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應對之策

朝鮮統監府,對於朝鮮人來說,這是一個新鮮的機構,幾乎是在六月初九,朝鮮撤內外衙門的當天,於內外衙門外朝鮮統監府的牌子便掛上了,也就是在當天,朝鮮一應外交事務皆由統監府處置。

原本的各國意欲繞過統監府,準確的來說是唐浩然直接與清國,更準確的來說是北洋大臣於天津展開談判,可北洋大臣那邊雖說好言好慰,但卻在談判的事情上,直接拿出當初日本人逼着清國承認的“朝鮮事務皆由駐朝大臣署理”的前例來,一腳便把談判從天津踢回了漢城,縱是日本人百般不願,也只能在屢次受挫後,於漢城展開談判。

而早在六月十三,日本人於漢城同統監府就朝鮮問題展開談判前,最難攻克的堡壘——俄羅斯,在統監府的讓步下同意撤出駐漢城公使館,僅保留駐仁川、釜山以及元山領事館,而統監府做出的讓步,卻恰恰是俄羅斯夢寐以求的——冬季艦隊泊港越冬,根據新約俄羅斯艦隊有權於冬季進入仁川、釜山以及元山三地越冬,儘管這距離俄羅斯所希望的仍有一定差距,但在英國的插手下,其只能暫時按奈對朝鮮的野心。

至於美國,雖然數年來鼓動朝鮮自立,但在唐浩然本人拍發了一份電報與美國總統,詳細解釋東方宗主權之後,並表示維持《美朝通商條約》中美國利益的前提下,加之英國支持中國對朝鮮的宗主權,美國亦同意撤出駐朝公使,只保留駐仁川領事。

至於英德法等國他們原本就承認中國對朝鮮的宗主權,在獲知中國無意從朝鮮撤回“宣慰軍艦”,並派出軍艦接“廢王”回國後,意識到中國進一步加強對朝宗主權的決心後,便立即做出了認同中國舉動的決定,在獲得利益保證後,便立即撤出駐朝公使,只於通商港保留領事館。

正如唐浩然最初的意料那般,即便是俄國亦不願意爲朝鮮問題打仗,而之所以做出這一判斷,實際上是因爲對歷史的瞭解——1890年的遠東,英國人傾向於維持各國勢力間的平衡,他會竭盡全力維持遠東的秩序,而俄國受限於投送力量的不足,其於亞洲的擴張只停於口頭,至於美國,還沒有完成帝國的銳變。

在所有的西洋國家之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與朝鮮利益悠關到非打一仗不可的地步,即便是與朝鮮利益悠關的日本,亦也未到這一步,否則其又豈會在北洋水師以接“朝鮮廢王”的名義往仁川增派兩艘軍艦後,立即將仁川日艦撤往釜山。

雖說日本人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不足,遠不能迫使清國做出讓步,但並不意味着談判會很快結束,相比於同俄國進行的長達三天的談判,於日本進行的談判,卻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個星期,在談判桌上雙方更是你來我往,沒人誰會作出主動的讓步。

談判!

談判一直在進行着,從六月初九開始,已經出任朝鮮統監府外務部部長的唐紹儀就無奈的發現,自己全部精力完全爲日本人所牽絆,以至於甚至全無精力處置各國公使館撤出漢城事宜。

雖說在過去的幾天談判中取得一些進展,諸如承認舊時拖欠日本債務以及日本在仁川、釜山以及元山三地通商港租界利益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甚至在廢除朝鮮“防谷令”的問題上,亦做出根本性的讓步,同時廢除“防谷令”許日商進入朝鮮收購大米、豆貨等商口,從而結束了長達一年的“防谷令”,這是統監府做出的最根本性的讓步,而作出這一讓步原因極爲簡單——自朝鮮開港後,日朝貿易便以日本向朝鮮傾銷西洋洋貨,而朝鮮向日本大量出口糧食和原材料,而朝鮮的糧食出口則是因日本工商業發展下,工廠主更樂意採用更廉價的朝鮮米供給工人,且廉價朝鮮米於日本亦極受城市平民歡迎,在日本於朝鮮利益中,這甚至是日本最爲看重的利益,至少暫時而言。

不過最近兩天的談判,卻並非圍繞着朝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卻是在填補五年前清政府留下的“後患”——《清日天津會議專條》,而在談判久拖不決的情況下,剛剛被“革職留任”任朝鮮統監的唐浩然不得不親自出馬,以迅速結束與日本之間的利益糾紛。

“根據《天津會議專條》約議三條,爲保持清日兩國之友好,兩國皆不在朝鮮駐軍,這亦是當初兩國自朝鮮撤軍的原因,而現今貴統監赴任攜千三衛兵,更於漢城練兵兩千餘人,這豈不有違噹噹初我國與貴國達成之《天津會議專條》,便是各國公使館駐外亦未聞衛隊過數百人者。”

衫村濬盯着唐浩然,又一次開口質問道,在朝鮮的利益問題上,雖說大部分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覆,但是根據東京的指示,他必須要再次確認《天津會議專條》,公使館書記官鄭永邦則於一旁將公使的話翻譯成中文,偶爾他會將視線投向唐浩然,想到族中幼弟於信中對其稱讚,以及其著作於日本的風行,他的心思不禁一沉。只怕在此人總理下,日本於朝鮮再也得不了多少便宜了。

“本大臣非他國之外交官,亦非往他國赴任,而是以中國之大臣赴藩蘺小邦總理小邦之事,自當攜以衛隊以展上國之威儀,自無需遵守各國公使館之例!”

唐浩然直截了當的拿出了“天朝上邦”的體面來,然後又把話峰一轉,盯着衫村濬反問道。

“至於這練兵違背“均勿派員在朝教練”,本大臣所練之兵爲中國之兵,而非教練朝軍,自與此不違,再則貴使於先前交涉中,動言威脅,本大臣總理朝鮮之事,焉能不盡心盡力,爲保藩蘺於不失,只得於漢城操練衛隊以備來日了!”

神情雖是嚴肅,唐浩然的心裡卻暗自一笑,就衫村濬這半調子外交官,還在這談判?難道他就不知道外交官的實力在於國力嗎?這個時代的日本外交官也就是抓住了滿清的軟弱,才能一一得逞,如果不是自己無意在朝鮮問題上繼續糾扯,恐怕……連租界都給收了回來。當然這也就是心底的嘮叨,畢竟現在自己也是虛張聲勢,滿清絕不會支持自己幫助朝鮮收回國權。

“那麼,大臣閣下,如果未來朝鮮之事解決,大臣是否會遣撤衛隊?”

鄭永邦於一旁的插話,讓衫村濬的眉頭微皺,而唐浩然的眉頭亦是一蹙,瞧着鄭永邦心底不禁涌出一陣不滿,這個……傢伙,接的也太快了吧!

見上官一時作難,唐紹儀連忙在一旁解釋道。

“大臣衛隊,非公使館議,亦非約定之軍,自無須受限於會議專條!”

“非也!”

冷冷一笑,鄭永邦搖頭反駁道。

“貴大臣現已革職留任,自不再爲大臣,既非駐朝大臣,又何需保持近四千人之衛隊?”

相比於衫村濬的蠻幹,鄭永邦無疑更適合這場談判,當唐浩然與他在那裡玩弄着文字遊戲時,他立即加以反駁,不待唐紹儀反駁,他又越俎代庖的說道。

“不過考慮到統監府之威儀,我以爲大人所令統監府中應保持不超過500人之衛隊,至於其它人等應一率遣散……”

雖說對鄭永邦的越俎代庖,衫村濬內心深感不滿,但兩位唐大人臉色中的難看,卻讓他的心底涌起一陣快意來。

被鄭永邦咬住字眼的唐浩然倒是沒有心惱,而是在思索片刻後,迎着衫村濬的笑容,用極爲平靜的口氣應道。

“嗯,可以,不過遣散衛隊需要一定的時間,我要六個月!”

之所以會同意遣散衛隊倒不是因爲唐浩然會放棄自己好不容易構建起的武裝,而是因爲他想到另一件事——歷史上十年後的“庚子之變”中,李鴻章忍着巨大的悲痛和侮辱,嘔心瀝血地談了一年,終於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不過條約規定,在天津的各國租界20公里範圍內不準駐有中國軍隊。

李鴻章死後舉薦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劉坤一等亦舉薦老袁,西方列強也要求老袁出任此職,在衆望所歸下,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可是按照條約規定,外國租借地的20公里以內不準駐有中國軍隊。而對此袁世凱卻早有準備,早在進駐天津的三個月前,袁世凱即仿照“天津都統衙門”和日本的巡警辦法,聘請日本警官爲顧問,在他的小站北洋軍中,抽調3000名即將退伍的老兵加以訓練,當袁世凱從“都統衙門”手中收回天津的時候,3000名中國警察雄赳赳開進天津城區。中國第一個警察局在天津出現,設南、北兩個分局,各1500名警察。

既然袁世凱能設立警察,以警代軍,自己爲何不能?更何況,如此一來,還有一個好處——藉機控制朝鮮的警察權,至於軍隊,以後還可以設立武警不是。

唐浩然的讓步之快,完全超出鄭永邦的預料,就是鄭永邦與衫村濬兩人詫異的時候,唐浩然卻提出了他的條件。

“可這衛隊遣散,總讓本官寢食難安,所以……”

脣角微微一揚,唐浩然道出了他的條件。

第83章 謀變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4章 盛氏之憂第244章 啓航第250章 新大陸第93章 在京城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360章 對與錯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295章 風雲際會第20章 誰上門第126章 面對現實(下)第232章 尋求第210章 天下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60章 對與錯第186章 探究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16章 泰西策第72章 擴張第2章 朝鮮之困第366章 後進國家第68章 融資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35章 臺北第290章 屠場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29章 投身第212章 末日(上)第136章 鐵路第37章 新生之地第327章 去向第45章 警察部第34章 求知識於世界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32章 夢碎第70章 離別第30章 問題第44章 拓業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312章 江寧變第9章 仁川第2章 心思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58章 到海上去第196章 國境線第245章 多佛爾的夜戰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270章 外交第13章 連環套第163章 白晝第145章 山路第273章 待佳音第92章 改變第369章 金翅第27章 幕友第242章 夜戰第106章 師生間第43章 慈禧第50章 海上之事第101章 委員會第121章 彈劾第33章 師與徒第257章 等待第292章 代價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224章 火焰第6章 將欲行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10章 大連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第352章 劃時代的驚駭第129章 剪羊毛(上)第19章 在北洋第207章 試一試第143章 行軍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27章 投機第30章 認親第37章 新生之地第186章 探究第249章 遠航第341章 停戰日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145章 山路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57章 等待第294章 南北激盪第129章 剪羊毛(上)第16章 悔之晚矣第22章 雪夜長街第127章 劉公島第79章 演習第92章 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