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進去?

藍若冰看他不說話,微微一笑,人的貪念,似乎也是無窮盡的。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佛教認爲,衆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

這些感覺能引起衆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併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爲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爲同體異名。

藍若冰記得《俱舍論》卷十六中說:“於他財物,惡欲名貪。”通俗地說,對於名、利,對於財物,對於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對於由五蘊和合之衆生之體,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都可稱爲貪。

而《成唯識論》卷六中則說:“云何爲貪?於有、有具染著爲性。能障無貪、生苦爲業。”

“有”和“有具”是指三界衆生以及衆生賴以生存的各種條件。並認爲貪着這種心理能障礙無貪,並且因其執着於由五蘊和合的衆生之體。

導致生命處於不斷的生死輪迴中,長受三界流轉之苦。所以說以生苦爲業。

曾經誦讀了很多經書之後,藍若冰和一些得道的大師也會進行一些佛學的討論,並以此爲課題,每個月甚至每個季度都會找出個課題和大師討論。

通常。佛教認爲,貪是佛教修行的大敵,是產生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將貪列爲根本煩惱之一,並將貪與嗔、癡等一起作爲有害衆生修行的“三毒”。

小乘有部以貪爲“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識學派則以此爲“煩惱法”之一。

《俱舍論》依貪著對象區別,將貪分爲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

《瑜伽師地論》中則分爲事貪、見貪、貪貪、慳貪、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等。

用白話說出來。貪其實就是對事物的執着,而她要經歷這一關的原因,是因爲她掌握的技能很多,這些技能也是世間的那些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再用有了這些能力之後還是會有貪念,那麼便會被直接用十三道天雷劈死。

好在藍若冰本身是個淡泊一切的人,所以在空間的那一關,通過得很順利。

加上第十層的空間是“嗔”,所謂的“嗔”,是對於喜怒的偏執。又可以理解爲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藍若冰曾經看到《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爲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爲性。”。《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

苦具,憎恚爲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爲業。”

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癡一起被稱爲“三毒”。

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心理,嗔卻是由對衆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

佛教認爲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衆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

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

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戒驕戒躁,如果自己還是會任性妄爲,不但糟蹋了自己的能力,還會因爲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胡亂傷人。

這是這層空間給她的警示,在這裡,藍若冰才體會到爲什麼司馬雲杉會沒事就跟她說“靜心”的含義。

不過好在,藍若冰是一個一點就透的聰明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雖然過程有些坎坷,但是從結果上看,也是完成的很順利的。

第十一層的“癡”,是對於喜好的偏執;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

《俱舍論》中說:“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佛教認爲,衆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

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

因此癡爲一切煩惱所依。《唯識論》卷六中說:“於諸理事迷暗爲性,能礙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爲業。”又說:“諸煩惱生,必由癡故。”

癡既爲一切煩惱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而且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惱共同起着作用。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又將隨煩惱中覆、誑、諂、昏沉、妄念、散亂、不正知等作爲癡的具體表現。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滅無明,斷滅癡愚。

夫道者;以寂滅爲體。修者;以離相爲宗。故經雲: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爲佛。

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

三界者:貪嗔癡是。返貪嗔癡爲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衆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它是總結上兩層的一層,藍若冰到這一關已經過得很順手了,所以纔會像玩樂一樣的輕易過去。

一直到過了十一層,這都是所謂的佛教三毒。

藍若冰很慶幸自己之前學過一些佛學的東西,會對世事有自己的頓悟,相較於平常人來說更容易過這關,也會在過關的時候,別有感覺!

藍若冰在每過一關的時候,都在心裡默唸着相關的經文,讓自己更冷靜,更從容。她的表現很是讓人覺得驚喜,就連司馬雲杉的心裡都不由得越來越佩服藍若冰這個小精靈。

進入了十二層,藍若冰就已經猜到了後邊的空間是什麼了,因爲從這層空間開始,就是對治貪嗔癡的方法的空間。

也是所謂的三學,即三項訓練。戒定慧三學是次第的關係,即循序漸進的關係。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十二層是“戒”。所謂戒,是道德的有規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標準,對治過分的貪心。又叫做持戒。

最基本的行爲規範也不過五條,稱爲“五戒”這五條學處是通過遠離、避免五種不良的行爲來達成。即:

第一戒,遠離殺生;第一戒,是訓導着藍若冰,不要因爲自己的能力而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就能運用自己的能力,對持相反意見的人任意殺傷。

第二戒,遠離不與取(偷盜);第二戒訓導的是:因爲藍若冰能控制很多東西,很容易就會爲自己造成便利,對於得不到的東西不問主人同意就隨便取來。這一戒就是警戒於此的。

第三戒,遠離欲邪行;第三戒訓導的是遠離惡!

第四,遠離虛妄語;第四戒訓導的除了不要去隨意欺騙別人,也訓導不要去承諾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

第五,遠離放逸之因的諸酒類。第五戒也是爲了讓人遠離這些容易讓人放縱的東西。

這五條戒規學處是做人、做好人、做善人的基本行爲規範。藍若冰經過這些關卡,總結出來一個結論,這空間的創造者是得到的高僧,而能到這裡修行,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提升,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

藍若冰從一開始的排斥,慢慢演變成對這裡的喜愛,如果可以,她倒是願意在這裡多呆些時日。

所以她現在想的是,要不要把蔣方帶進來,讓他好好的去修煉一下,省的總想些有的沒有的。

(本章完)

第一百零三章:雞飛狗跳第三章:刁奴欺主第一百五十三章:怪人一羣第一百一十一章:緊張第十四章:夜色深深第一百七十六章:跑了第七十二章:劫獄第四十六章:鳴金開戰第二百七十四章:我考慮一下!第三十七章:小心思第二百三十章:別說我不給你留面子!第一百零八章:耍酒瘋的人第一百一十七章:看熱鬧的人第一百九十九章:報平安第六十二章: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震驚第一百七十九章:脫胎換骨第二百三十五章:奴婢還是伺候您吧!第一百零四章:兩個都喜歡?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百五十章:這是要幹嘛?第二百三十六章:外邊的事情!第十四章:夜色深深第二百六十八章:小有小的好玩之處第一百零六章:熱浪來襲第四十三章:惱羞成怒第一百零三章:雞飛狗跳第二十六章:打碎好心情第九十章:三角關係第二百三十五章:奴婢還是伺候您吧!第二百九十八章:煩死人的聒噪第二百章:殘酷的王權第一百二十四章:笑鬧第二百九十三章:目的地選擇第八章:算盤倒是打得響第一百九十四章:上古神器第二百二十五章:有時喜歡是要放手第二百八十九章:這是要幹什麼第十八章:最不守規矩的人第二百八十一章:眷顧第一百九十二章:怎麼靜心?第一百一十六章:功法第二百五十五章:我想不了那麼多第一百六十八章:病症第二百八十章:沒有其他第一百零八章:耍酒瘋的人第十八章:最不守規矩的人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百七十一章:文娘第三百零四章:買的還真多第二百零七章:這是有多大的仇?第一百六十二章:糾結的心情第二百五十一章:夜色闌珊第二百七十二章:受寵第一百四十章:刺激第一百零七章:準備出發第八十八章:放電第一百零四章:兩個都喜歡?第六十五章:這人到底是誰?第二百五十六章:猜得真準第二百一十章:實在討厭第三百一十一章:皇家威儀第十三章:好好學學規矩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二百七十八章:我們第五十九章:山谷第二百五十二章:光波第二百二十二章:你願意幫我嗎?第一百零九章:噩夢第一章:重生歸來第一百二十四章:笑鬧第二百三十九章:哪裡不對第一百四十三章:震驚第二百一十章:實在討厭第二百二十八章:關卡難度沒法說了!第十五章:籬落第一百八十八章:偶像!第二百六十四章:前世如煙,灰飛沒第六十九章:太子的另一面第一百二十八章:中毒第一百零六章:熱浪來襲第二百二十三章:你憑什麼以爲我會幫你?第一百八十七章:骨折第八十九章:出乎意料的舉動第一百七十六章:跑了第五章:惡人先告狀第一百七十六章:跑了第二百三十章:別說我不給你留面子!第二百五十九章:重見第三百零七章:乞巧去!第三百零二章:藍家二小姐第一百九十九章:報平安第二百九十六章:送禮第一百七十七章:修習第八十七章:好熱的氛圍第四十二章:盡孝第一百八十一章:甜蜜的負擔第四十五章:對未來的籌謀第一百章:躲起來!第一百零四章:兩個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