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主動出擊

金國君王的和談文書呈到了帝王四世明威俊的面前,明威俊在看了金國君王的文書後,撇了撇嘴,似乎明威俊從金國君王真摯的和談誠意中看到了他虛假的一面。明威俊沒有立馬對這份文書給予答覆,而是召學相等人商討該如何答覆金國君王的和談誠意。

學相韓國誼等人在看過了文書後,帝王明威俊讓他們表態,對金國人的和談有什麼看法?韓國誼等人知道,所謂的表態可簡單地歸結爲同意還是不同意。金國君王爲什麼這時候選擇跟帝國和談?想必韓國誼等人心中自有數。帝國挾淩河城之戰的勝利之威下,卡布諾尼人立馬送來和談文書頗有點認輸服軟之意。按照慣有的思維,應該一鼓作氣,把卡布諾尼人的士氣再進一步打下去纔是,因爲帝國完全有這樣的實力。韓國誼表態說:“金國人的這份和談,依我看是迫於現實形勢下的權宜之計,我看不是真心。”韓國誼此話一出,引得其他與會的官員紛紛贊同,他們大都認爲韓學相所言極是,一個個也跟風表態不同意跟金軍和談。在這樣的情勢下,即便個別官員有不同意見也不敢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以招同僚非議。

“那麼,既然大家都不同意和談,我們該怎麼答覆金國的君王呢?”帝王明威俊問道。

韓國誼想了想,說:“堅決地不同意與金國和談,不給金國和帝國北方的將領留下任何可再操作的空間。”

“哦,韓學相何出此言?”帝王明威俊問韓國誼道。

韓國誼說道:“如果我們不堅決回絕金國人的和談,我怕到時會留給北方的將領與金國人私下和談的空間。他們會誤以爲帝王會同意自己這麼做繼續與金國商洽和談之事。”

聽了韓國誼的話後,帝王明威俊點點頭,同意韓學相的看法。

帝王明威俊就和談一事回覆羅夫康,叫羅夫康回絕與金國君王的和談,“帝國認爲無任何與金國和談的必要”。羅夫康在得到帝王四世的答覆後,對周賓說:“帝王不想跟金國和談,讓我們不要再與金國談論和談之事。”周賓說:“在這種時候,金國的君王要跟我們和解,意圖太明顯了,帝王是不太可能會答應的。”“是的,教訓太深了,誰叫卡布諾尼人做了太多傷害帝國的事,這時候他們想跟我們化干戈爲玉帛,太晚了。”羅夫康說道。“如果金國把他們侵佔的帝國領土吐出來,也許帝王會考慮一下。”周賓說道。羅夫康說:“這可能嗎?即便金人真這麼做,帝王也會心存懷疑,也沒那麼容易。”

羅夫康託人回話給金國君王邁卡威,“帝國與金國的和談沒有任何實現的可能”。

帝金兩國之間和談的大門就此關閉。

——和談的成功是建立在雙方同等強大且誰也消滅不了誰或者雙方鬥得兩敗俱傷,急切尋找擺脫彼此間爭鬥力圖使損失化爲最小的基礎上的。帝金兩國之間,明顯帝國的實力要在金國之上,只是帝國並無消滅金國的雄厚實力。這一點,帝王明威俊心中明白,明威俊之所以不願跟金國和談是出於他對卡布諾尼人的不信任。明威俊不相信卡布諾尼人和談的誠意,他認爲金國君王發給他的和談文書是懷着“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缺乏信任,纔是帝國單方面關閉與金國和談的大門的真正原因。

金國君王邁卡威知道,與帝國的和談不能一蹴而就,得從長計議。邁卡威不會放棄與帝國和談的機會,只要時機成熟,邁卡威依然會向帝國伸出“和談”的橄欖枝。

羅夫康守住了淩河城後,帝國在北方的防線重新穩定在淩河—錦央—塔子山一線上,又回到了埃西霍時期的戰線上。羅夫康並不滿意於帝國的軍隊在這條戰線上的徘徊不前,他要作出比埃西霍的守勢攻略更爲積極的行動。羅夫康感到,淩河城是保住了,但當前帝國在北方仍然以守爲主,依然是重兵駐守在前線上幾個重要的城鎮來構築一道抵禦金軍的防線,這不符合羅夫康的心意。再者,屯兵駐守堅城立足於固守顯得過於被動,缺乏主動出擊的態勢,一副被動挨打的樣子,很難讓羅夫康感到滿意。羅夫康在想如何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來改變帝國在北方的態勢。

羅夫康召周賓及四個聯隊長開會,在會上羅夫康把自己的新想法說了出來:“這次我召集你們開會是想跟你們說一件事,我打算把阿里斯達城的帝國一師抽調一部分,駐守在淩河城外,強化對淩河城的保護,不知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羅夫康此話一出,周賓及四個聯隊長誰也不說話,他們認爲羅夫康的這次調整,是戰略上的調整,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輕率妄議。鄭維浩說:“這件事事關帝國在北方的全局,牽扯到的東西太多,羅夫康,不知你有沒有想清楚了?”周賓接話道:“老團長說得對,這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得考慮成熟了才行,而且此事必須徵得帝王的同意才行。”

“這事我已想了一段時間,我打算從阿里斯達的帝國一師調出四到五萬人屯駐在淩河城外。”羅夫康說道。

“想法是好的,只是這事須全盤計議。還有如周賓所言,必須先徵得帝王同意才行。”鄭維浩說道。

其他與會者紛紛贊同“老團長”鄭維浩的說法。

羅夫康說:“這事我會寫一份詳細的報告上去,上報給帝王,看看帝王及那幫中央官員是什麼態度,徵得他們的同意,早日實行這個行動。”

羅夫康說話的時候顯得自信滿滿,但羅夫康同樣也能隱隱感到,自己做出派帝國一師一部屯駐淩河城是有一定的風險。這風險既來自於內部,也來自於外部。羅夫康派兵屯駐淩河城外會引起帝國一師內部的非議,將領們未必個個同意他的這個做法,而帝王那邊想要讓帝王採納自己的想法恐也不會一帆風順。羅夫康知道內部的異議主要來自於金軍會對自己的這個舉動有什麼反應,四五萬的帝國一師將士派到淩河城去,難道金國的君王及將領認爲羅夫康這麼做僅僅只是爲了強化淩河城的防守?羅夫康應該心裡明白,他派那麼多的軍隊到淩河城,金軍是不會熟視無睹的。

羅夫康決心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來打破帝金兩國相持在淩河一線的均勢,好比用木棒子在平靜的水面上攪動了幾下。後人對羅夫康有個比較形象的評價,說羅夫康這個人“是個不安分的人,總是喜歡搗鼓出一些事出來”。本來北方的和平景象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羅夫康迫不及待地又出一變招,攪得北方不安定起來了。對此,羅夫康義無反顧,他認爲自己的這個想法沒有任何問題,對改進帝國在北方的態勢也是非常有利的,“變則通,通則順”。

羅夫康會把自己的這個想法限制在一個可控的風險範圍內,同時又把它的作用體現出來。帝國史把羅夫康派重兵屯駐淩河城外的行動稱之爲是羅夫康繼出兵解淩河城之圍後的又一次“主動出擊”。

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78章 淮王新政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1章 黃金甲第11章 黃金甲第47章 南下營勢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20章 進攻,進攻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30章 艱難時刻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14章 中央突破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9章 初段告捷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3章 殘陽如血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111章 救世主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8章 同仇敵愾第40章 大戰前夕第22章 一箭雙鵰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30章 艱難時刻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4章 帝國一師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79章 酸甜苦味第37章 始作俑者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43章 內外夾攻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4章 帝國一師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79章 酸甜苦味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