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欽差之人

“母親大人,大丈夫志在四方,何況區區一個雲南,孩兒又何懼之有!”一個清郎的聲音傳來。

婦人面色一聲,望向門外。

卻只見一個身着官服的青年官員走了進來。

“喲,我兒回來了!”婦人連忙上前與把拉住青年官員一陣噓寒問暖。

“見過父親大人!”青年官員滿面含笑地安撫過母親之後,來到中年官員面前,躬身爲禮。

“行了,坐吧!”中年官員舉手示意。

青年官員聽話地坐下。

“今日,聖上下旨,令你爲欽差前往雲南賑災,實乃是前所未有之事!你不覺得奇怪?”中年官員皺眉道。

“孩兒之前也很是納悶,此番爲何要派我這小小的刑部主事前往,但馬文升馬大人剛纔也已經安撫過我了,實乃是此次賑災非同小可,也與之前的一應賑災事務不同,聖上爲防派老成持重之人的話會瞻前顧後,無法實施方案,想選取年富力強之人前往,同時,也是考慮,此去雲南,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年邁之人無法承受,兩方考慮之下,才定的我!”青年官員解釋道。

“沒有其他意思?”中年官員望向青年官員。

“伯安想不出來還有何原因?”青年官員低頭想想,擡頭望着父親搖頭道。

“唉,你終究太過嫩了!”中年官員長嘆一聲,一臉的恨鐵不成鋼。

青年官員一陣愕然,難道這裡面還有說法?

“其實,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你這一年來,太過鋒芒畢露了!”

“鋒芒畢露?”青年官員一聽,並未詢問,反而陷入了沉思。

中年官員欣然地望着兒子,撫須沉吟,靜待兒子想通。

“您是說那邊務八事?”突然,青年官員擡頭望向父親。

中年官員撫須微笑,“孺子可教也!”

“真是那事!”青年官員卻是一皺眉,不解道,“孩兒陳奏邊務八事實乃是爲了邊疆安危,絕無半點私心,又怎會?”

“你今年剛剛中舉,而且你可記得,當年之事?”中年官員問道。

“當年之事?”青年官員皺眉不已,父親說得不明不白,這讓自己如何猜得出?

不由得,他將目光投向了父親。

“你可記得,當年二十二歲之時,考進士不中,李東陽李大人所說?”

“李大人?”青年官員陷入了回憶。

此青年官員全名乃是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於弘治十二年中的進士,時任兵部主事。

而上座之人卻正是他的父親王華,字德輝,號實庵,晚號海日翁。曾讀書龍泉山中,學者又稱他龍山先生,浙江餘姚人。

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進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歷任翰林院學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禮部右侍郎。

此時,王守仁也想了起來,想當年,他在二十二歲(弘治六年)之時,進士不中,李東陽對其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爲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王守仁拿起筆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們都很驚奇他的天賦才能。

王守仁擡頭望向父親,“父親,難道就是當年李閣老的一番讚許?”

“那只是誘因!”王華嘆道,“你以爲,爲何李大人那般看重於你,爲何你二十五歲那年依舊不中?”

“難道?”王守仁一陣疑惑。

“對,你當年就是太過出風頭,令人產生了逆反心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啊!當年就有嫉妒你之人就議論說,你如果來年如狀元及第,必然是目中無人。此番話落在有心之人耳中,自是有所意見。況且,李大人那般看重你,有人自是當你是他的人,故此,有人不想讓你過早入朝,做了一些手腳!”王華暴出了內幕。

“什麼?”王守仁一陣驚愕,這些事父親可從未說過。“父親,這般說來,當年您就知曉此事?那您就任由人這般對我?”

“唉!”王華長嘆一聲,“並非我不想幫你,實乃是當時朝局混亂,爲父也陷入了一些政治傾軋,自身難保,哪裡顧得過你來!況且,這些也是爲父隨後才慢慢知曉的,當時都未曾知曉此事,又談何幫你!”

旁邊的婦人輕輕拍打着王守仁的手臂,以示安慰。

王守仁衝母親感激地點點頭,憤怒之情稍加收斂。

“此番,你雖非受當年所累,但卻與你那邊務八事有極大的關係!而且,此次派人前往賑災之事也是針對的李東陽李大人!”

“這卻又關李大人何事?”王守仁有些懵地望着父親。

於是,王華就此次賑災之始末向王守仁一陣陳述。

王守仁聽了,瞪大雙目,望着王華一陣無語。

“現在你知曉了吧!此乃朝堂之爭,你只不過是一隻小雜魚,被人順手算計了!一切只因爲你之前的鋒芒畢露,被人惦記上了!而且,你以爲,這欽差之事是好事嗎?”王華提醒道。

“難道不是嗎?”王守仁反駁道,畢竟,他乃是血氣方剛之人,此前,聽得居然能夠做一任欽差,心中壯志升騰,想要大施拳腳一番,但此時卻被父親如此打擊,自是有些不憤。

“你啊!太過年輕了!”王華解釋道,“欽差欽差,也只是主導這一次這一事而已,你以爲,做完欽差之後就能夠平步青雲嗎?那是做夢!更何況,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兵部主事!不要想得太多了!”

王守仁一臉激憤道,“父親,伯安絕非貪圖富貴權利之人,此番也只是想要去雲南拯救一方百姓,做一番事業而已,即便回來後依舊是一個小小的兵部主事,伯安也絕不敢奢望憑此一事得到升遷。”

“行了,我知曉你不是貪圖富貴之人,我只是提醒你,今後要三思而行,絕不可再如此魯莽了!想那邊務八事,你以爲軍中那麼多將領,就沒有一位想出來,朝中諸公都是尸位素餐之人,也想不出來?就你聰明?”王華厲聲道。

“啊!”王守仁這下傻了,仔細回想,還真是,朝中文武大臣衆多,豈能沒人想出來,想不到,這是不可能的啊!

想想,當日自己奏陳的邊務八事:一、蓄才以備急。聚公候之子教於武學,歲擢超異之人,兵部兩侍郎更迭巡邊,擇科二三人以從,使周知虛實,則一旦有急,不患無人。二、捨短取長。邊將驍勇者,多以過失摒棄,誠使立功自贖,賢於不知地利之官。三、減軍以省費。邊將之請京軍,徒以事不濟則有所分。誠以賞京軍者賞邊卒,數萬之銳卒可立致。四、屯田以給食。三邊之戍,不輟耕農,誠使京軍分屯,各食其力,可以少息輸饋。五、行法以振威。邊將失機,立正軍法,可來軍威。六、敷恩,以激怒。兵方失利,士氣銷沮。誠恤其孤寡,室以國恩喻以報仇,則氣可憤。七、損小以全大。小有剽掠,一以爲當救,一以爲可邀,遂以疲勞致敗。今許以便宜,惟則大效而小挫不問,則我師當逸。八、嚴守以乘敝。嬰城固守,使足食足成,然後出奇制勝,所敗立於不敗之地而後能敗敵。

此奏疏一上,聖上大悅,隨即授予自己刑部主事之職,然而隨後,再無動靜,也再無人提及,這是不正常的。虧自己當時還得意洋洋,以爲乃是自已的奏陳解決了大問題。

但現在想想,還真是天真啊!王守仁望望父親,不由得有些灰心。

“想通了?”王華問道。

“是,孩兒想通了!”王守仁規規矩矩行禮道。

“好了,你提醒伯安就行了,不用如此打擊他吧!”旁邊的婦人不願意了,嗔怒地望着王華。

“母親,父親提醒得對,這番敲打,正是對伯安的愛護啊!”王守仁衝母親解釋道。

顯然,他不想父親今晚上不了牀塌!

“看,還是我兒懂事!”說着,婦人白了王華一眼。

“母親,孩兒餓了,能否爲我準備一碗粥?”王守仁衝母親撒嬌道。

“你啊,這麼大了還這麼撒嬌,唉,真是拿你沒辦法!”話是這麼說,但婦人卻站起身形,腳步不停地往後廚而去。

王華父子相視一笑,終於把這位攪屎棍支走了。

“伯安啊,此番前去,要記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王華正色道。

王守仁一皺眉,望着父親,不說話。

得,白說了!王華一見,哪還不知兒子的想法,唉,兒大不由爹啊!罷了,由他吧!

“父親,此番陛下居然下旨,專門委派了一位幕僚給我,而且享四品待遇,您看這?”王守仁顧左右而言它。

“幕僚?”王華心中一驚,沒道理啊!從未聽說過朝廷居然給欽差派幕僚的?“那是何人?”

“就是現在京師傳得沸沸揚揚的那位明家家主明中信!”王守仁回道。

“什麼?是他?”王華大驚。

“怎麼?父親,有問題?”王守仁也是一陣吃驚,本來,他只是想要將父親的注意力引開,未曾想,父親聽了這個名字居然這般吃驚,這是何緣故?

王華望着王守仁,一陣嘆息。

“父親,您認爲這明中信有事?”王守仁不解道。

“你呀!在兵部都呆傻了嗎?就沒聽過他的事蹟?”王華一陣搖頭。

“他一個讀書之人,還未入朝,雖然這段時間在京師有了知名度,但終究是小道,有何可關心的?”

“不是說他在京師做的,你就沒聽說他在山東行省的所作所爲?”

“那倒沒有!”王守仁搖搖頭。

“不怪你,不過,你這次可得擔心啊,小心被這小子連累!”王華搖頭叮囑道。

“擔心什麼?連累什麼?”王守仁一陣皺眉。

“你可知曉,那科舉的應試技巧就是他所作?”

“不對呀,我看過,不是那陸明遠所作嗎?那明中信只不過是朝廷了整理而已?”

“錯了,那是市井之說,其實,朝中有另一種說法,那陸明遠乃是明中信的僱傭之人,只不過掛個名,爲明中信擋災罷了!”

“擋災?”王守仁更是不解。

“不錯,擋災!你想,爲何朝中一直以來,中第之人盡皆以富貴之家子弟及世家子弟爲多?”

王守仁一聽爲之語塞。

“其實,這是因爲世家大族及朝中官宦將這些科舉的應試技巧壟斷了,不然的話,你以爲世家大族會不知曉那些應試技巧嗎?他們只不過是裝瘋賣傻而已,爲的就是將這科舉繼續把握於他們手中,而這明中信的幾篇文章,將這點透,今後,世家大族還如何壟斷!這也就是斷了人家的路啊!你想,會有人願意嗎?”好在,王華也沒賣關子,繼續解釋道。

王守仁震驚地望着父親,這些父親可從未說過,今時今日,他才知曉。

“別看我,我也是在官場多年,慢慢總結出來的!”王華一擺手,“故而,此次陛下下旨令其隨你前往,只怕是世家大族出手了!”

“但伯安有一中不明?”王守仁稍稍思索一下,擡頭道。

“嗯,你說!”

“如果想要對付明中信,世家大族現在就可以啊!畢竟,那明中信雖然與壽寧候府有牽扯,但也只是生意上的牽扯啊!相信候府不會因爲明中信與他們反目成仇的。而且,京師乃是他們的大本營,對付明中信豈不是更容易,爲何要大費周章將他調離京師呢?”

“這我也想不通,但我想,肯定有其原因,這些也是一位老友提醒我的。而且,我隱隱聽說,與那署名的陸明遠有關!好似有人忌憚那陸明遠,故此,不敢明目張膽對付明中信。而且,好像那李東陽李大人也在護着他。”王華遲疑道,本來,他也想不通,而且與自己無關,也不在意那明中信,如果不是此番那明中信居然與自己兒子有了牽扯,相信,他也不會在意的!

“太過份了!這些世家大族,難道就如此猖狂?”王守仁憤怒道。

“官場之中,只有明哲保身才能做好事情啊!遠離那明中信,絕不可惹禍上身,你要謹記啊!”王華嘆道。

“不,恕兒子做不到!”王守仁一臉正氣道。

第六百六十六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八十九章 餘孽被擒第六百八十章 路遇災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家到來第七百八十二章 中信醒轉第八百三十二章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八百三十六章 請旨搜府九百四十一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拜訪蘭府第二百六十八章 明蕭論馬第三百六十四章 敲定合作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老勸戒第三百零九章 各方震驚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商皆驚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場完結第八百六十七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各方境況第六百八十章 路遇災民第九百八十八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焦頭爛額第六百八十七章 駭人論斷第五百二十七章 危機乍起第五百二十六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陵縣佈局第九百章第七十九章 衙衛碰頭第五百零七章 查根溯源第三百四十六章 囑託長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再見石文義第七百五十三章 居然是他第三百七十七章 陸老離去第六百八十八章 逃離始末第八百六十一章第六十九章 輪盤升級第九百零一章第六百九十八章 初見書吏第七百六十九章 特使陰謀第九百七十一章第八百三十八章 聖旨突至第八十五章 中信治傷第九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瞭解病症第六百章 事畢起程第六百一十六章 斬明之誓第五百六十六章 蕭家根底第五百八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諸事繁雜第八百八十二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稟明命案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九百六十六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十萬抽獎第九百二十六章第五十章 酒樓開業(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文義受罰第四章 暫掌家權第六百九十五章 吳起中招第一百二十六章 學堂理念第九百九十章第九章 學堂招生(一)第九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詭異氣氛第二百零二章 計議完畢第五百二十三章 分離試驗第二百四十二章 劫匪退去第八百九十二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軒閣開張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索攔江第六百七十八章 援兵趕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場“發案”第七十六章 縣衙來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兩敗俱傷第五百二十四章 合體成功第八百三十八章 聖旨突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九百四十七章第十三章 學堂招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去留問題第八百一十一章 部署應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箭羽橫飛第四百零七章 潑皮上門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第七百八十五章 南疆亂勢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清入夥第六百五十二章 中信定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學堂擴充第一百一十八章 連覆完結第六百八十七章 駭人論斷第六百九十七章 飛蟲現身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人組歸來第五百三十八章 測試籌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查探蹤跡第二百六十二章 蕭颯猜測第七百二十章 變數再生第八百零二章 御前奏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七百九十九章 京師在望第十一章 尋奸溯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