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夢中訣別

黑暗中,班彪端坐於坐牀之上,狀如雕塑。他左手持木簡,右手舉筆,頭微向上舉,似乎眼睛正盯着手中未完成的書簡,早已經凍僵的身體,在風雪中巋然不動……

虞四月大驚,“啊”地大叫一聲不好。待他衝過去一看,班彪早已經逝去多時,已成了一個堅硬的冰人。

硯內墨、手中筆和木簡,早已成爲一體。虞四月只覺眼前一黑,雙膝一軟,便撲嗵一聲跪於地上,口中噴出一口腥血,痛哭出聲。其聲音無比淒厲,在風雪夜中尤其瘮人。內院一片黑暗,值夜的兩名衙役魂飛魄散,戰戰兢兢地不敢進入內室。

只到驚動縣丞,整個縣衙這才行動起來,連夜舉哀。

這一年是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初春,一代文壇領袖、史學世家班彪在望都長任上孤寂一人,溘然長逝,終年52歲。他逝世後,遺留下所著《史記後傳》六十篇,賦、論、記、奏事等共九篇,成爲中華民族重要的史學和文學財富。

這天夜裡雒陽也下了一場春雪,滿城雪絮飄舞,大地皚皚一片。班府內,沉睡中的樊儇忽然做了一個夢。只見班彪身着朝袍,頭戴進賢冠,手持笏板,邁着四平八穩的方步,飄然而至榻前,撫着她的臉久久不語,老淚縱橫,似有難言之隱,“續寫《史記》,吾平生所願也。幸囑固兒、昭兒,了吾心願,吾死無憾矣!”

言畢,隨風雪而起,身在半空,忽然飄然而逝。

樊儇大驚,猛然醒來。室外黑暗,室內狂風呼嘯,嗚嗚作響,方知是一場惡夢。懷裡的班昭忽然翻了個身,骨崩骨崩地咬咬牙說了一句夢話,“阿母討厭,吾要阿翁也……”,言畢,小腳踢開被子,又沉沉睡去。

以前從未做過這樣的夢,樊儇心知不妙,覺得非同尋常。她先幫班昭掖好被角,這才木然地起身穿衣。推開門,外面雪花飄落,地面、牆頭落滿了一層厚厚的積雪,屋頂、院內地面白皚皚一片。寒風吹來,她打了一個顫抖。

趕緊關上門,點上燭,又向火盆內放了幾塊炭,看一眼漏壺,已五更天。她坐臥不安,在室內如螞蟻一般,心裡焦慮,卻無計可施。

就在這時,門敲響了。夜玉推開門進來,帶進來一陣冰冷的風雪,急問道,“夫人,怎麼了?”

樊儇打了一個寒顫,一把抓住夜玉的手,“小玉,快,叫醒超兒。讓左車速至太學,喚回固兒。讓超兒趕緊備好雙馬,要快!”

“夫人,到底怎麼了?”夜玉嚇壞了,一時沒了主意。

樊儇捂嘴,又放開手,攏一下頭髮,跺着腳道,“不要問了,快去!”

左車當夜恰好回府,與班超歇息在前院,夜玉帶着丫鬟驚慌來叫,兩人知有大事,不敢耽擱,慌忙蹦起。左車策馬冒雪去太學叫班固,班超則至廄內上好馬鞍,一切就緒。雁旋也起來了,這才五更頭,室外風雪交加,一家人不知發生了什麼大事,都驚惶四顧。

天亮前,班固趕回家。雁旋忍不住問道,“阿母,到底怎麼了?難道是阿翁……”雖然因班固一心向學,兩人未婚,但雁旋早已經改口叫阿翁阿母。

樊儇沉着臉說,“都不要問了。固兒、超兒,現在就出發,騎快馬至望都!小玉、雁兒,先將前院正廳收拾出來,待信兒至,即搭置靈堂,朱媽帶婢兒們置辦五服,以爲預備。左車叔現在就趕往安陵,等雒陽有信去,即佈置靈堂,準備治喪。待迎回靈柩,我們舉家返回關中老宅治喪!”

“啊!靈柩……”

突然的噩耗,把班家所有人都震驚了。大家一齊看着樊儇,夜玉、雁旋和僕婢們已經悲泣起來。

“家有大難,都給我直起腰來!”

樊儇一聲怒喝,衆人這才還過神來,趕緊按令行事。等一切安排完,樊儇感到天就要塌下來一般,軟軟地癱倒在榻上,淚珠如珠子一般,撲簌撲簌地往下落。“兒女尚未成人,夫君雪夜乘鶴西去,留下吾一家老小,這可怎麼好……”

忽然一雙溫暖的小手,替她拭去淚水。樊儇擡首驚看,七歲的小班昭,淚水長流,正驚慌地看着她。樊儇心裡一熱,將小女緊緊地抱在懷中,“昭兒莫怕,有阿母在,天塌不下來……”

班固、班超和左車三人,按令連夜分頭出發。

天下大雪,只到傍晚時分,望都縣報喪的小廝果然風塵僕僕地趕到雒陽。樊儇已經不再流淚,等天亮後,她派僕人一一到竇府、司徒府和河西衆將宅上報喪。

接下來兩三天,樊儇、夜玉和雁旋身着白色斬榱,靜立靈堂一側。竇融和竇夫人接到報信,即親來上香、弔喪。河西諸將、司徒府的同僚、班彪的弟子們,雒陽城的文人儒士,俱一一前來捻香悼唁……

班固和班超順着官道,在雪原上策馬狂奔。雒陽與望都相距千里,大雪之後,官道難行。兄弟二人過河內郡,渡淇水,在邯鄲歇歇馬,餵了草料。又連夜北上,過襄國,至真定(注:即今石家莊),於第二天凌晨,才趕到望都。

堯母故里望都,西枕巍巍太行,東望萬里平川,已被厚厚積雪覆蓋。班固、班超二人,跌跌撞撞地奔進縣城,此時天已大亮,地上積雪有一尺深。來到縣衙,只見衙門高懸白色蒿布,天上飄滿白色魂幡,門前擺放着無數白色的花籃。

班固、班超兄弟二人從馬上“撲嗵”滾落雪地,人已經成了兩個淚人。虞四月正在衙門前張望,便帶着肢體已經凍僵的兄弟兩人,一路悲啼、東倒西歪地膝行進入縣衙後堂。

映入眼簾的,是一口巨大的黑色棺木,靜靜地、冰冷冷的停在堂上。

“阿翁……”班固和班超撲上前去,扶棺痛哭失聲。曾經殷殷教誨,言猶在耳。此時卻棺木森森,陰陽兩隔。兄弟倆人哀聲慟地,其聲淒厲,淚飛如雨。

縣衙之內,守靈衆屬吏、衙役,也盡皆悲泣出聲。

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九章 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