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致命一擊

“俾斯麥”號上的大爆炸來得非常突然,而且這艘戰艦的沉沒速度更加驚人。在大爆炸發生後不到五分鐘,“俾斯麥”號就從海面上消失了。全艦二千多名官兵中,僅有十一人僥倖生還。

當時,連美艦上的官兵都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所幸的是,交戰海域的水深不到一千米。

戰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組織力量對“俾斯麥”號的殘骸進行了考察,並且查明瞭該艦沉沒的原因。

導致“俾斯麥”號沉沒的直接原因是艦尾的彈藥庫發生大爆炸。

雖然在考察報告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專家沒有給出是被擊沉的結論,即導致彈藥庫爆炸的原因不明,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俾斯麥”號很有可能被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直接命中,才導致艦尾的主炮彈藥庫發生大爆炸。

可以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德艦上是非常罕見的。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主力艦就以生存能力頑強而備受讚譽。在好幾場海戰中,遭到重創的德艦總能返回港口,而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在遭到重創後多半會沉沒。

爲了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艦船工程師想出了很多辦法,而且帝國海軍也制定了極爲嚴格的安全操作手冊。比如,帝國海軍最先明確規定,不能在炮塔內存放炮彈與發射藥,而且在提升了彈藥之後,必須立即關閉提彈通道里的防火防爆門,在炮塔被摧毀之後,槍炮長可以越級下令向彈藥艙注水。

這些安全措施,讓德艦的生存能力超過了所有對手。

在“俾斯麥”號上,這些措施也發揮過重要作用。在一九四一年的那場海戰中,“俾斯麥”號就是憑藉完善的損管措施,成功頂住了三艘“喬治五世”級的打擊,在捱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彈之後回到了威廉港。如果是“喬治五世”級遭受同樣的打擊,恐怕早就沉沒了。

可以說,“俾斯麥”級的生存能力非常突出。

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其巨大的排水量上。

要知道,在火力上,“俾斯麥”級明顯弱於“南達科他”級,而防護與之相當,航速則略高一些,但是其標準排水量比“南達科他”級多了四千多噸,滿載排水量則多出了六千多噸。雖然這裡面有前面提到的原因,即在馮承乾離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時候,挖走了很多經驗豐富的艦船工程師,導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艦船設計能力大爲降低,使得在設計“俾斯麥”級的時候遇到了很多麻煩,但是也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傳統,即高度重視戰艦的抗損能力有很大關係。在“俾斯麥”級多出的這幾千噸排水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就用於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

由此可見,“俾斯麥”號發生大爆炸突然沉沒,絕對是很不尋常的事情。

追究原因的話,首先就得考慮美國海軍的十六英寸穿甲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都開始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國,即根據交戰距離研製與裝備兩種不同的主力艦主炮炮彈。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做得最爲積極,而且也最先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大戰爆發前,美國海軍就裝備了兩種不同的十六英寸穿甲彈,即用於近戰的輕彈與用於遠戰的重彈。在戰術使用上,輕彈更適合用來攻擊敵艦的側舷,而重彈則主要用來打擊敵艦的水平裝甲。

根據中國海軍利用繳獲的美艦做的測試,mk6型十六英寸艦炮在發射輕彈時,能在一萬五千米的距離上打穿四百二十毫米的表面滲碳裝甲鋼板,而且在採用了合適引信的情況下還能貫穿兩道水密艙壁。

顯然,這個穿甲能力大大超過了實戰需求。

只是,並非所有的十六英寸輕型穿甲彈都能夠達到這樣的穿甲能力。說白了,達到這個穿甲能力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在中國海軍做的數百次測試中,只有一枚十六英寸輕彈達到了這個穿甲能力。如果按照戰時的標準,即穿透概率爲百分之五十的話,mk6型艦炮發射十六英寸輕彈的穿甲能力在三百七十毫米左右。

顯然,發生在“俾斯麥”號上的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當時,擊中“俾斯麥”號尾部右側的那枚十六英寸穿甲彈肯定打穿了三百二十毫米厚的主裝甲帶,隨後貫穿了兩道水密艙壁,最終擊穿了主炮彈藥庫的側面裝甲,然後在主炮彈藥庫內爆炸。

從破壞情況來看,炮彈肯定是在存放發射藥的底層艙室內爆炸的。

可以說,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能夠承受得住這麼猛烈的打擊。要知道,“俾斯麥”號的尾部主炮彈藥庫負責向兩座主炮炮塔供彈,存放的發射藥超過了一百噸,而當時的剩餘量肯定在五十噸以上。

五十噸炸藥突然爆炸,“俾斯麥”號不沉纔是怪事。

當然,“俾斯麥”號迅速沉沒,也與其設計上的問題有關。

在防護設計上,“俾斯麥”號極爲重視縱向防護,艦體水線以下部位,由十二道與中軸並行的隔艙分割開來,形成了十三條水密區域。問題是,其橫向防護設計就很不理想,僅分成了十三個主要隔艙。更要命的是,連接這些主要隔艙的水密門的設計也不夠合理,而且肯定存在質量問題。

事實上,最主要的還是超重。

別忘了,“俾斯麥”級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的第一艘後條約型主力艦。也就是說,其初始設計始於條約時代,因此其最初的設計排水量只有三萬五千噸,而建成時的標準排水量高達四萬一千噸。

也就是說,“俾斯麥”級在建成的時候,比初始設計增中了百分之十二。

問題是,“俾斯麥”級的艦體結構根本就沒有在後期設計中做太大的改動,畢竟這麼做的話會導致設計工作量成倍增長,從而使設計時間大幅度延長,而帝國海軍根本不可能等上幾年再建造快速戰列艦。

由此就導致了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即“俾斯麥”級的儲備浮力嚴重偏低。

在建成之後,這個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即在試航的時候,如果達到滿載排水量,其幹舷高度比海軍的最低要求還低了一米多,造成艦面嚴重上浪,對四座主炮炮塔、特別是設置在水平甲板上的兩座炮塔的影響非常嚴重。

按理說,應該爲“俾斯麥”級減重。

問題是,帝國海軍不但沒有爲“俾斯麥”級減重,反而在其正式服役之後的幾次大改與大修中大幅度增加了其排水量。比如,增加了一層厚度爲五十毫米的露天甲板,導致排水量增加了一千多噸。又比如,增加了數十門高射炮,導致排水量增加了數百噸。結果就是,“俾斯麥”號在出海的時候,根本不可能裝滿所有油艙,其最大續航力由最初的八千五百海里銳減到了六千海里以內。

通過減少載油量,能夠降低排水量。

只是,減少載油量無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主要就是,油艙都在水線以下,而增加的重量全在水線以上。

說得簡單一些,“俾斯麥”號的穩定性很不理想。

可以說,嚴重超載、以及穩定性不佳,纔是“俾斯麥”號在彈藥庫大爆炸之後迅速沉沒的罪魁禍首。

戰後,有人用計算機做了模擬試驗,得出的結論時,“俾斯麥”號在設得蘭海戰中的抗沉性能極爲糟糕,只要有兩個主要水密艙段進水、以及抽水設備遭到破壞,就算艦體沒有斷裂也肯定會沉沒。

顯然,那枚由美艦打出的炮彈,只是引發了這些問題。

當然,也必須承認,美艦的運氣非常好,不但選中了一枚最好的穿甲彈,而且正好命中了“俾斯麥”號的要害。

“俾斯麥”號戰沉,不但導致斯佩等兩千多名官兵陣亡,還導致公海艦隊失去指揮。

雖然按照規矩,此時將由“提爾皮茨”號的艦長舍爾上校(其祖父就是帝國海軍的舍爾上將)指揮艦隊作戰,但是在慌亂之中,舍爾上校並沒有立即接過指揮權,而且其他艦長也沒有反應過來。

此時,“提爾皮茨”號的處境也極爲兇險。

在之前的十分鐘裡,“提爾皮茨”號已經捱了三枚十六英寸穿甲彈,雖然只有一枚穿甲彈命中了要害部位,而且沒有造成致命損傷,但是該艦已經失去了一座主炮炮塔,右側的副炮全部喪失了戰鬥力。

所幸的是,“提爾皮茨”號沒有浪費這個機會。

在此期間,“提爾皮茨”號至少命中了“印第安納”號七次,而且至少有三次擊中了該艦的要害部位。事實上,也正是“提爾皮茨”號的兇猛火力,讓“印第安納”號提前把炮口轉移了過來。

更重要的是,“提爾皮茨”號艦體沒有遭到嚴重破壞,動力系統也沒有受損。

也就是說,如果舍爾上校下達撤退命令,至少“提爾皮茨”號能夠逃走,兩艘“沙恩霍斯特”級也有機會逃走。

問題是,舍爾上校沒有及時下達撤退命令!

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29章 一八九二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30章 始作俑者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3章 銀行集團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70章 報道第34章 戰爭之門第243章 消耗品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7章 軍事行動第43章 拖累第33章 遠東起火第46章 臨危不亂第9章 深入基層第599章 談判第621章 核時代第385章 掉隊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216章 根源第596章 關鍵點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18章 逃跑第80章 全速北上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443章 大裁軍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70章 戰火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521章 難題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34章 首敗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43章 農場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45章 特立獨行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188章 選擇第613章 反差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4章 風起雲涌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99章 別無選擇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565章 遭遇戰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55章 虛與委蛇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67章 前奏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5章 八國侵俄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75章 創造機會第91章 轉攻爲守第65章 生存競賽第67章 打就打第187章 優勢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37章 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