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應對之策

(無語的新書《鐵血宏圖》已經同步更新,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爲珍貴的!新書不易,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羣: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爲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廢物!

這是一羣什麼樣的廢物?

或許,那些讀過幾年書的人,他們看似接受現代的教育,他們學會了識字,學會了數學、學會了地理,知道的地球是圓的,甚至瞭解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學會了基本的科學知識,瞭解了世界,甚至可能還說兩句英文。

六年的高小之後呢?

對於農村的高小畢業生而言,他們的選擇並不多,他們要麼考進中學,前提是獲得獎學金,畢竟中學教育並不是免費的,現在受困於財力,也根本不可能實施中學階段的義務教育。他們要麼考進免費的師範學校,接受免費的五年制師範教育。

而對於數量衆多的農民子弟而言,這兩者的比例都非常有限。最終,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即便是能夠考慮上初中,也會選擇棄讀,因爲無法負擔學費,這些進取無望的學生,在這個遍地文盲的國家,在鄉村之中等若“知識分子”,就像過去的鄉間的童生、秀才。

也就是這羣本來應該在鄉村中發揮作用的接受現代教育的學生,他們卻不再適應農村,或者說適應身份的變化——從學生再次變成農夫。所以,他們便像蔡元培所說的那樣,像過去的秀才一般,伸手不拿二兩。

“他們既不能幫助家人幹活,又不屑於此,甚至,他們同樣不屑於進城務工,於他們看來,即便是進入工廠也是辱沒了他們……”

蔡元培的話語讓唐浩然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另一個時空另一位教育家對農村教育的那一番震耳欲聾的警言。

“中國的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往城裡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子弟變書呆子。”

最終,這種書呆子會變成什麼呢?

這些“書呆子”中的大部分,淪爲了“新秀才”,至於其中少數考入師範接受免費教育的精英們,他們又會走向什麼道路呢?

這些人大多來自貧寒家庭,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鄉村青少年中的佼佼者,通過激烈競爭的入學考試就證明了他們的能力,使這一批人有優越感。同時他們也有不平感,因爲在他們看來考入師範本身就體現了社會的不公:因其優秀而通過考試,本來可以有更好的前途,無奈只是由於經濟困難而不得不入免費的師範,而非更有前途的中學。

而當他們展望前途的時候,他們已註定要困守鄉間,拿著低薄的薪金,貧苦終生,與城市的知識界少有溝通,而且幾乎沒有改變自身狀況的可能。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是進入師範學校後,他們接觸到了一些現代思想,一些激進的社會理論,使他們開始對鄉村社會進行反思。

相同的家庭背景和艱苦的求學經歷使得學校的農家子弟有著共同語言,形成了無形的交往圈子,激發了其階級意識。也正因如此師範學校極有可能成爲醞釀和滋生激進思想的溫牀,社會活動的中心。在這種氛圍中,許多學生思想激進,進而成爲革命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這一切是另一個時空的現實,而在這個時空之中,這一切現在並未顯現出來,但是誰知道將來呢?

吸着雪茄煙,唐浩然默默的站立在那裡,他的視線隨之投向遠方,神情越發的凝重起來,他首先想到的是革命,想到了革命的溫牀……

師範是有可能成爲溫牀的,畢竟,與另一個時空中不同,在這裡,政府固然提供免費的師範教育以及中學獎學金制度,但是後者只有每所學校中最優秀的學生纔可以得到,至於師範,很多人之所以讀師範,未嘗不是奔着接受免費的中等教育而去的。

曾經在東北,便有那麼一些人,就報着投機之心,試圖通過師範接受免費的中等教育,卻又無意作爲教師服務,也正因如此,纔會出臺嚴厲的法規,甚至從根本上制止師範生在畢業十年內考大學。

也正因如此,那些人難免會有不滿之心,而這些不滿就是革命的溫牀!

十年前,唐浩然自己是一個革命者,但是現在,作爲帝國的皇帝,他絕不是什麼革命者,甚至可以說是革命與他而言是互相排斥的,是絕不融於帝國的體系之中的,對於革命的打壓,必須是無情的!

正如同在過去的幾年間,對於所謂的“進步著作”國內的打壓一般,可以說是不餘遺力,那些著作甚至被定爲“帝國主義陰謀家的顛覆他國的陰謀”,以及其它諸如此類的罪名,任何宣講所謂“進步理論”的人,也都會作爲“敵國間諜”加以逮捕。

其實這種“恐慌”,並非僅存在於中國,在歐美同樣也是如此——俄羅斯革命震驚了每一個人,準確的來說,是俄羅斯的革命失敗後,暴露出來的革命者的殘暴以及屠殺,震驚了全世界,而在戰爭期間,那種思想表現出來的“蔓延之勢”又令各國恐懼不已。

在歐美,政治家們擔心革命的思想會成爲一種傳染病,擔心那種“人類頭腦中從來未有過的最駭人聽聞的、最可怕的東西,使歐洲道德淪喪、內戰不休、經濟崩潰”,所以,他們千方百計的阻止這一切,數以千百計的活動家被各國政府以“煽動叛亂”等罪名捕入監獄。

但是,沒有任何人比唐浩然更清楚什麼是革命,更清楚的知道,什麼是思想,思想是殺不死的!

只要革命的溫牀存在,只要革命的土壤存在,那麼有一天革命仍然將不可避免的爆發。而這正是唐浩然此時所懼怕的,因爲他清楚的知道,革命的貯藏着的力量,尤其是對於中國而言。

尤其是在鄉村,當那麼一羣對政府心存不滿的農村子弟作爲鄉村教師服務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爲天然的“革命導師”,而他們的思想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生——更多的人會接受那革命理念,而革命的理念極有可能在鄉村紮根,因爲鄉村一直以來都是帝國的軟肋!

“要不然,停止徵收田賦?”

幾乎是一種本能,唐浩然想到了後世免徵農業稅的“先進經驗”,但是這個念頭不過只是微微一動,他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了另一種數字來。

“7.45億!”

這個數字是什麼?

正是去年的田賦所得,也是23.8億畝耕地所納的田賦,這甚至不包括政府通過放領公地得到的地租。可以說,現在的農民所承擔的稅收,絕不遜於晚清,或許,農民因爲良種的普及、苛捐雜稅的免除等原因,收入在增加,可實際上,農民的困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儘管如此,儘管從唐浩然到大臣們都知道農民承擔着沉重的,遠談不上輕鬆的田賦,但是他們更清楚——國家需要田賦。對於中國這個傳統的農業國而言,若是加以地租的而言,政府財政收入的50%以上都來自土地收益,甚至可能超過60%,對於每年30億以上的財政支出來說,一下免除二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縱是唐浩然有意,政府也不會同意。

更何況,唐浩然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筆錢對政府而言的重要性。

“陛下,免稅,是絕不可能的!”

作爲帝國財政大臣的唐榮俊斷然開口說道,作爲前帝國銀行行長,對於稅收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我們必須要看到的一點是,國家財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來自於田賦,如果沒有這筆錢,每年3.5億元的軍費支出,將無計可施,就連2.2億元的教育經費,也將無法得到保證,除非陛下決心停止工業建設,畢竟,現在工業建設投入的資金相當於政府支出的半數,取消建設支出的話,可以勉強維持政府收支平衡……”

這纔是最致命的地方!

牽一髮而動全身!

建設投資是五年計劃的核心,每年不少於15億元的建設投資,是經濟統制委員會根據中國的工業實力,制定的一個建立基礎工業的長期發展規劃,在第一個五年之中,每年保持十億元的投資,第二個五年,每年十五億元,到了第三個計劃期間,每年的投資將會超過三十億元。

如此這般發展二十年後,中國纔有可能成爲次僅於美國的第二工業強國,從而具備挑戰美國,或者說與美國進行全面抗衡的能力。

顯然,從國家的長遠角度考慮,田賦的徵收將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也就是說,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徵收田賦,如果說先前已經知道答案的話,那麼現在,唐榮俊的回答,卻讓唐浩然意識到,自己絕不能爲將來可能的風險而犧牲國家的長遠未來。

“陛下,從古至今,皇糧國稅,天經地義,縱是偶有免除,也不過只是施以皇恩,又豈有全部予以免除之說?”

唐榮俊的話讓唐浩然的眉頭微微一揚,點頭說道。

“確實,皇糧國稅,天經地義,這交納皇糧國稅,本就是國民應盡之義務!亦是國民榮譽之一!”

這句話說的是有那麼點“厚顏”,但唐浩然卻知道,自己並沒有其它更多的選擇,畢竟革命只是一種可能,而錯過眼前這最後一次發展機會,卻是對整個國家、民族的犯罪,更何況,畢竟相比於另一個時空,帝國的政局更爲穩健。絕非另一個時空中的軍閥混戰、地方割據所能相比。

即便是偶有不滿,那也不過只是癬疥之患罷了!

可若是鄉村長期存在不滿情緒的話……沉吟着,唐浩然突然開口說道。

“唐卿,若是每年免除50萬戶左右的田賦,對財政的壓力有多大?”

“50萬戶……嗯,”

沉吟片刻後,唐榮俊點頭說道。

“每年大概也就是的幾百萬元,這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我們對軍人遺族家庭的免稅,每年亦不過只有幾百萬元,陛下……”

突然,唐榮俊的話聲一頓,看着陛下,猜到陛下想法的他連忙說道。

“陛下,對軍人遺族的免稅本來就是一種皇恩,亦是彰顯遺族身份不同的根本,若是斷然免稅,豈不令遺族心寒?”

對於遺族的撫卹直接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也正因如此,軍人遺族的利益一直深入國家重視,而現在,若是有另一個羣體享受與軍人遺族同等權力,自然不是唐榮俊所願意看到的,或者說其它任何人願意看到的。

“唐卿猜到了朕的想法?”

“去年陸海軍徵召兵員大概是54.5萬人,如果臣所料不差的話,陛下是想給予他們免稅特權。”

“你說的不錯,不過……”

沉吟片刻,唐浩然繼續說道。

“但是,朕並沒有打算完全免費他們應納的田賦,朕的想法是,在他們服役軍役以及後備期間,田賦是可以免除的,而在退役之後,田賦可以減少五分之四,作爲其服役在鄉役的回報,而於十五年的在鄉役期結束之後,田賦可減徵三成,以作爲對其服務國家的回報!當然,這是一代人!”

“賄賂”在某種程度上,唐浩然是在“賄賂”他的臣民,當他意識到鄉村間可能存在的革命溫牀之後,在意識到這一難題極難破解的之後,軍隊便成爲了他唯一的依靠,而軍人自然也就成爲賄賂和依靠的對象。

“一代人之後,這一優待自然可以結束!”

“這……陛下……”

沉默片刻,唐榮俊意識到這種優待政策的與軍人和他們家庭的意義,這絕非只是簡單的於門前釘上一塊“軍屬”的鐵牌子所能相比,而是高人一等的象徵,如同宋明兩朝時的國家養士一般,只不過宋明之時,國家養的讀書人,而現在,陛下選擇了軍人。而這無疑於在鄉間奠定了一個新的階層——一個不需交納田賦的特權階層。

而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每年只需要花費數百萬元至多千萬元,就可以獲得一個固定羣體的全力支持——數百萬軍人以及他們的家人永遠都將會是朝廷最堅定的擁護者!(。)

第235章 四九城第38章 路憂第326章 兄弟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204章 拿回來第58章 到海上去第102章 控制第235章 四九城第341章 停戰日第180章 絕系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11章 行憂第27章 投機第334章 條件第57章 華之萬東第57章 湖南才第116章 命運第283章 尾聲(一)第181章 重創第16章 總督府第125章 人才(下)第244章 啓航第17章 紛亂第206章 墳墓第31章 特區爲何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4章 會商第343章 投機者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35章 強國之道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05章 我是誰?第74章 臺灣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45章 興業第50章 海上之事第56章 關內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154章 陽謀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219章 未來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172章 水下第18章 謠言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293章 不爲奴第14章 請教第137章 礦區事第24章 帝國主義第195章 亮牌第41章 嫁衣第31章 破滅第197章 心思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129章 剪羊毛(上)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二)第29章 賤骨頭第34章 會商第105章 我是誰?第3章 募勇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235章 四九城第155章 雷動第183章 遼陽戰役(二)第222章 試一下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128章 鎮海第146章 杭州城第157章 潛伏第86章 見聞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142章 歡迎第69章 海軍島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章 募勇第80章 牧場第42章 恭王第262章 死霧第375章 外交風雲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85章 機器局第72章 擴張第349章 總演習第163章 白晝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42章 恭王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71章 經驗第12章 四策(下)第78章 梅花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82章 遼陽戰役(一)第97章 收穫第13章 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