讓他們被戰火波及。”

“保護他們,這是我們的義務。”

“是責任。”

“是使命。”

……

城外紮營一夜無事,第二天早上,也就是陸路出發的第四天,高俊得知今天中午就會路過押剌百戶的第一個村莊。

從趙汝凡主持的數據統計上二人發現,押剌百戶並不只是一個村莊,而是六個。百戶官所在之處、也是最大的莊子叫做小山墩堡,東南西北各有一個女真屯寨,原本都有複雜的女真語名字,這些年女真人都不會女真語了,乾脆簡化爲東寨西寨南寨北寨。此外,小山墩堡附近還有人單獨住,都是紇石烈端的驅口,叫做驅口寨。

如果不出意外,今天中午早些時候就能到達北寨,下午能到達小山墩堡。

要到押剌百戶了,高俊心裡還真有些緊張,倒不是“近鄉情更怯”,而在於根本就沒來過這裡的高俊會不會被熟悉的鄉親們看出來馬腳。

無論想或者不想,該來的還是要來的,當天快到中午的時候,探馬高興的回報:北寨的村民們已經知道了百戶返回,都聚在村口等待呢。北寨共有三十六戶軍戶,驅口還不計入,周虎就是北寨人。

周圍的農田變了模樣,桑樹變得稀少起來——金朝法令,普通農戶十分之三的耕地種植桑棗,而猛安謀克戶只需種植十分之一便可,眼下已經進入了猛安謀克戶的土地。

果不其然,高俊遠遠的望見一座小小的村子,他現在才知道了爲什麼猛安謀克的村子,大多稱之爲堡、寨,這村子外面圍繞着一人多高的石牆,還有兩座望樓,雖然現在已經殘破不堪,但是依稀能夠看出當年的形制,這是專門爲軍事佔領而設計的屯墾軍的村寨。

但是如今,經過近百年的風雨洗禮之後,這座村寨已經褪去了軍事城堡的肅殺和威嚴,和其他農村已經沒有了什麼區別。數十名村民,尤其是婦女們提着酒肉,站在村口眺望着,焦急的等待他們的家人回來。

“他們回來啦!”小孩子們跑得最遠,看到了高俊的旗幟之後,有的歡呼的跑了過來,而有些人則高興地回去報告,有些認出自己孩子的軍兵們激動的叫了起來,離開隊列,跑去抱起孩子,激動的眼淚橫流。

“所有本寨出身的軍兵出列,單獨列爲一隊。”高俊清楚這種時候強調紀律,出醜的是自己,但是軍隊的威嚴還是要保持的,還是讓這些思鄉心切的人趕緊出來吧。

更難過的是另一部分村民,他們挨個的尋找着,卻始終沒有看到自己的親人。過一會兒,北寨村口已經是哭聲震天。

高俊實在不願意面對這種場面,這讓他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所幸北寨的寨使還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趕緊請新百戶下馬,來村子裡坐一坐。

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尾聲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尾聲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九章 燕(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尾聲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尾聲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