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登陸艦隊發回來的戰報,馮承乾也鬆了口氣
。
雖然在把艦隊交給魯志剛與李向龍的時候,馮承乾說了很多鼓舞的話,對他們表示絕對信任,但是馮承乾心裡非常清楚,魯志剛的才華相當有限,李向龍又沒有指揮艦隊作戰的經驗,也就不免爲兩人捏了一把汗
。
更重要的是,西太平洋艦隊是中國海軍的所有家當。
可以說,如果這場海戰打輸了,中國海軍將喪失迅速擊敗日本海軍的希望,甚至會因此失去打贏這場戰爭的希望。
馮承乾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場勝利,而是一場完勝。
因爲西太平洋艦隊還沒有發回戰報,所以馮承乾也未免有點擔心。
在馮承乾看來,隨着日本海軍覆滅,除非美國當局打算放棄主宰戰後世界的機會,不然就會加快參戰的步伐。
說得簡單一些,此次大戰之後,絕對不會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局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之所以能夠以協約國集團成員身份獲得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能夠讓英國的海權得到承認,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戰爭中遭受了慘重損失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即軸心國集團的另外兩個主要成員,即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都在大戰結束前分崩離析,德意志第二帝國是軸心國集團中僅存的一個大國,也就難以在柏林和會上壓制住美國。
顯然,現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在同盟國集團中,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外,還有國力同樣強大的中國。如果以綜合國力爲準,並且加大資源、人口、國土面積等要素的分量,那麼中國的綜合國力甚至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之上。別的不說,中國有四億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已有近兩億的城市居民,以及一支規模在億級的產業工人大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人口總量多沒有中國工人的數量多。
事實上,當時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億級工人的國家。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中國的工業生產效率不如其他強國,而且工業勞動力所佔比例也低了許多,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在大戰期間,中國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會出現勞動力欠缺的國家。
要知道,即便是美國,在大戰期間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
誰都能想到,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聯手打敗了所有敵對國家之後,絕對不會允許美國染指戰後的國際秩序。甚至可以說,如果美國依然像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做法,那麼中德肯定會向美國宣戰。
顯然,美國不可能在不流血的情況下,成爲戰後的主要國家。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國內精英人士的普遍認識。
大戰爆發前,美國當局就有一個較爲明確的認識,即在不參戰的情況下,美國很有可能在戰後被邊緣化。也就是說,不管是英法日俄集團、還是中德意集團打贏了這場戰爭,美國只要置身事外,就不可能在戰後獲得太大的發言權,甚至會在國際秩序重組的時候,被排擠在外。
美國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美國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與資源多寡上,足以讓絕大部分國家羨慕,而且其地緣環境更是優越到了極至,但是在實現了工業化之後,美國根本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力量發展壯大。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即只有融入世界並且掌握全球話語權,美國才能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
顯然,美國與其他強國的矛盾不可能避免。
這就要求,美國得把握住機會,在必要的時候做必要的事情。
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些文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威爾遜總統就在向接任者移交權力的時候提到,美國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在第一時間參戰,從而喪失了主導戰後世界秩序的機會。
顯然,羅斯福肯定看過這份“總統備忘錄”。
正如在第一世界大戰爆發前,馮承乾彷彿警告德皇腓特烈三世,不要對英國保持中立抱任何幻想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不要對美國置身事外抱任何幻想,美國肯定會參與這場戰爭。
區別只是,美國以什麼身份參戰。
如果美國只是一個普通國家,那麼可以肯定的說,美國會以同盟國成員身份參戰,與中德分享戰後利益。
問題是,美國不是普通國家。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而且這個桂冠戴了數十年之久,從未受到過威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的工業實力幾乎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兩倍。如果以純工業生產數據計算,美國在一九三九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中德之和。
這意味着什麼?
如果美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因爲參戰時間晚,而且在各方面都與中德存在矛盾,顯然只能獲得第三把交椅。
也就是說,美國以同盟國集團成員身份參戰,獲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只有以軸心國集團成員身份參戰,並且打贏這場戰爭,美國才能成爲世界霸主,所獲利益也才能最大化。
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沒有迴旋餘地。
當然,在政治、外交與軍事關係上,美國也不可能以同盟國集團成員身份參戰,畢竟美國一直把中德視爲主要敵人。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在黨內高級會議上,馮承乾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任何指望美國保持中立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而且是有害的,美國肯定會參戰,而且肯定會盡快參戰,必須在思想與物質上都做好與美國決戰的準備工作。
落實到軍事層面上,這就要求中國在美國參戰的時候,儘可能的保存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艦隊。
要知道,中美戰爭的主戰場在太平洋上,海軍依然是絕對主力。
甚至可以說,決定中美戰爭勝敗的就是海軍。
問題是,中國海軍本來就不如美國海軍。即便到一九四一年,在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級艦隊航母服役之後,中國海軍也只有六艘艦隊航母與一艘小型航母,而美國海軍在大戰爆發前就有六艘艦隊航母與一艘小型航母。也就是說,如果在對日戰爭中,中國海軍遭受了慘重損失,那麼在美國參戰的時候,就無法掌握主動權,也就很有可能被美國海軍壓着打,從而戰敗。
事實上,這也是馮承乾一直關注的問題。
所幸的是,魯志剛與李向龍沒有讓他失望。
十月十二日,西太平洋艦隊發回消息,已經順利完成了對硫黃島的轟炸行動,艦隊正在向西南方向撤退,而登陸行動將在十三日開始。更重要的是,電報中提到,沒有損失一艘戰艦。
到此,馮承乾纔算真正放下心來。
雖然西太平洋艦隊暫時不會返航,但是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喪失作戰能力,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還在珍珠港。也就是說,短期內,沒有什麼可以對西太平洋艦隊構成致命威脅,也就沒有必要擔心什麼了。如果陸戰隊攻打硫黃島的作戰行動順風順水,西太平洋艦隊還能提前幾天返航。
在回電中,馮承乾格外提醒了魯志剛,得重視反潛。
雖然聯合艦隊已經戰敗,但是日本海軍有不少的潛艇,因此接下來,反潛的重要性超過了防空。
十三日,馮承乾回到北京。
按照他與吳鐵生商定好的戰略計劃,在擊敗了聯合艦隊之後,海軍將繼續對日本實施全面戰略封鎖,陸軍則要爲登陸日本本土做準備。當然,在此之前,陸軍得消滅釜山地區的日軍。
事實上,登陸日本本土,與海軍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或者說與艦隊沒有多大關係。
別忘了,琉球王國已經獨立,而且是中國的友好國家,此外日本還把奄美諸島割讓給了中國。如此一來,中國陸軍不但可以從朝鮮南下、跨過朝鮮海峽登陸日本本土,也可以從奄美諸島北上攻打九州島。在這兩個方向上,海軍的主要任務都是爲陸軍提供運輸服務,並不需要動用艦隊。
問題是,現在攻打日本本土合適嗎?
馮承乾有種不太好的預感,這就是美國很有可能以中國攻打日本本土爲由參戰,或者在此之前參戰。
果真如此的話,攻打日本本土,就不是件好事了。
要知道,這肯定會牽制住大量兵力,而且會消耗巨大的軍事力量,從而使中國軍隊難以在與美軍作戰時投入足夠多的兵力。
最好的結果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說白了,就是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況下讓日本投降。
問題是,如何才能讓日本投降呢?
雖然馮承乾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畢竟他非常瞭解日本,深知這個狹隘的民族不到滅亡的時刻是不會投降的,但是馮承乾更加清楚,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應該盡力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