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

白止戰在參觀“淮河”級的時候,造船廠的技術員重點介紹了無線電近炸炮彈。

爲了測試這種新式彈藥,帝國海軍早就把1艘配備有130毫米與80毫米高射炮的遠洋巡洋艦改成試驗艦,主要就是對配備的高射炮進行必要改裝,使其能夠直接使用無線電近炸炮彈。

至於測試目標,也就是一些遙控飛機。

結果表明,無線電近炸炮彈的主要價值體現在遠程攔截當中。

簡單的說,當交戰距離在5到15千米之間的時候,無線電近炸炮彈能更加有效的攔截來襲敵機。由此帶來的最大好處,其實逼迫敵機在進入攻擊距離之前散開,從而無法有組織的對航母發起攻擊。

僅此一點,就足夠讓無線電近炸炮彈獲得海軍青睞。

根據帝國海軍做的統計,在此之前的戰鬥當中,航母遭到的打擊,幾乎全都來自集羣式攻擊。

換句話說,單獨發起突擊的敵機對航母構成的威脅微乎其微。

此外,攔截一架敵機肯定比攔截一羣敵機容易得多。

當交戰距離縮短到5千米的時候,130毫米高射炮因爲射速不夠,導致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哪怕使用無線電近炸炮彈,命中率也不太高。因爲裝填程序更復雜,所以反到會降低作戰效率。

當交戰距離縮短到3千米的時候,80毫米高射炮使用無線電近炸炮彈的效果也會明顯降低。

也就是說,對付逼近的敵機,依然得靠40毫米與20毫米機關炮,通過密集彈幕來殺傷敵機。

正是如此,在大型巡洋艦上,80毫米高射炮取代了130毫米高射炮。

準確的說,是替代。

因爲艦隊官兵強烈反對,所以在建造當中,臨時對設計方案做了修改,保留4座雙聯裝130毫米副炮,準確說是高平兩用炮。

只是,80毫米高射炮的數量增加到32門,也就是16座雙聯裝炮塔。

此外,40毫米機關炮也達到驚人的72門,總共18座4聯裝的炮位。

有趣的是,反到是20毫米機關炮的數量減少了一大半,僅保留22門,此外可以按需要增加4到8門。

這裡,涉及到另外一種還沒有正式裝備的新式防空武器。

在實戰中,帝國海軍早發現,在近距離防空作戰中,什麼精度啊、威力啊,都沒有射速重要。

絕大部分時候,其實是依靠彈幕攔截敵機。

關鍵只有一個:在激烈的戰鬥中,哪怕是最優秀的炮手也未免會緊張,而且反應速度未必跟得上。

絕大部分時候,炮手其實是概略瞄準,也就是在發現敵機後立即開火。

至於瞄準,那是在開火之後。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高射炮得有足夠高的射速。

問題就在這裡。

提高高射炮的射速,那可不是一般的困難。

像20毫米這樣的小口徑高射炮,還稍微好辦一點,只要解決了供彈問題,再使用加重炮管,就能達到每分鐘600發以上的射速,而且持續開火時間超過10秒,在實戰中已經夠用了。

只是,口徑再大了一些的話,問題就會變得非常的複雜。

比如廣泛裝備各國海軍的40毫米高射炮,限制射速的,其實並不是炮管過熱,是炮彈太重,供彈機構跟不上!

傳統解決辦法簡單粗暴,也就是把幾門高射炮並聯安裝,通過增加高射炮的數量來提高火力密度。

四聯裝已經是標準配備,布蘭皇家海軍甚至有八聯裝的版本!

只是,這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關鍵就是,戰艦上的空間非常的寶貴。

帝國海軍的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佔用的甲板面積,跟雙聯裝80毫米高射炮差不多,相當於雙聯裝130毫米高射炮的百分之七十,系統全重更達到了20噸,因此其使用範圍與配備數量都受到嚴格限制。

即便是快速戰列艦,配備的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也在60門左右。

再多,不但沒地方安裝,還會導致戰艦的重心升高。

就是因爲太大太重,很多在戰前建造的驅逐艦,使用的是雙聯裝版本,沒有配備四聯裝版本。

對於小口徑高射炮來說,炮管過熱依然是頭號難題。

就拿帝國海軍的20毫米高射炮來說,最新型號的設計射速已經達到每分鐘900發,戰鬥射速卻不到每分鐘150發,主要就是就在持續射擊的時候,炮管很快會過熱,因此只能進行短點射。

至於多聯裝20毫米機關炮,沒什麼意義。

道理也很簡單,20毫米機關炮在問世的時候,其實是用來取代13毫米重機槍,射程與射高都很有限。

在實戰中,20毫米機關炮的主要價值是對付漏網之魚。

關鍵還有,炮塔部署佔用的甲板面積很大,炮位部署不存在這個問題。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纔想到通過增加炮管數量來提高射速的辦法。

要說的話,就是採用加特林原理的機關炮。

只是,因爲太複雜,而且操作控制也非常麻煩,無法由人力操控,甚至沒辦法由炮手來瞄準,必須得使用液壓或者電氣驅動,而且得配備光學輔助瞄準設備,整備質量非常高,所以研製難度非常大。

早在大戰爆發之前,帝國海軍就開始研製加特林機關炮。

最初用的是內動力原理,也就是由炮彈發射時產生的火藥氣體來驅動炮管,不需要外接電源。

在完成了概念設計之後,帝國海軍放棄了這套更容易實現的方案,選擇了研製難度更高的外動力模式。由電機驅動炮管旋轉,並完成裝彈、擊發與退膛等一系列動作,從而能更有效的控制射速。

因爲研製難度太大,所以到目前也就只有幾門樣炮。

最關鍵的問題依然是小型化。

按照介紹,試製那幾門樣炮,最輕的一套有12噸,而且佔用甲板面積相當於一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同樣的質量,以及同樣的甲板面積,能夠密集部署10多門20毫米機關炮了。

顯然,一套加特林機關炮的作戰效率,肯定比不上10幾門20毫米機關炮。

此外就是,20毫米炮彈確實差了一些,不但射程短、射高低,對飛機的毀傷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特別是對付大型飛機,比如重型轟炸機,20毫米炮彈往往無法達到1發或者數發致毀的效果。

此外,可靠性也是個大問題。

按照技術人員介紹,只要解決了可靠性問題,再把整備質量降低30%左右,就有往獲得海軍採購。

如果可以的話,或許會選一種新口徑,比如介於20毫米與40毫米之間的30毫米。

等到那個時候,恐怕就只有兩種口徑的高射炮。

只是,那一天會在什麼時候到來,沒有人知道。

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116章 急也沒用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189章 乾着急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76章 煎熬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547章 突發事件第202章 釋懷第101章 負重前行第212章 大國造的風采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300章 哥斯拉第247章 變化萬千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92章 防空截擊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541章 返航第142章 來自北面第82章 不謀而同第163章 神之轉向第588章 新時代第576章 戰略欺騙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54章 南環計劃第7章 無知無畏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95章 驚天計劃第400章 誤判敵情第502章 紐蘭軍隊的反擊第32章 犯規搶跑第18章 論功行賞第89章 進退兩難第337章 敵人的雷達第195章 發飆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22章 遠赴他鄉第19章 一驚一喜第83章 不期而遇第255章 三杯茶第625章 關鍵證據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67章 犀利無匹第45章 傷離別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566章 放下心來第209章 感情牌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1章 平民軍官第495章 大局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631章 解脫第640章 暢談第21章 導彈威脅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第27章 年終歲末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219章 滿目瘡痍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27章 年終歲末第23章 陸戰之王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44章 進退兩難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39章 內憂外困第151章 聲東擊西第494章 等待消息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300章 哥斯拉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6章 傷亡慘重第83章 不期而遇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222章 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