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必不可少

在參戰這個問題上,意見還比較統一,即政府官員與軍方將領都認爲,在全球大戰已經爆發的情況下,梵羅國肯定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就算現在拖着不參戰,最後依然要參與跟樑夏帝國的戰爭。

只是,在何時參戰的問題上,卻出現了較爲明顯的分歧。

有趣的是,主張儘快參戰的是那些不懂軍事的政府官員,反到是軍方將領希望拖上一段時間。

前者的理由很簡單:梵羅國需要紐蘭共和國的支持。

至於後者,也只強調了一點:如果紐蘭共和國沒有按承諾在近期參戰,梵羅國將單獨面對樑夏帝國的憤怒。

顯然,以梵羅國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戰勝樑夏帝國。

如果紐蘭共和國是在利用梵羅國,借梵羅國打擊與削弱樑夏帝國,遲遲沒參戰,梵羅國就很有可能被樑夏帝國攻滅,而梵羅國做出的犧牲都是在爲紐蘭共和國的利益服務,成了紐蘭共和國稱霸的墊腳石。

爭論的焦點就在這,紐蘭共和國會不會在近期參戰。

幾個小時,雙方都據理力爭。

別看政府官員全都是伶牙俐齒的政客,在這場爭論當中,卻沒有佔到便宜。

軍方將領不是笨蛋,一直在反覆強調一個關鍵問題。

紐蘭共和國還能在戰場外呆多久?

在大陸戰場上,東方集團剛剛發動了戰術反擊。雖然在調整兵力部署之後,西陸集團已經穩住了戰線,西駱沙的大軍也重新發動進攻,先頭部隊已經推進到新羅西斯克與阿斯特拉罕的郊外,但是誰都看得出,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不然西陸集團肯定沒辦法在年內攻滅東駱沙。

從戰略的角度上看,西陸集團其實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

按照軍方將領推測,哪怕是西陸集團全力以赴,也只能堅持兩年,然後就會被東方集團擊敗。

要想扭轉戰局,唯一的辦法,其實是開闢第二戰線,讓樑夏帝國分兵。

當然,梵羅國在南方次大陸發動戰爭,能夠起到類似的效果,只是不會很明顯,畢竟梵羅國能夠威脅的是巴鐵。以梵羅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空軍,對隔着無極高原與東南地區的樑夏帝國,幾乎是無能爲力。

言外之意,梵羅國參戰,對牽制樑夏帝國幾乎沒有幫助。

那怕攻滅巴鐵,因爲梵羅國海軍不值一提,紐蘭共和國又沒法派海軍來梵炎洋,所以對整體戰局沒有多大影響。

那麼,就只能由紐蘭共和國來開闢第二戰場了。

從戰略的角度來說,也就只有東望洋,具有足夠巨大的價值,能逼迫樑夏帝國從大陸戰場上分兵。

波沙灣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

聯軍已經發動地面進攻,雖然還在兩河國南部地區鏖戰,沒向北推進,但是兩河國戰敗已成定局。

按照軍方將領做的推測,也就一個月到兩個月,聯軍就能推翻侯賽因政權。

關鍵還有,波伊國至今按兵不動。

之前就有情報,波伊總統已經多次拒絕紐蘭總統特使提出的參戰請求,表示不會單獨向樑夏帝國開戰,更不會在沒有其他盟國參與的情況之下,爲了曾經的夙敵,向另外一個強敵開戰。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自身安全沒受到威脅,波伊國就不會爲了兩河國參戰。

顯然,這擺明了是要紐蘭共和國採取實際行動,而不是把盟國頂到前面當盾牌。

要拯救兩河國,只能是紐蘭大軍。

從軍事層面看,只有紐蘭共和國正式出兵,哪怕只是派空軍過來,波伊當局纔會正式向樑夏帝國宣戰。

當然,還有東望洋。

要說的話,當前的局面,已經是戰後幾十年來,對紐蘭共和國最利的,已經到收復霍瓦依羣島的絕佳時機。

即便在當初的波伊戰爭時期,樑夏帝國在東望洋上的兵力都沒有現在這麼羸弱。

別看在東望洋上有5艘航母,可是僅3艘大型航母在霍瓦依羣島那邊,另外的2艘超級航母在西南東望洋。

更加重要的是,這2艘超級航母屬於機動部隊,而且主要是面對梵炎洋。

也就是說,如果南方次大陸這邊爆發戰爭,這2艘超級航母就會被派往梵炎洋,而留在東望洋的就只有3艘大型航母了。

相對而言,紐蘭海軍能在半個月之內,把部署在東望洋的航母增加到5艘!

如果算上背靠本土,紐蘭海軍在霍瓦依羣島方向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這個時間窗口不會一直存在下去!

從當前的局面來看,最快一個月之後,擊敗兩河國之後,樑夏帝國就能通過增加部署在巴鐵的航空兵,就能夠用一支艦隊封鎖梵羅國,在東望洋上保持5艘航母,從而保持足夠的兵力。

哪怕沒有在1個月內戰勝兩河國,樑夏海軍也會在2個月後,獲得2艘完成維護保養的大型航母。

到時,仍然能在東望洋保持5艘航母。

半年之後,隨着封存的航母重新投入使用,以及大修的航母重新入列,樑夏海軍的實力將達到開戰後的第一個高峰。

擺在紐蘭共和國面前的現實非常殘酷。

錯過這個時間窗口,就再也別想奪回霍瓦依羣島了!

霍瓦依羣島又不是大陸,土著居民總共不到10萬,也許再過幾十年,就都成了樑夏帝國的臣民。

此外,還有西南東望洋,也就是奧國。

在上次大戰的後期,也就是布蘭王國戰敗之後,樑夏帝國就出兵奧洲,控制了這塊原本屬於布蘭王國的殖民地。

嚴格說來,奧國當時在名義上依然是布蘭王國的附屬國,只是擁有自治權。

不說別的,奧國的國家元首,即總督,依然是由布蘭王國的國王任命,而且奧國在法理上屬於布蘭王室的海外領地。

在獲得了實質性的獨立之後,總督就只是一個象徵,大權掌握在總理手上。

因爲布蘭王國已經戰敗,而且紐蘭共和國也喪失了在東望洋上發動反擊的能力,連東望洋艦隊都全軍覆滅,所以在樑夏帝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奧國當局做出了理智選擇,向樑夏帝國投降。

問題,就出在這裡!

在策劃投降的時候,奧國的那些政客,不知道是腦袋進了水,還是哪根腦筋搭錯線,竟然要公開投降。

按戰後的解釋,奧國領導人希望通過公開投降,爭取更多的優待條件。

比如,確保奧國在戰後依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會因爲戰敗而淪落成爲樑夏帝國的殖民地。

這下,麻煩就大了。

在東望洋艦隊覆滅之前,當時的紐蘭聯邦向奧國派遣了約200萬兵力,並且負責奧洲的防禦。

顯然,這些紐蘭軍人並不想投降!

結果就是,在奧國當局宣佈投降之後,駐紮奧國的紐蘭軍隊迅速出擊,控制了包括首都本爾墨與頭號港口尼悉在內的所有大城市。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樑夏帝國只能推遲進軍奧洲的行動,而且用戰略轟炸取代。

所幸的是,幾個月之後,紐蘭聯邦就爆發內亂,華萊士逃離本土,去了霍瓦依羣島,而東望洋艦隊隨後就向華萊士效忠。

如果再拖上幾個月,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樑夏帝國才奪取與控制了奧洲。

雖然最後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奧洲,但是在最爲關鍵的問題上,一直就存在爭議,樑夏帝國在奧洲的統治權是否合法。

如果是靠戰鬥打下來的,自然不存在任何疑問。

關鍵就是,樑夏帝國是在由華萊士爲首的紐蘭聯邦政府下達命令,也就是紐蘭駐奧軍團投降之後,才佔領奧洲,並且獲得統治權,而華萊士下達的投降命令是否合法,那就存在疑問了。

不管怎樣,現在全球承認的是紐蘭共和國,當時的華城政權。

正是如此,在戰後幾十年裡,紐蘭共和國一直沒有跟現在的奧國當局建立外交關係,甚至沒有承認當今的奧國政權。

此外,奧國前政權的流亡政府也一直存在,而且就在紐蘭共和國紮根。

不過,最爲關鍵的,仍然是樑夏帝國在奧洲推行的移民政策。

在上次大戰結束的時候,準確說是在遣返了所有的紐蘭軍人,以及所有在戰爭中涌入的非法移民,比如大約400萬狹夷難民之後,奧國人口總共還不到2500萬,而且基本上全是西方殖民者的後裔。

現在,奧洲的人口已經超過7000萬!

關鍵還有,西方殖民者的後裔就只有3500萬,自然增長了大約1000萬,另外的3500萬人當中,有大約2500萬來自樑夏帝國、高巨王國與狹夷皇國等東方國家的移民,還有大約500萬來自東南地區,另外的500萬來自南方次大陸,其中僅僅是來自巴鐵的移民就有大約350萬。

如同潮水般涌入的移民,成爲了奧國在戰後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要說的話,人口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

只是,這同樣改變了奧國的人口結構。

雖然以殖民地後裔爲主的西方人,依然是奧國的第一大種羣,但是佔比已經低於能夠發揮主導權需的50%,而其他移民,特別是東方移民,佔比已接近40%,在奧國的政治體系中擁有很高的發言權。

有趣當時,在這2500萬東方移民中,樑夏帝國的移民反到不多。

按非官方統計數據,奧國的樑夏移民總共還不到600萬,按人口爲準,只算是奧洲的第五大種羣。

樑夏移民不多,主要是沒有多少人願意來奧國,畢竟樑夏帝國本身就足夠強大。

只是,這500多萬樑夏移民處於奧國社會金字塔的最頂端。

很多人都認爲,因爲樑夏帝國的是上次大戰戰勝國,而且在戰後佔領奧洲,所以樑夏移民能獲得很多優待,自然能在戰後的奧國處於統治地位。實際上,樑夏移民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勤勞。

這也是東方移民的共同特點。

比如大約1200萬狹夷移民,就是依靠勤勞與肯吃苦的幹勁,不但在奧國是人口居於第二的種羣,而且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高巨王國的移民也差不多,都依靠吃苦精神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

其中,狹夷移民最特殊。

戰後,第一批來奧國的狹夷移民,更像在“安置”難民,或者說兌現當初對狹義勞工許下的承諾。按照不完全統計,只是以“自願”原則接收樑夏帝國安置政策而來到澳洲的狹夷移民就超過300萬。

正是如此,奧國成了狹夷皇國在戰後最主要的貿易對象與移民目的地。

這也造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奧國的社會結構不可避免的被撕裂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舊移民與新移民的矛盾早已經變得不可調和。

當然,這也是紐蘭國務卿提到的,會在參戰之後出兵西南東望洋,還有很大把握控制奧洲的原因。

可問題是,樑夏帝國絕不會坐等奧洲發生內亂。

隨着全球大戰爆發,樑夏帝國必然向奧國增兵,或者讓奧國組建更多軍隊,並且靠軍隊維持秩序。

毫無疑問,奧國的軍事力量,必然是以新移民爲主。

此外,陸軍擴軍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

等到幾個月後,樑夏帝國增強了對奧洲的控制力度,紐蘭共和國就不可能那麼順利的拿下奧洲了。

強攻奧洲?

顯然,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紐蘭共和國與奧洲隔着半個地球,別說紐蘭海軍還不夠強大,哪怕已經是全球第一,只是超過了2萬千米的保障線,就能讓紐蘭軍隊望而卻步。相對的,樑夏帝國的奧洲的補給線不到1萬千米,負擔輕得多。

由這幾個問題,就不難看出,如果紐蘭共和國打算採取行動,就必須抓緊時間,在近期參戰。

那麼,再等幾個月,又有何妨呢?

至於紐蘭國務卿的威脅,也就是梵羅國後參戰的話,會失去紐蘭共和國的支持,簡直就是在放屁。

如同梵羅國需要紐蘭共和國的支持與援助,紐蘭共和國同樣離不開梵羅國。

不跟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結盟,紐蘭共和國憑什麼去挑戰樑夏帝國?

哪怕在這場戰爭中取勝,以3億多的人口規模,紐蘭共和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在戰後稱霸全球。

能夠幫助紐蘭共和國坐上霸主寶座的,只有梵羅國!

即便是在短期,或者說軍事戰略,紐蘭共和國也需要梵羅國。

只要紐蘭領導人還想取得這場大戰的勝利,哪怕只是有限的勝利,比如奪回被樑夏帝國霸佔的霍瓦依羣島,那也需要梵羅國的支持與協助。如果沒有梵羅國支持,紐蘭共和國連半點勝算都沒有!

那麼,還有什麼理由急着參戰呢?

第79章 黃蜂的毒刺第70章 突突突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301章 錯亂的步點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14章 各取所需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33章 流派之爭第176章 這是幻覺嗎第312章 不再等第235章 決戰時間第230章 別的可能第139章 前出掩護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465章 表決心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235章 決戰時間第250章 問策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6章 傷亡慘重第449章 等待機會第604章 皇權與相權第484章 傳統盟友第62章 再相逢第18章 論功行賞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263章 老交情第455章 遠征艦隊挨炸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447章 開始第82章 不謀而同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48章 大戰爆發第62章 低空之虎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142章 福兮禍兮第159章 陡然生變第37章 地面部隊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577章 會師第499章 層層設防第312章 不再等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7章 無知無畏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64章 風雲際會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74章 全面退守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27章 懸而未決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68章 疑慮重重第32章 停戰協議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248章 忍耐第184章 無解之局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69章 戰術反擊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52章 地面反擊第358章 趕盡殺絕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6章 情報頭頭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216章 再遇張小卿第587章 運氣因素第79章 佯攻行動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615章 崩潰的王國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76章 煎熬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83章 不期而遇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182章 噩耗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