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

金朝境內的契丹人一直是女真朝廷頭疼的大問題,滅遼之後,潢河流域的契丹部落先後歸附於金朝統治,但定居女真人與遊牧的契丹部落不能互相理解,金朝也無法有效治理這些人。契丹人身負守衛金朝北部邊疆的重任,但又與金朝政府之間有着刻骨的國仇家恨,如此一來,反抗起義自然是一輪接着一輪。

現如今的耶律留哥雖然是蒙古人的手下,但是,他之所以能夠統帥契丹人反抗金朝,繼承的還是上百年來契丹人的反抗意志。從這點上來說,蒙古人起到的只是催化和配合的作用,目標也與契丹人並不一致,雙方的合作基礎很薄弱,如果耶律留哥的手下們堅持要求恢復遼朝的話,很快就將走向蒙古人的對立面。

這就是耶律留哥擰巴的問題,他能夠成爲統帥,是因爲契丹人們希望他能領導大家重建遼朝,而這一目標將會遭遇金朝和蒙古的雙重打擊。爲此,他明智的選擇投靠蒙古,這固然是一條光明大道,但也嚴重動搖了他本人的統治根基,不少契丹人失望的離開,這反而又削弱了他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

再加上前年,他的妹妹居然反叛鐵木真,爲高俊傳遞了假消息,造成了山東掃蕩功敗垂成,這讓耶律留哥一度驚恐非常,夜不能寐。

但是鐵木真依舊看重契丹人所擁有的力量,並且十分寬宏大量的赦免了郡主的死刑,並讓耶律留哥繼續統率契丹軍隊爲蒙古人在遼東繼續作戰。現在,他手上的精銳契丹騎兵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讓整個光軍控制區都飽受荼毒。

由於敖東城以東的地區都已經交給了高麗,現在光軍的控制區是個狹窄的長條,從遼東半島的金州一直到上京會寧府中間這狹長的一道,都在契丹人的騷擾範圍之內。他們擁有衆多的馬匹,光軍既不能處處設防,也很難及時捕捉他們的主力殲滅。

但是,耶律留哥贏得了蒙古大汗的信任,卻無法贏得手下契丹人的忠心,意識到耶律留哥已經打算安安穩穩的爲蒙古人服務,爲契丹人爭取出路之後,還是有不少認不清形勢的人感到憤怒決心出走,繼續爲恢復大遼而努力。

爲首之人就是耶律留哥的弟弟耶律廝不,但是這羣人出走之後,很快就又陷入了內訌當中互相殘殺,耶律廝不等人先後死於內部政變,現如今的領導人爲耶律喊舍,他率領部衆隱藏在千山之中,時不時的還會出來攻打光軍和高麗治下的城鎮,甚至一度劫掠至鴨綠江畔,令雙方都感到頭疼,這個政權被史家稱爲後遼。

但是,事情最近出現了巨大轉機,後遼大將耶律統山奴忍受不了絕望氣氛,率領其部衆萬餘人向光軍投降,這不但爲遼東光軍增加了一千多名合格的騎兵,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誘餌。

統山奴在後遼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年和耶律留哥耶律廝不兄弟也相當熟悉,曾一度是耶律留哥的肱股重臣。雖然由於後遼內部的幾次變化,他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在不瞭解後遼具體形勢的耶律留哥那裡,此人依舊十分值得信任。

孫庭和陳秉彝着手炮製了一封信件,以統山奴的名義發出。告知耶律留哥後遼內部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少青年將領主張歸附耶律留哥,同意向蒙古人效忠,而耶律喊舍因爲參與過弒殺耶律廝不的事件,對留哥心存忌憚,所以不敢如此舉動。內部變亂非常,而光軍主力又遠在長白山北麓圍剿蒲鮮萬奴,此時正是耶律留哥率軍直搗千山,拯救二十萬契丹部衆的時候。

信寫好了,並且僞裝得天衣無縫,可是由誰來送這封信倒成了另一個問題,孫庭不大信任耶律統山奴的那羣手下,實話說,就連統山奴自己都不大信任,因此這封信必須另尋可靠的人來送,最好是光軍中的契丹士兵。

有一名勇士自告奮勇,他就是當初郡主的三位護衛之一,留在冠軍當中的耶律質林。

“質林,你曾經是郡主的護衛,恐怕在那裡有很多人認識你。”

“我可以僞造自己的經歷,就說我被光軍俘虜之後,送到遼東來打仗,後來得到機會逃入了千山之中。他們會相信的,正因爲他們認識我,所以纔不會想到我會送去欺騙他們的信。”

陳秉彝倒是悄悄對孫庭說這樣未免不近人情,在遼東作戰的幾年,大家都看到了契丹人身上倔強的尊嚴,讓一個契丹人去送信矇騙他的同胞,這未免過於殘忍。

耶律質林在山東的幾年,思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初他們兄弟三個護送郡主,親眼見證了山東軍民的浴血抗戰,這是一種啓迪。後來郡主捨身起義,爲山東人民的自由而不惜生命,更讓質林大受觸動,這也是他決心加入光軍的原因之一。而高俊一向主張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解,也讓這些人從內心裡尋到了安慰。

所以,儘管將軍們還有種種疑慮,但耶律質林本人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在一個暴雪紛飛的日子啓程,迤邐向西北而去。

步兵們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山東光軍以他們的肉搏能力著稱,擅長靈活的變換隊形,然後用長刀闊斧,大戟長槍與敵軍進行正面交鋒,而陝西光軍悍勇能戰,尤其擅長使用弓箭,而且幾乎人人都配有戰馬,在崎嶇破碎的西北高地上驅馳如風,經常能迅速佈置成有利態勢,單方面的屠殺敵軍。

而遼東光軍則勝在對極端環境的適應和長時間長距離作戰的能力,在經過一次次補充之後,遼東光軍的牛馬數量首屈一指,而收服的遼東本地士兵更是對極端環境十分適應,無論漢人還是女真人都不畏嚴寒,悍勇能戰,而且左右手能開強弓,抄起狼牙棒來,正面對抗敵軍的騎兵也絕不肯後退一步。

在山東河北的軍事經驗傳來之後,遼東方面也組織了使用改進版鉤鐮槍的士兵,由於缺乏山東那邊的棗木,他們轉而使用樺木杆,並且漆成白色,因此遼東居民稱之爲白桿兵,與山東的紅杆兵相對。

他們在等待着一場大戰。

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五章 決(上)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尾聲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章 燕(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尾聲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五章 決(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