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

老樹不死,千年成妖,一個民族能夠獨立千年,無論看上去怎麼寒酸,都有它獨特的一套秘訣。別看高麗朝鮮似乎一直是以當狗爲生,但想當狗的多了去,能當得如此自在的卻少之又少。

更不要說起源於半島東南偏僻地域的新羅,能夠借與唐朝聯合滅高句麗的機會奪取漢江兩岸,又趁着五代十國的紛亂,遼宋兩國的對峙進軍大同江,之後又藉着金朝崛起的東風直指鴨綠江,後來又藉着蒙古擴張的機會拿下了蓋馬高原虛川江以南的土地。

最後,在元明革鼎戰火紛飛之際,拿到了整個圖們江以南,版圖一擴再擴,卻始終不爲中原王朝所猜忌。這點本事,堪稱爲在摞在一起的三個雞蛋上跳舞。

這麼一個鬼精鬼精的民族,最終還是在開疆拓土的誘惑前迷失了眼,過於貪婪的吞下整個長白山北麓,讓高俊也始料未及,不過正如李奎報所說的那樣,這會爲高麗帶來巨大的禍患。

但是眼下無論是孫庭還是崔瑀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悅當中,盤踞長白山數年之久的蒲鮮萬奴徹底覆滅,他手下人馬星散流離,當地的女真百姓也相信金朝皇帝還擁有強大的實力,這些子民又紛紛投靠到孫庭的麾下了。

入關的蠻族向來是開化一波,保守一波,拓跋氏鮮卑從大興安嶺出發,終於得以入主中原,回頭就對草原上的窮親戚不屑一顧,甚至將之諷刺爲不會思考的蟲子。女真人也同樣如此,中原的皇親國戚們已經過的是地道的中原人生活,屯住在中原的猛安謀克村寨也享受了無盡的福利,可他們在東北的同胞卻依舊在白山黑水間艱難討生。

蒙古人何嘗不是如此,根據得到的消息,由於連年用兵,蒙古高原上的部落羣衆生活日益困難,最近在劉伯林的地盤上,甚至發生了不少蒙古人因爲無法承擔兵役賦稅,貧困的向漢族土豪和回鶻商人賣兒賣女的事情。

到了清代也是一樣,北京的八旗子弟提籠遛鳥的時候,黑龍江的旗人還和索倫人一起,揹着鳥槍,在泥濘地裡摸爬滾打,和老毛子的殖民軍拼命。

孫庭看到的長白山女真也是如此,和他們在中原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同胞相比,這批人依舊過着艱苦的生活,用粗糙的農具向大山進發,勉強討要一點果腹的糧食。

現如今,高麗佔據了長白山的絕大部分地區,更是對當地人毫不手下留情,高麗人垂涎於長白山中的那些適合耕作的盆地谷地,因此要花大力氣將原本聚集在此的女真人趕出去,一個又一個猛安村寨被高麗人放火燒燬,女真人被趕走或罰沒爲奴婢,而高麗的屯墾戶被招募來到此地。

不過,封建時代就是效率低下,高麗軍隊的驅趕現在並沒有改變當地的民族主體成分,不過也確實有成千上萬的女真人不堪壓迫,向西逃到孫庭的地盤上請求收留。

孫庭是來者不拒,他也在爲即將的大戰做準備,作爲高俊手下的高級幹部,孫庭當然清楚高俊絕對不會止步於一個漳河戰役,到冬季結束之前,一定還會再打一兩個大仗,而自己絕對是要在一個戰略方向上承擔主要任務的,此時應儘快平定各地,積蓄實力,做好向西南入關的準備。

現如今,只有一塊小小的陰雲還盤桓在孫庭高麗聯軍的後方,那就是千山地區的契丹餘孽,這些傢伙依舊不忘復辟大遼朝的美夢,甚至前不久還突然集體出動,穿越數百里抵達鴨綠江東岸,劫掠高麗村鎮。

孫庭已經着手佈置派兵前去圍剿,但目前,遼東方向光軍的主要精力都已經轉向西線,對付張柔和耶律留哥。

金朝在河北前線沒留什麼觀察員,所以對高俊的勝利並不知道詳情,他們雖然隱約也知道光軍進展不錯,但不能想象此人已經贏得了多麼巨大的勝利。

最近一段時間,朝廷的主要動向還是在新一輪的紙幣改革上,完顏珣已經宣佈明年改元爲元光元年,並且發行新的交鈔元光寶貨。

元光寶貨和興定寶泉的兌換比還在爭議當中,不少還對民衆有些善念的臣子,比如陳規和完顏素蘭主張應該控制在1:400以內,但是高汝礪堅持稱如果比例不定到1:1300,根本就不足以緩解朝廷目前的財政危機。

最後,新鈔的兌換比例被定爲1:700,南遷以來,十年時間內先後發行了三種新鈔,金朝政府主導的惡性通貨膨脹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二百萬倍以上。

不光是發鈔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朝廷印鈔還要向民間徵收鉅額的雜稅,被稱爲桑皮故紙錢。

金延續唐制,農稅不高,但是朝廷和各級機關又需要鉅額費用養官養兵,因此經常臨時加收。這些原本一時應急的錢很快就會固定化,並且層層加碼,逐年累積,舊稅不去,新稅又來,這一類稱之爲雜稅。

縱然是有姜子牙一般的奇才,可是他在直鉤釣魚的時候,恐怕沒等見到周文王,先要被稅吏折磨個半死。這雖然只是個笑談,但是卻反映了一個現實,沉重的稅賦摧毀了河南的農業生產。

以至於儘管孔元政在山東征收的提留款不惜扒房牽牛,但是民衆還是使勁的從河南往山東跑,就算根據地的百姓被提留款逼得要命,也沒有幾個人去河南交軍需錢。

這點上,高俊不得不承認孔元政是個剝削高手,他把稅金控制在所有的百姓都要辛苦勞作才能苟延殘喘,但不會因爲稅款太高而破壞生產的份兒上,定在拿走你身上多餘的每一文錢,但保持你還能繼續活命勞作的份上。

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二章 人(下)尾聲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尾聲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九章 燕(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尾聲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四章 高中(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尾聲第八章 戰與和(下)尾聲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五章 決(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