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軍艦之爭

“保衛國家的重要武器是外國人制造的,這簡直就是一種恥辱!”

這種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

沒有人知道,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種說法肯定是源自於東北,因爲只有東北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國防設備的國產化,而非進口,從最初漢城機器局時期步手槍的改造維修到“鎮海號戰鬥艦”其間只用了僅僅6年時間。

短短六年時間,“鎮海號”的下水,見證着東北整體工業的迅猛發展,畢竟在一定程度上,建造戰列艦是判斷一個國家造船工業乃至綜合國力的真實水平最直接的方式。雖說“鎮海艦”的服役,對於東北工業意義非凡,但實際上,其諸如主炮、動力等大多數關鍵設備卻都是從英、法等國進口。

而瑕不掩疵的是,雖說鎮海艦有着一定的技術領先性,但其性能無論如何也不及外國製造的優越,甚至這也是北洋堅持外購爲主的原因,畢竟國產軍艦的性能仍然比外國製造的要差得多,所以,多年以來,北洋海軍奉行凡主力艦皆從國外購買的方針。在這期間,自己只建造輕型艦艇,並以此試製、摸索造艦技術。

但相比於“堅持外購”的北洋艦隊,東北卻一直堅持着自行建造,正像其現在一般,幾乎在“鎮海號”剛剛完成建造的同時,對其下一級戰艦的改造工作,即已經展開,而在下一級改進型戰艦工作展開的同時,一種新型的裝甲巡洋艦的研究工作也隨之展開了。

“這不可能!”

海軍部艦政處的會議室中,煙霧瀰漫着,作爲“鎮波號”的設計者的史騰閣握着他的那個鯨魚牙骨菸斗。大聲的反駁着面前這個年青人的建議。

“鎮波級”實際上是在“鎮海號”初始裝巡型上的完善改進型,經過不斷的完善設計,直到去年歲末。方纔列入海軍的建造計劃,相比於在建造“鎮海號”時的謹慎。在“鎮波級”裝甲巡洋艦的建造上,因其出色的“紙面性能”海軍一次便下達多達4艘定單,同時還下達了兩艘後續改進型號的定單。當然海軍之所以下達這一龐大的寫意,完全是基於海軍的擴軍計劃的需要。

不過,儘管海軍同意發出定單,但艦政處對“鎮波號”的方案完善上,卻又一次發生了爭持,爭持的原因非常簡單——幾名年青的剛剛從英國留學歸國的工程師提出了異議。尤其是眼前的這個李道林。態度更是極爲強烈,雖說他並沒有直接反對這個方案,但是他所瞄準的卻是整個海軍的擴充方案,或者說是海軍對於巡洋艦的規劃。

“即便是不考慮後座力,10英寸艦炮重量遠超過8英寸艦炮,以皇家海軍的標準,10英寸艦炮,相當於二級戰鬥艦的火力標準,而我們現在需要的裝甲巡洋艦,是8英寸艦炮的高射速!相比之下。即便是勉強加裝了10英寸艦炮,又能怎麼樣呢?無非就是大號的“蚊子船”,是另一個超勇!”

史騰閣的聲音顯得有些激動。難怪他會這麼激動,從“鎮海”到“鎮波”可謂是一波三折,藉助過去幾年間海軍進行的數千次試驗,他在以“鎮海”早期方案設計“鎮波”時,進行了充分的改進,他相信其性能必將遠超過海軍向英國採購的兩艘萬噸級裝甲巡洋艦。

可讓他沒想到的時候,不等“鎮波”向世人證明其性能,這邊於艦政處內部,卻其卻遭到了別人的質疑。而質疑的根本卻是海軍已經選定的8英寸艦炮。

“12英寸的艦炮的射速30秒1發,你們要記住。這並不是“鎮海”的極限射速,實際上。鎮海號的射速是40秒一發,而不是30秒一發,而其持續射速只能保持一分鐘一發,你們明白嗎?可即便是如此除了鎮海號,幾乎所有戰列艦12英寸主炮都是華而不實的昂貴擺設、垃圾,因爲普通穿甲彈對錶面硬化裝甲無能爲力,表面硬化層能破壞穿甲彈彈尖。因爲穿甲彈本身無法解決的缺陷,中等厚度的6到7英寸以上的硬化裝甲就能扛住12英寸穿甲彈,所以靠普通穿甲彈擊沉敵艦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只有採用新型炸藥的高爆蛋纔是王道!將足夠數量的高爆彈投擲到敵艦,破壞其上層建築,儘可能的殺傷其艦員,令其戰鬥減成,纔是未來海戰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海軍需要的是射速更快的8英寸艦炮,而不是所謂的二級主炮!”

如果說,作爲海軍的後輩,東北海軍有着什麼優勢,恐怕就是其會通過海上靶板的方式,通過數千次射擊獲得第一手試驗數據,並以充足的試驗數據作爲設計軍艦的依據。也正是基於那些試驗,海軍制定了以高爆彈爲主的交戰策略。而設計軍艦時,也同樣要求軍艦必須對高爆彈有足夠的防禦能力。

可以說正是得益於那些試驗數據,史騰閣設計的“鎮波級”裝甲巡洋艦在裝甲防禦上吸取了“鎮海”號的經驗,完全無愧於“裝甲”之名,其實現了穹甲和裝甲帶的完美聯姻,舊式的中央堡式、純穹甲、純裝甲帶完全皆被摒棄,其在裝甲巡洋艦中堪稱第一。80毫米的首尾水線裝甲帶完全免疫6英寸炮彈,避免像穹甲巡洋艦和舊式中央堡式裝甲巡洋艦一樣輕易縱傾下沉,而其厚爲180毫米的主裝甲帶,又使得其對12英寸艦炮穿帶彈免疫,這種憑藉仁川鋼鐵提供的優質滲碳裝甲鋼作爲根本的重點防禦,在史騰閣看來是真正的未來。

兩座雙聯8英寸炮塔加之14門6英寸副炮——其二級主炮數量甚至不遜於“鎮海級”,而爲了節約噸位,其減薄了水平裝甲,乃至桅杆被精簡到一根,司令塔也僅只保留一個。而在航速上,儘管其動力僅爲15000馬力。但憑藉着完善的飛剪型艦艏設計,令其達到22節這一高航速的同時,又避免動力噸位和總噸位惡性膨脹。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死循環,理智控制住噸位和造價!

傑作!

即使是傾向於向英國定購裝甲巡洋艦。以親近兩國之間關係,並吸取英國海軍建造經驗的海軍部,也不得不承認“鎮海”的先進,認爲其通過精心設計,在受限的噸位下實現最大戰力。也正因如此,幾乎是在其向海軍部展示了“鎮波”之後,其即在第一時間爲海軍所接受,甚至在海軍看來。這正是海軍需要的軍艦,尤其是8英寸艦炮的彈藥投擲力,對於選擇以採用新型炸、藥高爆彈爲主要交戰手段的海軍而言,無疑是更爲誘人的一個因素,甚至可以說,“鎮波”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到了海軍的造船決策。

而這就是是天道!

真正的天道所在。但是現在,史騰閣的天道,他眼中海軍的天道,卻遭到了前所未有挑戰。因爲有人提出了更爲大膽的設計,更準確的來說,是更爲大膽的想法。

“既然12英寸大而無用。那就,就用10英寸吧,10英寸的射速很慢嗎?是的。”

用力的猛一點頭,李道林的的這個動作,甚至會引起會議室的幾名日裔歸化工程師的好奇,會覺得這個人是日本人,可他那超過1.8米的身高,則清楚的提醒着人們,他絕不可能是歸化人。

這至多隻是一個習慣性的。或者說是一個強調性的動作罷了。

“很重嗎?是的!”

這不是在自己在打自己的耳光嗎?但李道林卻一點也不這麼認爲,如果說在柏林皇家工程學院的留學。使得他學會了什麼,那就是發現了德英兩國之間軍事科技的異同之處。當然,在回國後,他同樣發現了國內工業上的某些領先之處。也正因如此,他纔會綜合英德以及東北的所長,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或者說,一個新的想法,而若是想要把這個想法化爲現實,恐怕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在“鎮波”級裝甲巡洋艦上獲得突破。

“可是,如果說沒有改進的餘地,我絕不承認,我認爲,通過對鋼材以及加工工藝的調整,十英寸艦炮的重量,雖不能降低至8英寸的水平,但完全可以減重30%左右,如此一來,也不見得比8英寸艦炮重多,而我們現在的火炮身管技術,仍然停留在十年之前的思緒上,卻完全忽視了一點,十年前,使用的是普通鋼材作爲炮鋼,而現在瀋陽兵工廠卻是使用強度更高的合金鋼製造身管,即然如此,那麼,爲什麼我們不能夠大量的減薄身管,以減輕火炮重量,這樣的話,以4門十英寸艦炮和14門6英寸副炮計算的話,嗯……”

作爲武器工程師的李道林,早已經計算出了兩者之間的差距,甚至他給出的差距還是在保守的情況,實際上也許可以降低更多,畢竟現在的,仍然採用二十多年前技術製造的炮身實在是太重了,現在的火炮技術完全忽視了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的冶金技術的進步。

“那麼,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十英寸炮彈的重量與8英寸炮彈的重量差距,前者重量約爲500磅左右,至於後者,則爲200至250磅,嗯,這個數量通過火炮剩餘重量即已經解決了,所以整體噸位是不會增加的,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攜彈量……”

隨着李道林的解釋,整個房間內,似乎只能夠聽到他一個人的話聲,所有人都在聆聽着他的解釋,什麼彈藥庫內部陣彈位置的改進啦,總之,最終他還是在有限的空間內,達到了數量上相當於8英寸75%的攜彈量,可以說是一個極爲可觀的數量。

慢慢的似乎人們當真被他給說服了,什麼鋼材的屈服度,什麼強度的差距,等等,一個個詳細的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確實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或者說可行性。

“那麼,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歸根到底,還是火炮的問題,就是,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火炮。是英國式的,還是德國式的,這個非常關鍵。我們現在採用的是前者,因爲我們引進的技術是英國的技術。但德式的鎖栓式閉鎖機卻有着斷隔螺式閉鎖機的難以豈及的射速優勢,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我認爲如果採用黃銅藥筒的話,可以進一步提高其射速!所以,我認爲,10英寸的射速不如8英寸,不僅是武斷的。而且是極不負責任的!”

話聲一頓,李道林看着史騰閣時,作爲後輩的他非但沒有絲毫客氣的意思,甚至還充滿了挑戰的味道,這恰恰是東北官員的某種特點——從不屈從於權威,更不可能屈從的長官,他們總會在會議上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那怕是與長官相牴觸。

“我們是國家的職員,不是長官的職員!我們需要向國家負責,而不是向長官負責!”

這種不顧上官體面的言語。在東北是頗有市場的,非但在年青事務官中廣爲流傳,在技術人員之中。也頗受歡迎,甚至就是在軍隊之中,也有着一定的市場。在艦政處這個半軍事機構之中,自然有着很在的市場。只有不畏具權威,纔有可能取得突破!

“嗯……”

儘管史騰閣的脾氣一直都很好,可是現在,權威受到挑戰、甚至本人也受到質疑的情況下,他也難得的動了怒火,可是看着那張充斥着朝氣的臉龐。卻又不願打壓他。所以,他只是強壓下心頭的不滿。甚至怒意,聽着他繼續講下去。

“還有。閣下,就是另外一個原因,根據海軍的擴充方案,五年後,海軍將服役六艘戰鬥艦,六艘裝甲巡洋艦,當然還有2艘身英國採購的萬噸裝巡,這也就是海軍部中常說的“六海八波”十四艘軍艦,將會構成未來東北海軍主力,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的一點是,要我們的海軍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假想敵俄國!”

話聲稍頓,李道林直視着史騰閣大聲說道。

“俄國人同樣制定了更爲龐大的“大海軍計劃”,我們在大連與仁川現在只有4座可製造主力艦的船臺,還有6座八千噸至萬噸的船臺,這也是海軍五年計劃的核心,即基於造艦能力,但是俄國卻擁有8個能建造大型戰列艦的船臺,其今年同時開工了五艘戰鬥艦,其中有一艘是於日本開工,預計未來三年內,隨着日本的造船能力的提升和進步,俄國大海軍計劃屆時將達到頂峰,也就是同時建造8艘戰鬥艦,而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沉默!

他的話讓衆人無不是一陣沉默,甚至就連同先前心底壓抑着怒意的史騰閣,也默默的吸起菸斗來,不再言語了,確實,對於東北海軍而言,俄羅斯就像是一個無法繞過去大山,一直以來都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而偏偏現在這個大山造成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六海八波”十四艘軍艦是海軍部的備戰計劃,但是卻遠無法與俄國人相比。

“閣下,我想請問,五年後,我們如何用一支擁有八艘裝甲巡洋艦,用這樣的一支巡洋艦隊,去對抗一支擁有十餘艘,甚至更多戰鬥艦的俄羅斯帝國海軍呢?而且不要忘記,相比於我們,俄羅斯的裝甲巡洋艦更爲強大,他們的裝甲巡洋艦噸位甚至不遜於“鎮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用相同的八英寸艦炮去與他們對抗?”

一聲反問之餘,見衆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李道林的話聲微微一揚。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瀋陽兵工廠在新型穿甲彈的研製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以確信的一點是,隨着技術的發展,12英寸的大而無用的定義,肯定會被打破,當新型穿甲彈問世時,那麼到時候8英寸是否能夠滿足新戰術的要求?”

接連的反問聲中,史騰閣的眉頭緊蹙着,他的腦海中反覆思索着有關新型穿甲彈試驗的數據,確實,相比於舊式的穿甲彈,新型穿甲彈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也許在未來的幾年中,隨着另一個問題的解決,它很有可能會改變對海戰的定義,突然,他擡起頭來,看着李道林反問道。

“那麼,你認爲10英寸真的非常有前途嗎?”

“有沒有前途,我並不清楚,但是我想,至少8艘裝備二級主炮的裝甲巡洋艦,對俄國人的威懾力,應該遠大於裝備8英寸艦炮的裝甲巡洋艦吧!”

面對長官的詢問,坦然的一笑,道出了他的想法之中,最爲實際的一個觀點。

“畢竟那怕就是小船扛大炮,同樣也是一種威脅!更何況“鎮波”……並不小!”

鎮波確實不小,8150噸的裝甲巡洋艦或者同俄國的12000噸的裝甲巡洋艦相比是小了點,但實際上,卻只比英國人的二級戰鬥艦小了兩千噸罷了,

“實際上,它絕不遜於英國人的二級戰鬥艦,既然如此,爲什麼我們不能更大膽一些,用比裝甲巡洋艦更強大的戰鬥巡洋艦去取代裝甲巡洋艦呢?”(。

強烈推薦:

第201章 漢城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46章 抵達第277章 攔截第48章 將離第121章 彈劾第243章 第二太平洋(上)第220章 沙皇的決斷第183章 遼陽戰役(二)第12章 四策(下)第80章 參謀旅行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70章 辯論第49章 可用第103章 軍艦第36章 恩自於上第200章 激戰(上)第136章 鐵路第69章 海軍島第216章 交易(中)第309章 洪潮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180章 絕系第236章 雙英第123章 目標:本州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23章 變革第84章 “保姆”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181章 重創第7章 訪客第376章 鐵釘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56章 夜遇第267章 圖存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216章 交易(中)第38章 總督之憂第154章 陽謀第115章 內地之變第9章 生意第12章 蓋平縣第341章 停戰日第75章 遊說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23章 變革第4章 練兵先練官第72章 使命第226章 內外第6章 利益紛爭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302章 出逃第71章 經驗第183章 決定第208章 氣數第55章 夕陽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277章 攔截第182章 遼陽戰役(一)第366章 後進國家第33章 風雲微動第97章 轉變第298章 車站第59章 在水一方第71章 試驗室第17章 紛亂第19章 捆綁第19章 在北洋第63章 賭徒第290章 屠場第24章 合作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150章 前奏第20章 督府夜話第114章 外流第343章 投機者第6章 將欲行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59章 在東南第24章 對牛彈琴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134章 南浦第45章 無奈之局第22章 應對之策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115章 鐵廠第136章 鐵路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354章 應對第160章 主子奴才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291章 決戰第30章 明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