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鋼鐵歐洲

核武器峰會結束之後,林恩沒有直接回國,而是應法國總理羅貝爾。舒曼的私人邀請前往尼斯度假。離開了倫敦,老邁而紮實的“容克大嬸”便載着林恩和他精簡的幕僚團隊由北往南橫跨整個法國本土,最終抵達了溫暖的地中海沿岸。在尼斯,他們雖然沒有受到熱烈的歡迎,卻也未遭到臭雞蛋和石塊的襲擊。要論淵源,法德這兩個歐洲鄰國在彼此身上留下的仇恨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而一衣帶水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們每一屆政府都會非常慎重地處理兩國關係。在峰會召開之前,林恩和舒曼素未謀面,而且前者未參與過對法國的入侵,後者出生於洛林,早年是德國國民,1919年隨着阿爾薩斯-洛林歸入法國,這些經歷使得他們在私下裡可以沒有障礙地進行交流。考慮到法國在1945年已經從德國擄走了大量財富、物資和機器設備充當戰爭賠償,之後又在東西方陣營大戰中有過並肩對抗蘇聯的經歷,因二戰造成的敵對情緒已經淡化,而且法德兩國在現狀和目標上有着許多共同點。它們在現階段都皆致力於恢復飽受戰爭摧殘的工業經濟,軍事上,法國不再將德國作爲假想敵,法軍建設針對的是在陸地上所向無敵的蘇聯軍隊和在東南亞殖民地不安分的獨立運動者,而德國的國防重心同樣放在東面。由於在諸多方面存在共識,羅貝爾。舒曼在倫敦時就嘗試向林恩“推銷”他的歐洲工業聯盟構思(作爲歷史上的“歐洲之父”,羅貝爾。舒曼爲歐洲一體化進程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既然是歐洲工業聯盟,僅以法德兩國還不足以挑起大梁,接受邀請來到尼斯的還包括意大利總理阿爾契德。加斯貝利、荷蘭首相威廉。德里斯、比利時首相加斯東。伊斯耿斯、盧森堡首相皮埃爾。杜篷。這幾個傳統歐洲國家在面積、人口、軍事等數據指標上皆相去甚遠,但它們戰前的工業或經濟貿易實力都能劃入強國行列。僅以鋼鐵一項,戰前除了德國以2300萬噸的鋼鐵年產量遙遙領先,法國的800萬噸、比利時的400萬噸、盧森堡的250萬噸以及意大利的170萬噸都比較接近,而荷蘭則是歐洲金融和貿易首屈一指的國家。?

以戰前的工業實力排位,德國在這六個國家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延綿的戰火和無情的掠奪使這個傳統工業強國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業設施,唯堅實的技術理念、出色的技術工人和固有的工業資源得以保留。法國的情況相對較好,只是二戰時期的停滯和戰後四年的緩慢發展致使法國目前的工業產量也沒恢復到戰前水平,而且大多數工業流水線都已落伍,產品主要滿足本國的部分需求,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意大利的情況和法國較爲相似,戰後四年經濟工業恢復緩慢,而且工人的失業率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國內充斥着物美價廉的美國貨,本國產業很難與之抗衡。至於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些西歐中小國家,其本土經濟在二戰時期受了較大影響,在沒有強力資金注入的情況下,恢復狀況不甚理想。?

衆人拾材火焰,這個淺顯的道理誰都明白,然而上升到國與國的層面,合作可就不是幾人合力擡東西那麼簡單的事情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過程最慘烈的戰爭結束還不久,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些受侵略國對侵略者芥蒂猶存,而且各國工業結構、標準以及企業狀況也是參差不齊,這些都給跨國工業聯盟的組建造成了現實障礙。?

在尼斯的非正式會談中,首腦們從本國利益出發,權衡國家所處的大環境,對羅貝爾。舒曼的聯盟提議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不過,“窮”的國家容易接受改變,自我感覺較好的國家就另當別論了,意大利總理加斯貝利便羅列了一堆困難:本國鋼鐵業極爲分散,產品規格、定價政策和銷售策略普遍存在地區性差異,一旦進行整合,又牽涉到工人增減和待遇調整問題,這些不確定因素都可能給意大利政府帶來很大的困擾。?

儘管意大利總理的態度令人反感,其餘三個國家的首腦態度也不明朗,林恩仍覺得自己在尼斯逗留期間獲益頗多。他很快帶着法國人的提議回到德國,與帝國大本營派來的頂尖顧問施佩爾商量。單純站在德國工業復興的角度看,歐洲工業聯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而且以德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含量及國民性格,假以時日必然能在這個聯盟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蘇聯依然極具威懾力的情況下,一個經濟、政治、軍事得到整合的歐洲能夠發揮更大的牽制作用,這一點亦是美英樂於看到的。不過,盤踞北歐等待時機的自由帝國給德意志的未來蒙上了一層迷霧,誰也無法確定以數十萬精英兵團爲核心的帝國力量將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樣的方式迴歸德國本土。若是把兩者直接相加,帝國在挪威北部的工業設施將爲德國的重建注入寶貴動力,並對國家政治、軍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坐在總統寶座上的林恩還遠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宰者,與施佩爾商量之後,他一面向帝國大本營詳細報告了這些情況,一面遵循憲法對總統職權的限制,將法國政府的提議轉交給政府內閣處理。在林恩看來,若是正常時期,由保守者領導的內閣未必願意接受歐洲化的工業聯盟,然而此時的德國工業經濟幾乎是重新從零開始,不論德國政府還是金融機構短期內都難以提供充足的建設資金,工業整體上就像是在泥沼中蹣跚前行的騾子,竭盡全力也難以把速度提上來,聯盟至少在當前是不錯的權宜之計。?

經過內閣討論,又徵詢了一些大企業家的意見,德國總理威利。施托克決定響應法國總理舒曼提出的歐洲工業聯盟計劃。有了這一重要響應,法方將聯盟計劃正式擺上檯面,而華盛頓和莫斯科也很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表態——美國政府認爲此舉能夠提高歐洲國家的整體工業效率,利於緩解各國的經濟社會困難,蘇聯則認爲此舉違反了停戰協議中關於西方盟國不得向東擴張勢力版圖的條款,是重整西歐軍備、威脅蘇聯國家安全的錯誤舉動,要求法國停止這項計劃。對於蘇聯的抗議,法國方面通過外交途徑作出瞭解釋,堅持這只是歐洲民主國家開展工業經濟互助的手段,並提出只要條件合適,蘇聯也可以加入到這個工業聯盟中來。?

除了來自蘇聯方面的阻力,意大利政府的聲明也給興致勃勃的法國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加斯貝利宣稱意大利不會冒着損害本國鋼鐵企業和工人利益的風險參與所謂的聯盟,而且意大利政府已經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劃,未來十年,意大利的鋼鐵、電力、汽車、輪船產量將分別擴增一至四倍,完全滿足南歐和東南歐國家的需求。比利時、盧森堡雖不拒絕參加工業聯盟,但對德國政府的積極態度表示擔心,認爲德國工業一旦快速恢復,不僅加劇國家間的貿易競爭,也爲德國重整軍備提供了物質上的基礎,進而導致歐洲重新面臨戰爭威脅。?

眼看歐洲工業聯盟計劃將要因爲各方障礙而流產,法國總理羅貝爾。舒曼積極奔走呼籲,美國國務卿也親臨歐洲對比利時等國進行訪問,而一貫抗拒歐陸國家聯盟合作的英國對此給予了寬容的沉默。在這種情況下,“鋼鐵小強”盧森堡鬆了口,荷蘭政府也表態願意加入工業聯盟,利用本國的貿易資源爲聯盟提供助力,而起初並未受到邀請的另一個歐洲國家匈牙利,在獲悉工業聯盟計劃後主動表達了參與意願。匈牙利雖然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內陸國家,又是二戰的戰敗國,但也還有一些像樣的工業基礎設施,蘇軍撤退前也未來得及像在德國一樣進行全面的搜刮,目前還保留了四十萬噸的鋼鐵產能,只不過匈牙利自身礦產資源缺乏,擴大工業規模必須依靠資源進口。?

經過正式的外交協商,法、德、荷、盧四國率先簽署框架協定,決定以法、德及盧森堡的煤鋼工業爲基礎,將歐洲各國的煤鋼工業部門聯合起來,由一個超國家的高級機構共同管理,匈牙利、比利時先後加入該框架協議,各國派出政府代表前往法國就工業聯盟的具體細節進行磋商。

第41章 和平新政第117章 一個信念第80章 美械助力第153章 三角聯盟第67章 近衛軍之戰第27章 惡鬥(上)第95章 轉機第45章 明白人第3章 戰火薰燎第166章 無法阻止的災難(上)第71章 這個,可以有第95章 轉機第171章 如影隨形第63章 撿來的小幸福第89章 廣播第49章 精英計劃第107章 淵源第23章 虎無鷹翼第34章 陌路第91章 敏感時局第98章 爲自由而武裝第14章 猛虎第97章 大潰退第87章 旁窺內幕第94章 反擊大潮第56章 角色第43章 大難不死第34章 漏點第100章 聽我的,沒錯第169章 人造黑洞第167章 悟道第43章 一場新的賭局第164章 錯與對第156章 槍口下第26章 論道第73章 哀兵之勢第109章 騎啥不好要騎馬第7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第1章 亂世英豪第95章 元首萬歲第2章 u-boa第171章 倒計時第14章 角色第176章 最終夢想第163章 頭號冤家第90章 奮勇前行第166章 卸擔第120章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第139章 冰寒之地第157章 風暴第88章 騎騾子的德國牛仔第99章 天罰第60章 經營第6章 口風第85章 礦場接力第50章 心態第152章 猛人第87章 峰迴路轉第157章 這也是命數第146章 出場第33章 我們爲何而戰第15章 失樂園第173章 士兵,進攻!第24章 苦鬥一晝夜(下)第54章 血海怒濤第13章 全民暴走第24章 策中策第102章 發現第122章 紅色抉擇第27章 平民參謀第1章 末日奇景第26章 迷霧邊緣第167章 悟道第32章 頭名參謀第145章 天雷殺第64章 政治遊戲第89章 奸詐的猶太佬第21章 二度插班第161章 帝國最高機密第109章 背影第180章 帝國萬歲第71章 絕殺技(中)第128章 戰爭的代價(2)第120章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第88章 這世上真有飛碟?!第92章 美帝強權第12章 清道夫第64章 夢醒第67章 永不孤獨第90章 終別離第5章 找碴第70章 帝國精英第68章 思而求索第79章 故知第78章 男人的責任第176章 最終夢想第53章 最終航線(下)第20章 無憂第169章 人造黑洞第61章 天才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