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

相對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優勢相當明顯。

在傳統工業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鋼鐵冶煉、火炮身管制造、裝甲板製造、車用動力與精密光學設備等領域擁有很大的優勢,不然在技術上領先於中國,也領先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比如,在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的裝甲鋼板一直領先於所有國家。爲此,中國不但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引進了相關技術,還大量採購現成的裝甲板。中國生產的第一批“東北虎”式中型坦克所使用的裝甲板就是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直接進口的,直到國內的生產線建成之後,才逐漸降低了進口量。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火炮製造技術也相當先進。比如,大戰期間,德軍坦克炮的口徑一直低於對手同期的坦克,但是在火力性能上絲毫不遜色,主要就是德軍坦克炮的身管更長,能用較小的口徑實現較大的威力。在海軍方面也一樣,德軍主力艦的主炮口徑一直不如對手,可是威力卻一點都不差,而主要的解決方法就是提高身管長度與膛壓,以求用較小的口徑獲得較大的威力。顯然,這就需要足夠先進的火炮身管制造技術,而克虜伯軍工廠最先解決火炮身管自緊技術,並且率先把這種先進的生產工藝投入使用,生產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火炮身管。

其他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優勢也極爲明顯。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蔡司公司生產的精密光學儀器。

在大戰爆發前,蔡司公司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設備生產企業,涉及到了軍用與民用的各個領域。戰前,蔡司公司生產的放大鏡、望遠鏡、潛望鏡、顯微鏡、天文望遠鏡、乃至狙擊步槍上使用的光學瞄準鏡賣到了四十多個國家,而其軍用光學設備,甚至出售給了美國與英國。

大戰初期,美軍狙擊步槍使用的瞄準鏡全部來自蔡司公司。

直到大戰結束。中國的軍用光學設備都有百分之六十直接從蔡司公司採購,另外百分之四十也是由國內與蔡司公司合作的企業提供。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光學設備。

衆所周知,狙擊步槍上的瞄準鏡,實際上就是一具高精度的望遠鏡,而其關鍵就是其玻璃鏡頭。除此之外,幾乎每一件主要裝備上都有光學設備。比如,坦克的瞄準鏡。實際上就是放大了的望遠鏡,而一些較爲先進的瞄準鏡還有自穩定系統。又比如。轟炸機能夠在數千米的高空準確投下炸彈,需要轟炸儀,而轟炸儀的核心是一部轟炸瞄準設備,其最關鍵的部件依然是光學鏡頭。再比如,潛艇上使用的潛望鏡,實際上也是望遠鏡,而且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即便是大型戰艦上。其光學瞄準設備有是望遠鏡,其核心同樣是鏡頭。還有指揮官上的望遠鏡,同樣是光學設備。

要知道,大戰中,很多軍官做夢都想得到一部蔡司公司的望遠鏡。

當然,換個角度,能夠更清楚的知道這家公司的重要性。

英國戰敗之前,美軍曾經對蔡司公司的所在地進行過三次大規模轟炸,而且重點轟炸了其生產車間,希望以此降低蔡司公司的光學鏡頭產量。可惜的是。這三次大規模轟炸產生的作用很不明顯。後來,英國皇家空軍也出動轟炸機,對蔡司公司的生產車間進行了五次以上的夜間轟炸。只是,到這個時候,蔡司公司已經轉移了主要生產部門,而且不僅僅集中在夜間生產,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效果依然不夠理想。在這八次轟炸中,美英總共損失了上百架轟炸機與數百名空勤人員。所換來的結果。只是迫使蔡司公司把生產車間分散轉移,在更多的地方開辦工廠。到英國戰敗的時候,蔡司公司的產量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大戰爆發前提高了百分之四百。

從某種意義上講,蔡司公司提供的光學設備比克虜伯公司提供的火炮都要重要。

原因很簡單。整個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同盟國集團,只有蔡司公司能夠生產出高精度光學設備,而能夠生產火炮的不僅僅是克虜伯公司,哪怕克虜伯公司生產的火炮是最好的,卻不是無可替代。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蔡司公司爲戰爭做的貢獻,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中,絕對能夠排名前十,與克虜伯公司、波舍爾公司(即後來的保時捷公司)、寶馬公司(在大戰期間所生產的航空發動機,佔到了德軍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且廣泛提供給中國、意大利、荷蘭等盟友)、梅塞德斯公司(Bf109戰鬥機的生產廠商,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大戰期間最主要的戰鬥機製造商,而後來與奔馳公司合併,組建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梅塞德斯奔馳公司,只不過已經不再生產戰鬥機了,而是以生產汽車爲主)、德意志鋼鐵聯合集團(德意志第二帝國規模最大、全球規模第三的鋼鐵企業,在戰爭期間以生產裝甲鋼爲主,其產量佔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總量的百分之八十)、西門子公司(在大戰期間以生產電氣設備爲主,主要產品是電臺與雷達)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帝國大企業並列。

可以說,依靠數十年的積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傳統工業領域的優勢非常明顯。

當然,即便是在新興工業領域,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部分行業中擁有優勢,甚至是較爲明顯的優勢。

比如,在新興的電子工業領域,西門子公司就走在世界前列。

雖然雷達不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誕生的,但是到大戰結束的時候,西門子公司卻生產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高射炮火控雷達,並且普遍裝備德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防空部隊也率先進入了雷達時代。

當然,這與英國戰敗有很大的關係。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德軍在佔領英國本土的時候,獲得了大量從事雷達研製工作的技術人員,還獲得了英國企業的主要科研成果。西門子公司能在大戰期間製造出具有一定自動化控制能力的炮瞄雷達,與這些英國的技術人員、以及獲取的資料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有決定性的關係。

除了雷達,西門子公司還率先開始研製電子計算機。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中國軍方也在該領域做了努力,只是國內企業是技術基礎過於薄弱,加上投入資金有限,所以沒有取得成果。

在一九四六年,西門子公司就製造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當然,這種計算機與後來普遍服務於各個領域的計算機很不一樣,不但運算能力差,還非常龐大,整臺計算機佔用的空間高達上百立方米,運行時的耗電量超過了一萬千瓦,而運算速度只有每秒三萬次。

只是,跟以往的任何一種機械計算設備相比,其性能都足夠強大了。

在其他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優勢也很明顯。

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帝國聯合制藥集團”率先獲取了抗生素的批量生產工藝,並且開始大批量生產這種劃時代的藥物。在大戰期間,抗生素在德軍中率先廣泛使用,至少有三百萬德軍傷員因此受益。可以說,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抗生素,那麼德軍將爲這場戰爭付出更大的代價。

又比如,寶馬公司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噴氣式發動機,而德軍也率先以該發動機爲基礎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雖然這種代號Me262的噴氣式戰鬥機在大戰期間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其量產的時候,英國即將戰敗,而其較短的航程,又使其無法參加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至於保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領空,則因爲英國戰敗,已經不存在這樣的作戰機會了。但是從航空技術的發展方向來看,德意志第二帝國無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當時中國空軍投資研製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因爲動力系統不過關,還處於設計階段,根本沒有能夠在大戰期間完成首飛。

再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國率先研製出了火箭、或者說是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並且率先用於實戰。與噴氣式戰鬥機一樣,德軍的導彈在大戰期間也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開始量產的時候,英國即將戰敗,僅在英國戰敗之前發動了幾次毫無效果的導彈攻擊,但是這是世界上最初的導彈,而中國根本就沒有類似的裝備開發項目,美國秘密研製的彈道導彈也沒能在大戰期間完成。

除了導彈,德軍在彈藥制導領域也有足夠大的優勢。

當然,前面提到的這些,都比不上一項技術,一項足以改變人類文明面貌的技術。

在顧祝同前往柏林之前,馮承乾專門叮囑過,讓他務必搞清楚德軍在該技術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應該設法獲取一些關鍵技術資料,最好能夠與參與該技術研發工作的科員人員有直接交流。

這項技術,就是核技術。未完待續。。

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16章 目的地第89章 聯合進攻第112章 找事做第167章 前奏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144章 大老闆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72章 聲東擊西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12章 找事做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383章 轉折點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31章 外交家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524章 能源第434章 攻擊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21章 新賽場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12章 找事做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73章 別無選擇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97章 秘密潛入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46章 核裁軍第14章 戰鬥力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78章 新任務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44章 大老闆第83章 前仆後繼第184章 大選第37章 後遺症第419章 矛盾第198章 回家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60章 幸運兒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91章 棟樑之才第101章 遠戰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32章 轉折點第25章 再接再厲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47章 不怕死第245章 駕駛員第497章 苦戰第343章 惡仗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143章 農場第53章 倒計時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23章 空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