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

“陛下!”右大歙渠黷弦出班叫道,他是主掌戰事的主要將領,他最擔心單于爲呼衍部這個嫵媚的妖精所迷,便急忙說道:

“陛下,本將以爲,左鹿蠡王言之有理。漢軍四路齊出塞,涿邪山一路雖然退兵,然祭肜乃一代名將,鮮有敗績,退兵或有詭計。耿秉、來苗亦大漢名將,兩路行蹤同樣詭秘。現呼衍王近三萬衆旦夕落敗,寒冬馬疲,吾大軍五萬衆亦未必能勝之!小王以爲,吾軍以逸待勞,乃正當其時也!”

“臣也以爲不可冒進,當年教訓不可忘也!”左賢王優留也道,“漢軍遠來,再過月餘必退,彼時再進,收復蒲類兩國定有把握!”

“一派胡言!”左大當戶漸邪祟高叫一聲,斷然打斷左賢王的話,“諸君欲亡國耶?漢軍四路盡出,然白山一路乃是主要攻擊方向。現呼衍王兵敗陷入白山,吾軍離白山不過二百里,不過一日行程,焉有見死不救之理。白山丟失,則西域必失,吾右臂已斷,困守漠北,久必亡國也!”

漸邪祟是異姓重要輔臣,年已七旬,這一職位世代由蘭氏名族出任。他位高權重,是兩朝重臣,在朝中威望甚高,一言九鼎。他扶持王子優留任左賢王,形同太子,爲左鹿蠡王屠耆烏所痛恨。此時,左賢王優留見老輔臣動怒,便知道自己說錯了,便不敢頂撞,黯然站到一邊。

倒是左鹿蠡王屠耆烏高呼道,“老匹夫欲咆哮王帳乎?!”

言畢,倉浪一聲將腰刀抽出半截,又哐噹一聲插進鞘內,高聲喝道:“汝就一書呆子,豈知戰陣之險?漢軍北出,謀劃已久。主將乃當世名將竇固,出白山是志在必得,吾豈能阻擋?難道汝忘了當年衛青、霍去病乎?”

“滾下去,屠耆烏休得無理!”蒲奴單于喝退左鹿蠡王。

漸邪祟氣得渾身哆嗦,他以手捋着鬍鬚,然後指左鹿蠡王喝問道,“王子手握重兵竟然爲漢人所懼,奇恥大辱也。王帳之內,知無不言,汝阻言路,莫非猶存狼子野心乎?”

“汝找死……”屠耆烏一直暗中與兄長優留爭奪儲君之位,此時被老輔臣說到痛處,便暴跳如雷,欲衝出班列拚命,爲左骨都侯鐵魯撼、郝宿王勒都爾兩人死死抱住。

左丞相圖莫且也出班道,“陛下,左大當戶言之有理,左賢王與左鹿蠡王也不無道理。臣以爲,當今之計,當固守金微山,並派出一將,隱秘前出疏榆谷。先探聽到呼衍王動靜,再定策不遲……”

於儲見避戰之議漸佔上風,心裡着急,便也直接獻策道,“陛下,此戰吾軍不能敗。否則,南匈奴、鮮卑、烏桓必羣起而攻之。臣以爲當務之急,是大軍直出疏榆谷。竇固用兵,從來正奇相合。襲佔蒲類城者不過奇兵,兵不過三千人。此時吾大軍壓向疏榆谷,定可一戰而下蒲類城,呼衍王則無虞矣!”

於儲是貴人,掌王族及單于繼承議事,地位尊崇。他是漢人,其父曾是盧芳舊部。漢朝建武初年,盧芳割據北地郡,於儲之父在盧芳手下擔任百騎長。後來,盧芳與漢朝河西大將軍竇融的河西軍經多次血戰,最終被趕至漠北投靠了匈奴人,於儲年長後便加入了左賢王的右部,並因戰功成爲單于倚仗的貴族。

往常每有大事,蒲奴單于都會聽於儲獻策。現在,於儲力主兵出疏榆谷。可蒲奴單于卻結束帳議,“衆將說得都有道理,左丞相圖莫且言之有理。命左鹿蠡王在金微山佈防,確保燕然山駐牧地安全。命左賢王即派出得力大將,率斥候偵測疏榆谷和白山中澗道,務必找到呼衍王消息,再做定奪。命花芳速回涿邪山,令皋林溫禺犢王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側擊攻擊燕然山之漢軍……”

於儲見狀,知單于心意已決,根本就沒有人聽他和左大當戶漸邪祟的建言,他已無能爲力,不禁悲痛欲絕。沉痾已深,大廈將傾,雄居草原數百年的北匈奴,正在一步步走向沉淪!

其實,蒲奴殫精竭慮,與漢朝鬥了數十年,此時只他和一儲一樣最明白北匈奴的處境。這十數年來,漢朝雖未北征,可卻是北匈奴最艱難的時期。在與漢朝小皇帝劉莊的一輪又一輪較量中,他敗了。現在漢朝舉國練兵三年,已經露出了帶血的牙齒,劉莊舉漢朝全國之力北征,並以名將竇固爲主將,此時的北匈奴斷然不是漢軍對手!

他更清楚,此戰不管成敗如何,對北匈奴而言,都是雪上加霜。自此開始,鮮卑、烏桓、丁零、堅昆等各國必羣狼圍攻,他不能將血本賭在竇固身上。一旦賠光了,傷了元氣,北匈奴帝國或將葬送在他或兒子優留手中。他已經時日無多,他得給兒子優留留下一點精騎,以應付最危難之局面!

因此,當衆臣在大帳內爭議不決時,其實他心中早就有了打算!故而,對心腹謀臣於儲的忠言,他根本就未聽進去。

單于散帳後,左賢王優留回到自己營帳,衆將都站列帳下等着呢。在單于帶到燕然山的五萬大軍中,左賢王將兵三萬,而左鹿蠡王僅將本部兵二萬。

“大王,是否兵出疏榆谷?”左大都尉釺吉饋手握刀柄問道。

優留搖了搖頭,“暫時不能,漢軍四路齊出,志在必得。敵情不明,不能貿然出戰。命右大都尉軒砂即刻出發,率小股勁騎偵測疏榆谷和白山漢軍。今夜務要找到呼衍王大軍下落,並速回稟報……”

“末將遵令!”軒砂領命退下。

……

人是萬物之靈,男人女人之間的事,有時最是不可理喻!

甘英、劉奕仁帶着本部人馬,公主金慄則帶着十餘名蒲類國兵,頂着風雪一路狂奔,不敢有絲毫停留。尤其是蒲類國兵們,趕着馴鹿拉着的雪牀,跑得極其輕鬆。漢軍來後,蒲類國國王便成爲大漢諸侯,每一個牧民、每一個國兵似乎都已重生,渾身充滿力量!

趕到離口門子峽谷西邊數十里的驛置(注:即今松樹塘,漢時爲驛置所在)時,天已黑了。只見平時熱熱鬧鬧的驛置,此時早已經人去置空,院中寒風盤旋,雪花飛揚。只有一輛牛車、一輛牛拉雪牀都已經套好牛,孤零零地停在院內,可人卻不見蹤影了。

沿途村落內匈奴牧民已經十去八九,只有老弱病殘或下層貧苦牧民留了下來。

這兩輛牛車與雪牀,是匈奴牧民們搬家時常用帶氈棚的寬大輜車,車廂內放着食物、細軟,兩頭老牛老老實實地呆在轅內。他們在驛置內吃過哺食,離開驛置前,甘英親自到院內整理輜車,將車中食物、細軟取下,又將一盆炭火搬進車內。

劉奕仁懷抱着環首刀,含笑看着甘英,“崇蘭兄(注:甘英字崇蘭),憐香惜玉啊!”

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九章 王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