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

七月七日,馮承乾奉詔返回柏林,參加由德皇親自召開的軍事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馮承乾毫無保留的支持了魯登道夫提出的作戰計劃,即在西線先後發動兩場大規模進攻,首先在比利時的弗蘭德斯地區針對士氣低落的英國遠征軍打一仗,然後再在凡爾登到索姆河的整條戰線上,集中全部兵力向法軍發動進攻,爭取在年底之前突破法軍的戰略防線。

只是,馮承乾也提出了三點。

一是英國遠征軍不是不能打,而是很能打,特別是那些自治領的軍隊,肯定會給德軍制造不少麻煩。因此,在制訂戰役總目標的時候,不益訂得過高,而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打擊敵人的士氣爲主。

二是法國還沒有到油盡燈枯的時候,即便能夠突破法軍的戰略防線,也不應該理所當然的認爲能夠攻佔巴黎

。甚至可以說,即便攻佔了巴黎,法國也不見得會投降,因此不要過早放鬆警惕。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即美國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按照馮承乾的分析,英法肯定會抓住最後的機會,在這幾個月內努力拉攏美國,而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美國成爲這場戰爭的最大買家,讓美國承受不起英法戰敗所產生的後果。說得直接一些,英國與法國肯定會拼命從美國爭取貸款,而美國的利益集團也會毫無保留的支持英法,因爲只有英法龐大的戰爭需求,才能爲美國企業迅速擴張提供足夠大的市場,並且讓美國銀行從中牟利。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需求,爲美國創造的好處並不多。由此就會產生一個很直接的結果,在英法成爲美國最大的債務國之後,美國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英法戰敗。

馮承乾提出的問題,成爲了這次軍事會議討論的主要話題。

即,美國會不會參戰,以及會在什麼時候參戰。

對此,大家都沒把握。

別說德皇、提爾皮茨、法金漢與魯登道夫,連馮承乾都說不準美國會何去何從,更無法保證美國會在戰爭結束之前保持中立。

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如果美國以協約國成員身份參戰,帝國該如何來打這場戰爭,以及要用什麼辦法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討論到最後,只得出了一個結論:儘快擊敗法國,結束歐陸戰爭。

說白了,如果在美國參戰的時候,法國還沒有戰敗,那麼帝國本土安全就得不到任何保證。別的不說,美國所擁有的國力、人力超過了英法之和,當百萬美軍到達,帝國就得面臨更加艱苦的戰鬥。

問題是,法國的處境越艱險,美國參戰的步伐就越堅定。

也就是說,德軍攻得越猛,美國就越有可能參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賭博。

如果德軍能在美國參戰之前,哪怕是在美國參戰之後,但是還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之前擊敗法國,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至少能夠確保不會成爲最終的戰敗國

。如果沒有趕在這之前擊敗法國,那麼帝國就很有可能戰敗。

可以說,這是帝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場賭博。

更重要的是,帝國已經沒有辦法抽身了,甚至沒有選擇的餘地。拖下去,美國照樣會在必要的時候參戰,而且隨着英法在美國的支持下恢復元氣,就算美國不參戰,帝國取勝的機會也不大。

帝國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儘快擊敗法國。

事實上,這也正是魯登道夫的提議得到大部分人支持的主要原因,因爲誰都知道只有擊敗法國,纔有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只是,僅僅依靠軍事手段,顯然不足以達到目的。

在軍事會議進行期間,帝國也在外交上展開了積極行動,而值得帝國費勁拉攏的也就只有意大利了。

只不過,這次帝國是軟硬兼施。

在爭取意大利的同時,帝國特使明確無誤的提出,如果意大利依然不肯在參戰問題上表明立場,帝國將不得不首先穩定南歐戰線,至少會向奧匈帝國派遣一支規模在五十萬以上的軍團,協助奧匈帝國控制巴爾幹半島,消除潛在的威脅。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帝國將不得不在面向意大利的方向上部署重兵。當然,這也是在暗示意大利,如果意大利不是盟友,就很有可能成爲敵人。

對意大利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雖然大戰打了快兩年,意大利也適當擴充了軍事力量,但是德軍已經經受了最嚴酷的戰火考驗,戰鬥力有目共睹。不管是意大利的軍人、還是政治家,都非常清楚一點,即意大利絕對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對手。

更重要的是,俄國已經戰敗,法國也時日無多。

雖然帝國特使已經明確表示,只要意大利始終保持中立,安全就能得到保證,但是意大利也別想從中獲得任何好處。比如與法國存在爭議的領土,帝國肯定不會在戰後因爲意大利保持中立而劃分給意大利。

也就是說,意大利要想撈到好處,就得搭上這趟末班車

七月十日,意大利當局給帝國發來外交照會,在參戰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即不再要求奧匈帝國轉讓巴爾幹半島的利益,只需要與意大利共享克羅地亞等地區,以及在戰後把法國南部地區劃分給意大利。

兩天後,帝國給了更加積極的答覆。

在徵得了奧匈帝國同意之後,帝國基本上接受了意大利開出的條件,並且承諾在戰後由意大利掌管除亞得里亞海與克里特島以東海域之外的整個地中海,並且把除蘇伊士運河之外的所有英法在北非的殖民地劃歸意大利。

七月十五日,意大利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締結了正式同盟條約。次日,意大利就以軸心國成員身份,正式向法國與英國宣戰,並且開始了戰爭總動員。

這個時候,帝國的軍事會議還沒結束呢。

意大利以軸心國身份參戰,無疑是一大好事。雖然沒過多久,殘酷的戰爭就證明意大利軍隊簡直是一羣烏合之衆,與主要參戰國的軍隊根本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但是意大利終究是一個擁有數千萬人口、上百萬軍隊的國家,而且是歐洲大陸上排得上號的強國,做出的貢獻肯定不會比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少。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參戰,直接牽制了近百萬法軍。

現在,兩線作戰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是法國。

對於已經搖搖欲墜的法國來說,意大利參戰,等同於壓上去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是,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意大利參戰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政治上,在軍事上並沒有做出多少貢獻。

最初兩個月,法國還非常重視意大利。爲此,法軍甚至把一段長約五十公里的戰線交給了英國遠征軍,抽調出百萬兵力,用來加強南部防線。只是到了九月中旬,在與意軍打了一次之後,法國就不那麼看得起意大利了。到一九一六年底,法國部署在南部地區的兵力減少到了五十萬。

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意大利的軍事貢獻。

比如說,正是法軍縮短了防線,增強了英國遠征軍的負擔,所以德軍才能在八月份發動的“弗蘭德斯會戰”中重創英國遠征軍,一舉殲滅了六十多萬英軍,取得了開戰後針對英國遠征軍的最大勝利

。如果法國沒有加強南部戰線,就不會縮短防線,也就不會增加英國遠征軍的負擔,而英軍也就不會遭遇如此慘重的失敗。

問題是,意大利的重要性,顯然比不上美國。

八月初,魯登道夫發動了“弗蘭德斯會戰”,一口氣投入了一百八十個師,在長達一百四十公里的戰線上,對英國遠征軍發動了全面進攻。

十天之後,也就是八月中旬,英國遠征軍已經丟掉了三道防線,四個集團軍被殲。

雖然德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近四十個師被打殘,但是戰局對德軍更爲有利,英國遠征軍即將退出比利時。

從戰略上講,如果英法丟掉了比利時,那麼法國就沒有任何希望了。

要知道,正是英國遠征軍守着弗蘭德斯地區,使德軍無法橫向展開,也就無法對法軍的側翼構成威脅。雖然魯登道夫已經拿下了凡爾登地區,對巴黎構成了威脅,但是法軍依然能夠集中兵力作戰。對於德軍來說,迅速擊敗法國的關鍵,不是在主要戰場上取勝,而是對法國實現大包圍。如此一來,弗蘭德斯地區的戰鬥就顯得極爲關鍵了,因爲只有拿下弗蘭德斯地區,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隨着英國遠征軍戰敗,戰略上的局面已經固定了下來。

到這一步,美國繼續保持沉默,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到八月底,美國借給英法的戰爭貸款,已經是借給軸心國集團的三倍。更重要的是,英法的戰爭需求,支持了美國百分之六十的重工業產能,沒有來自英法的軍火訂單,半數美國企業都將破產。要命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這兩個月內的封鎖,已經大大削弱了帝國與美國的經濟聯繫。

到這一步,美國參戰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7章 底牌第79章 偷襲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21章 迷霧第98章 游擊隊員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章 職業士兵第80章 相互算計第592章 佔領軍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413章 出征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8章 叔侄第343章 惡仗第179章 兄弟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44章 減負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07章 妥協第89章 聯合進攻第130章 開打第378章 覺悟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383章 轉折點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97章 將錯就錯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5章 八國侵俄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170章 報道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199章 改造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90章 力挽狂瀾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4章 總統第246章 核裁軍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37章 看熱鬧第74章 僥倖第2章 大國角力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10章 海軍起航第19章 送上門來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7章 底牌第630章 霸權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9章 恩仇第89章 聯合進攻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137章 受夠了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89章 借刀殺人第588章 核技術第4章 風起雲涌第245章 駕駛員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612章 決裂第102章 覆滅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138章 進攻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312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