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獨門絕技

雖然折騰了好幾個小時,才完成起飛前的準備工作,但是在滑上跑道,兩臺發動機啓動之後,一切就變得很簡單了。

不管怎樣,“暗夜鳳凰”問世的時間比SR-71A晚了幾年,採用了一些在SR-71A服役之後纔出現的新技術,而且帝國的航空技術比紐蘭共和國先進許多,因此“暗夜鳳凰”的總體性能明顯超過了SR-71A。

最有代表性的,其實就是發動機。

“暗夜鳳凰”採用的PC-220,在本質上跟SR-71A的J-58-1一樣,都是第一代變循環發動機,而且均針對高空高速飛行做了優化。除了最大加力推力達到驚人的220千牛之外,最爲主要的區別,其實是跟發動機同樣關鍵,甚至可以說更加重要,決定了最快飛行速度的燃油裝載與輸送系統。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氣動加熱。

雖然“暗夜鳳凰”的巡航飛行高度在25000米以上,這已經是平流層頂部,基本到了中間層,空氣非常的稀薄,但是以3馬赫的速度飛行,與空氣摩擦所產生的熱量,即常說的氣動加熱問題依然很嚴重。

爲此,“暗夜鳳凰”與SR-71A都大量採用高溫性能更好的鈦合金。

在10多年之前,加工鈦合金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但成本高,而且成品率也低得嚇人。

只是,鈦合金同樣頂不住3.5馬赫速度下氣動加熱產生的高溫。

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迢曼帝國聯合西駱沙研製的3倍音速截擊機,即MIG-25採用了一個很粗暴,不過非常管用的辦法,用高溫性能更好,不過也更加笨重的不鏽鋼製造溫度駐點部位的零部件。

顯然,帝國的設計師沒采用這種野蠻手段。

與紐蘭共和國的飛機設計師一樣,帝國的設計師也盯上了變循環發動機必須使用的低溫燃料。

其實,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

正是因爲採用變循環發動機,或者說變循環發動機必須使用低溫燃料,才能在不使用不鏽鋼的情況下,通過基於燃油輸送系統的散熱系統解決氣動加熱所產生的問題,從而達到設計的飛行速度。

不然的話,就算是帝國的飛機設計師,也只能選不鏽鋼。

此外,也就是沒有變循環發動機可用,MIG-25纔不得不使用不鏽鋼。

關鍵,其實就是燃油儲存與輸送系統。

與SR-71A一樣,“暗夜鳳凰”的機體會因爲氣動加熱而變長,從而導致機體內部的管線形變移位。

因爲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所以紐蘭的設計師只能選擇性失明。

簡單的說,就是不管漏油的問題。

結果就是,SR-71A在起飛前後處於“漏油”狀態,需要在起飛之後進行空中加油。爲了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通常安排在萬米高空進行,從做了特別改進的大型加油機那獲得幾十噸特種燃油。在完成加油之後,SR-71A會以最快速度爬升到巡航高度,並一直以較快的巡航速度飛行。

在達到巡航速度後,也就是氣動加熱的影響顯現後,SR-71A纔不會繼續漏油。

顯然,這也是一種很粗暴的解決辦法。

不同的是,帝國的設計師利用最先進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

製造輸油管滑動球閥接頭的,是至今都沒有對外公開的特種記憶合金!

唯一能肯定的,這種記憶合金必須耐高溫。

此外,“暗夜鳳凰”的油箱是由可塑複合材料製成。

這種材料不算新奇,最新產品已經用在了包括“戰-11B”在內的衆多戰鬥機上,但是用在“暗夜鳳凰”上的必須能承受高溫。導致的結果就是,油箱的使用壽命僅10次,即每飛行10次就得更換全部內部油箱。

其實,也就是憑藉這些先進技術,“暗夜鳳凰”才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飛行性能。

關鍵就是,在起飛之後,一般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不存在漏油的問題,自然不需要多此一舉。

只是,這次不一樣。

兩架“暗夜鳳凰”在起飛後,都要跟早已升空,在南面500多千米之外的萬米高空待命的加油機匯合。

主要就是,此次任務的飛行距離超過了“暗夜鳳凰”的最大航程。

依靠7500千米的最大航程,“暗夜鳳凰”能夠執行幾乎所有戰略偵查任務,比如從烏木島直飛加勒比北部的庫巴島。

兩地的距離高達7000千米。

其實,這也是在研製“暗夜鳳凰”的時候,帝國空軍的戰略偵察機所面對的最遠的一條航線。

要說的話,這也是7500千米最大航程的依據。

只是,現實情況肯定比設計時參考的理想情況複雜。

此次任務,是從基斯海軍航空站起飛之後,飛到中轉島的北部與東北海域,在完成偵查任務之後,再飛往西南東望洋的努美阿島,航程接近9000千米,而且中途沒辦法進行空中加油。

此外,在中轉島的南面,沒有能讓“暗夜鳳凰”降落的機場!

在管島的東邊,跑道足夠長,而且達到了甲級標準,也就是鋪裝標準足夠的高,能夠承受特種飛機降落產生的強大沖擊力的機場,其實就只有4座,除了基斯海軍航空站,以及烏木空軍基地外,另外兩座分別在霍努島與約頓島上。在紐蘭共和國參戰後,這兩座機場都遭到了重點轟炸。

其實,所有的4座甲機機場都遭到了轟炸。

所幸的是,紐蘭軍隊依靠的肯定是幾年之前的情報。

基斯海軍航空站在3年前才進行擴建,其實是修繕,然後順帶重新鋪裝了跑道,使其達到了甲級標準,而在此之間,這座機場都是準甲級,只能支持戰略運輸機,無法爲特種飛機提供服務。

此外,在此期間興建了幾座大型機庫。

關鍵就是,全都是恆溫機庫!

這可是真正的高檔玩意。

在“攻-11”誕生之後,空軍才修建了第一座恆溫機庫,或者說只有隱身攻擊機需要在恆溫機庫裡面進行維護保養。

主要就是,隱身塗料太嬌氣,而且很容易損壞。

在理論上,“攻-11”每飛20次就要重新“裝扮”一番,重新刷一遍隱身塗料,而且每次飛行後都要修補。

正是如此,在主要的空軍基地裡都有恆溫機庫。

在這方面,海軍也沒有落後。

雖然沒有采購空軍的“攻-11”,而且就算買了也無法使用,“攻-11”那糟糕的低速性能根本就上不了航母,但是海軍投資研製的,擁有最高優先權的“攻-12”已經進入到原型機試飛階段。

“攻-12”也是隱身攻擊機,同樣採用了隱身塗料。

顯然,在正式裝備之前,準確說是在試飛階段,肯定要考慮到海軍所面對的各種複雜的作戰環境。

其中包括高緯度地區的海洋環境。

顯然,基斯海軍航空站就是這類環境。

關鍵還有,基斯島遠離帝國本土,而且只有1000多名居民,還全都居住在由海軍管理的小鎮上。

也就是說,泄密的概率更低。

要說的話,空軍選擇把“暗夜鳳凰”部署到烏木島,也與此有關。

烏木島比基斯島更荒涼,只有421名本土居民。

按海軍的安排,“攻-12”將到基斯海軍航空站進行驗收測試飛行,也就得在此修建恆溫機庫。

也就是這幾座恆溫機庫爲部署“暗夜鳳凰”提供了方便。

主要就是,足夠大,而且內部設施與設備一應俱全。

顯然,紐蘭軍隊並沒有獲得準確情報,不清楚基斯海軍航空站的具體情況,結果在摧毀跑道,以及主要的基礎設施之後,就沒有保持打擊勢頭,讓基地的駐軍官兵有時間修復受損的跑道等基礎設施。

其實,也跟烏木空軍基地恢復了部分運作能力有關。

在10月5日,駐軍修復了一段跑道之後,空軍向烏木基地派遣了20架“戰-10C”,恢復了在該方向上的作戰巡邏。

此後,在攔截紐蘭轟炸機的行動當中,這些“戰-10C”表現得非常積極。

要說的話,“戰-10”本身就是空優戰鬥機。

雖然在實戰中,“戰-10”往往被派去執行“扔泥巴”的攻擊任務,但是在最初,空軍想要獲得的是空優戰鬥機。

簡單的說,就是比重型戰鬥機更敏捷,更適合進行格鬥空戰的戰鬥機。

其實,在設計“戰-10”的時代,各國空軍心目中理想的戰鬥機,就是這種輕巧靈活的小型飛機。

與“戰-11”相比,“戰-10”除了更小之外,幾乎沒什麼區別。

雖然最快速度只有2.0馬赫,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不需要飛得更快,哪怕是攔截來襲的轟炸機。

根據實戰經驗,在預警機指揮下,2.0馬赫就足夠完成截擊任務。

至於載彈較少,也可以忽略。

執行截擊任務,主要是通過沖擊逼迫敵人的轟炸機提前投彈,並放棄轟炸任務,而不是一定要擊落轟炸機。

這些“戰-10C”的主要價值,其實是吸引了紐蘭空軍的關注。

此後,紐蘭空軍都在重點對付烏木島,很少到基斯島這邊來。

不然的話,也沒法在此部署“暗夜鳳凰”。

因爲航程太遠,所以“暗夜鳳凰”必須在起飛之後進行空中加油。

這也是“暗夜鳳凰”的一大特色,或者說採用PC-220變循環發動機,獲得的一項有巨大價值的性能。

進入戰區之前,“暗夜鳳凰”能以相對較低的經濟巡航速度飛行。

在24000米到26000米的高度上,保持2.5馬赫的速度。

要說的話,也就是依靠相對較慢,耗油率也更低的經濟巡航速度,“暗夜鳳凰”才獲得7500千米的航程。

如果全程以3馬赫,也就是巡航速度飛行,最多就只能飛5000千米。

當然,這也跟“暗夜鳳凰”的燃油儲存與輸送系統有關。因爲沒有漏油的問題,也就不用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不過,經濟巡航速度的另外一個好處,卻很少受到重視。

能夠“超載”飛行。

在正常情況下,“暗夜鳳凰”以112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升空的時候,裝載64噸燃油,不過爲了解決氣動加熱與保持平衡,不但需要保留至少8噸的餘油,還要讓油箱空出大約五分之一。

道理也很簡單,在達到3馬赫飛行速度時,低溫燃料在受熱之後也要膨脹。

雖然體積的增幅沒有那麼大,但是相關的侍服設備,比如輸油泵對工作壓力有要求,也就需要控制油箱內部的壓力。

其實,在以經濟巡航速度飛行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浪費這寶貴的空間。

因爲超過最大起飛重量,所以得在起飛後進行空中加油,而且在燒掉多餘燃料之前,得把速度控制在2.5馬赫以內,不然就會在空中爆炸解體。這就意味着,要以經濟巡航飛行大約3000千米。

顯然,通常情況下,一次任務的飛行距離都沒有這麼遠。

憑藉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哪怕並非所有基地都達到甲級標準,也能依託部署在這些基地的加油機,所以在多數時候,偵察機在起飛後就將進入任務區域,不存在得長途轉場的需要。

只是這次,“暗夜鳳凰”的這個獨特性能有了用武之地。

從基斯島起飛,向南飛行3500千米,才進入任務航程,而這恰好就能燒掉額外搭載的燃油。

此外,任務航程總共只有2500千米到3000千米。

也就是說,在飛完任務航程之後,兩架“暗夜鳳凰”將減速,並且以經濟巡航速度飛完剩餘航程。

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9000千米的航程!

這樣一來,全程總共需要差不多4個小時。

其實,這也是最嚴重的問題。

因爲飛得太快,而且氣動加熱產生的影響特別嚴重,所以“暗夜鳳凰”沒有搭載已經用到各種作戰飛機上的數據鏈設備。除了一部不算先進的加密電臺之外,這架龐大的飛機就沒有別的通信設備了!

此外,使用的還是傳統的照相機,而不是採用CCD元件的數碼照相機。

爲了便於獲得照片,設計師爲“暗夜鳳凰”配備了專門運送膠捲的空投艙,設想在飛經帝國的軍事基地時,不需要降落,以空投方式把膠捲送出去,畢竟不是所有基地都能讓“暗夜鳳凰”降落。

雖然軍情局已經派了專業情報分析員去努美阿,空軍也積極協助配合,但是理論上,最快都要在“暗夜鳳凰”起飛之後4個小時,才能獲得此次行動的偵察情報,而實際肯定需要更多時間。

“暗夜鳳凰”執行一次任務,只是拍攝的膠捲就長達數千米。

哪怕人手充足,提前準備好沖洗設備,只是辨讀這麼多照片,就需要很多時間,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海軍對“暗夜鳳凰”不太感冒的主要原因。

只是這次,兩架“暗夜鳳凰”是最主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力量。

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58章 偷襲得手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107章 極端手段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171章 搗亂分子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549章 登門求助第49章 奔赴前沿第445章 遲到者第22章 空地聯合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40章 九天雷霆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525章 晴天霹靂第19章 龍的天空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218章 豁出去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127章 獨當一面第116章 快馬加鞭第265章 應景的第41章 動員機制第95章 危機關頭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202章 釋懷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186章 神助攻第72章 最後一炮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11章 快馬加鞭第35章 組建團隊第14章 各取所需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137章 揀來的大便宜第38章 情景設定第210章 校長的點撥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212章 大國造的風采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419章 炎海前線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151章 聲東擊西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265章 應景的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588章 新時代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5章 拳拳到肉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257章 飛來橫禍第29章 大局已定第19章 一驚一喜第64章 風雲際會第372章 拖延爲主第32章 犯規搶跑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50章 速歸第99章 半支艦隊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202章 釋懷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114章 懷疑上蒼第630章 殊榮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54章 南環計劃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21章 導彈威脅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158章 狂龍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