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夫康回到自己的駐地,周賓見羅夫康的臉上掛了笑容,問:“什麼事這麼高興?”
“我的進攻計劃獲得了一致認可,我們將向北進攻。”羅夫康回答道。
周賓說:“進攻之事是件大事,要從長計議。”
周賓這麼一說,羅夫康的高興勁沒了,他似乎感到有千鈞重擔壓在自己身上,說了一聲:“是呀”。
史大尉把會議記事以備忘錄的形式上報帝王三世,在備忘錄上,史大尉詳細記錄會上的發言並決定該採取哪個人的意見,向帝王三世傳遞抗蒙金先鋒軍下一步的動向。
帝王三世過目後,他對羅夫康的“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的言論深表贊服。羅夫康這人,帝王三世早有耳聞。羅夫康在帝國特高課接受特兵隊培訓時,在文武上皆有優異成績,當時學員中流傳着一句話:“能文能武羅夫康。”
羅夫康參軍作戰後,以在戰場上取得的功績贏得李世雄特尉在內將官的讚許。
有一次執行任務,羅夫康所率的二百人遇到八百名蒙汗騎兵,一番激戰,八百名蒙汗騎兵盡沒,羅夫康的二百人則無一人陣亡。此事引起蒙古汗王的注意。
還有一次,茹王的女兒不幸被蒙汗騎兵劫持,羅夫康率兵營救,救出了茹王的女兒,途中碰到二百名蒙汗騎兵,一個不留地將他們斬於馬下。蒙古汗王得知這場戰斗羅夫康部也有人戰死,就派部將把戰死的人帶過來讓他瞧瞧,可令他失望的是,屍體都被羅夫康帶走了。
正是因爲羅夫康機智、勇敢、善戰,所以李特尉臨終之前,把特兵隊的指揮權交給了羅夫康,比羅夫康年長的陳世允、段舉飛、張國雄、鄭維浩等人也沒有異議,羅夫康成了特兵隊的指揮官。現在羅夫康組建了帝國一師,率部與蒙金軍作戰。這次,在敵兵臨危都城時,羅夫康提出應主動向敵進攻的見意,讓帝王三世對他的好感進一步加深了。
進攻的方針確定,史大尉召集將領們合議,經過連日的商議,制訂了作戰的計劃,史大尉把制定的計劃上報帝王:
帝王三世呈上:
敵兵屯集危都城下,抗蒙金先鋒軍當面之敵防線薄弱,決乘此良機,向北進攻,以期紓解帝國敵危,進攻方針甫定,衆將士商議後,決擬建兩個縱隊,第一縱隊,以羅夫康爲指揮官,兵力定爲五萬二千人,行主攻;第二縱隊,以周世榮爲指揮官,兵力定爲四萬二千人,與第一縱隊齊頭並進,掩護第一縱隊的右翼,與第一縱隊配合作戰。作戰計劃如下:
(甲)先圖佔昂薩城、正陽城、一山之城等戰略據點,再取西都,以此引誘敵軍來援,利用敵人驕傲輕敵之心理,在有利地形的依託之下,集中兵力打一二場殲滅戰。
(乙)若敵情有變,兩支縱隊合在一起,力爭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殲滅戰。
(丙)如其不逞,則退回原地,迎擊敵人的進攻。
以上制定的作戰計劃,有不妥之處,請帝王三世指示。
抗蒙金先鋒軍
十月十日
看完作戰計劃後,帝王三世不知什麼原因心裡一下子暢快不少,特拉斯特之戰的勝利曾令他高興一陣,可當下敵軍卻又轉到危都城又使他內心陷入憂愁之中,他內心贊同史大尉主動出擊的行動,據情報可知,當下威逼的敵軍是金軍,蒙古汗軍已離開了帝國,敵人的力量大爲減少,但是帝王三世知道,絕不能就此輕敵大意。
帝王三世在帝宮的走廊裡踱着步,時而停步望着遠方,他在找尋內心深處的不安,史大尉的作戰計劃他已批准了,正叫徐統尉過來,把它交給軍部下發給史大尉,可他覺得還有什麼話要對史大尉說,許都尉失利的陰霾仍籠罩在他的心頭上。
一個侍從官跑過來,向帝王三世遞上一份請戰書。帝王三世打開一看,是淮王的請戰書,淮王自告奮勇,願率兵北上抵禦蒙金軍,言辭懇切,一顆願爲帝王分憂的報國之心躍然於紙上。帝王三世閱畢,沒有任何表情,淡淡地說:“叫淮王看守住自己管轄之地,不必調兵北上,留在原地。”
淮王出兵的請願,被帝王三世一口回絕。
徐統尉來了,帝王三世把他批准的作戰計劃交給他,正當徐統尉要走出去時,帝王三世突然一伸手,說:“等一下。”徐統尉停下腳步,看着帝王。帝王三世緩緩地說:“我還有幾句話要對史大尉說,你等會,一併傳達。”
帝王三世拿起筆,寫了起來:
大尉史衛傑:
大軍主動擊敵的作戰計劃,閱過,殊爲嘉獎。但進攻實爲一把雙刃劍,可殺敵,亦可損己,你們向敵進攻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補給線不應拉得太長,免得被敵切斷;二、出擊部隊不應過於深入,以免中敵誘入之計,使部隊陷入滅頂之災。此二點必須告訴所部將士,尤記,勿忘。
考慮到作戰時戰況瞬息萬變,帝王三世決定授史大尉及將士當機立斷之權:
慮及前方作戰恐多有突變,你不必事事請示,由你全權決定,你也應把指揮權充分下放給作戰的將領,令他們在前線自由指揮部隊,不被掣肘,你可擁有一定處決權,遇到大事,仍由你做決定。
寫完後,帝王三世交給徐統尉與批准的作戰計劃一起下發給史大尉。侍從官把一碗湯藥放到帝王三世面前,小聲說:“帝王,該吃藥了。”年已古稀,國事艱危,帝王三世只能靠吃藥強撐,他已傳令讓王子,即未來的帝王四世擔負起一部分國事,帝王三世感到,他在世的時間不會太長,早做準備早好,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