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星球太過巨大的緣故,太空中的人們甚至無法將新木星全部納入視野。它在人們眼中也不再是球狀,而是一個延伸到無限遠處的巨大平面。在一萬多公里的高空,人們能清晰的看到新木星大氣之中各種縱橫交錯不同顏色的氣流,甚至可以看到它們的流動。
那是一個又一個無比碩大,無比狂暴的氣旋。地球之上最強大的風暴與這顆星球之上任意一個氣旋相比都如同小貓一般溫馴。遠處的衆多衛星如同一顆顆小玻璃球一般懸浮在上空,長度高達幾十萬公里的超級行星加速器則如同金箍一樣牢牢箍在星球之上。
它的自轉讓它可以留在太空而不被新木星的引力所摧毀。因爲太長的緣故,人們同樣看不到它的圓環結構,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是一條筆直延伸到地平線之下的直線。一切設備都已經調試完畢,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完成。
在萊爾德教授與韓洛常委員的共同命令之下,啓動命令被最終發佈出去。在那一瞬間之中,每一段行星發動機都在同一時間打開了後方的蓋板,噴射出了微弱的藍色火焰。
伴隨着時間的過去,那藍色火焰最終變得強勁而漫長起來。足足幾十公里的火焰寬度匯聚起來,如同在新木星之上蓋上了一層飄渺的幕布。強大到無法形容的推力通過無處不在的磁場灌注到了下方的巨大星球之上,最終讓它緩慢改變了一點自己的速度與軌道。
在這一刻,無盡的狂風與雷暴出現在新木星之上。磁場的紊亂影響到了整顆星球,讓它一改以往的平靜,甚至於影響到了星球的最深處。人們知道,雖然此刻呈現在眼前的狂風與雷暴已經足夠震撼,但更震撼的變化卻發生在星球內部那人們看不到的地方。
但無論這顆星球如何狂暴,如何變化,它都無法影響到遠在一萬多公里高空的行星加速器。物理理論的完善徹底解決了行星加速器工作不穩定的問題,讓它可以面臨任何局面而巍然不動。
這一幕情景不僅發生在新木星基地,新土星基地也同樣如此。
巨大的虛擬顯示屏幕上忽然出現了一個數字,0.00011,下一刻,便變成了0.00022,再下一刻,又變成了0.00033.
人們知道,這些數字顯示着行星加速器已經爲它做出了的軌道改變。在這一刻,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響徹整艘觀禮飛船。這一幕情景傳遞到哪裡,哪裡便會響起歡呼聲。無數民衆自發走上街頭大肆慶祝,一向嚴厲的社會治安政策也特意在今天放鬆了一點。
望着那些不斷變化的數字,萊爾德教授有一種流淚的衝動。科學規劃委員會的科學家們等待這一刻已經等待了太久,現在,它終於真正來到了人們面前。
萊爾德教授知道,十幾年之後,新木星與新土星便會進入相互環繞軌道。屆時,不需要行星加速器的推動,它們便會自發縮短相互之間的距離並最終完成融合。當然,在那之前,兩條行星加速器已經被拆除,並不會受到它們融合的影響。
“一切苦難都會過去,希望就在前方……”
萊爾德教授在無數媒體記者與觀禮者之前慷慨激昂的說着,下方,韓洛常微微轉頭,與吳威輕輕對視了一眼,下一刻便錯開了目光。但兩人俱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點特殊的意味。
時間仍舊在慢慢的流逝着,昨天的狂歡轉眼即逝,很快便成爲了埋藏在深處的回憶。生活還將繼續以往的軌道,並不會因爲那一次狂歡而有任何改觀。在行星推動工程持續大約十三年之後,行星加速器拆除工程正式開始。
在這十幾年的推動之中,兩顆行星的距離已經從七億公里減小到了不足五百萬公里。這個距離已經足夠讓它們彼此環繞成爲一對雙星,並在共同圍繞鳳凰星運轉的同時,自發減小雙方的距離。
它們沒有成爲一對穩定雙星的希望。在一開始規劃軌道的時候,人們已經排除了那種可能。它們唯一的命運便是合爲一體,沒有任何人能改變這一點。
在之前的推進過程之中,兩顆行星的衛星系統便受到了嚴重影響。它們雖然不至於掙脫行星引力場,卻已經足夠對現有軌道產生改變。於是大規模的碰撞便開始了,軌道的改變又進一步影響到了衛星系統的穩定,於是更多的衛星也陷入到了不穩定之中。截止到現在爲止,有足足十幾顆達到了流體靜力平衡的衛星運轉軌道受到了致命影響。就算兩顆行星就此保持現有軌道不再改變,它們也終有一天會被甩出去,或者被行星撕碎。
大量的碰撞在衛星軌道上形成了無數小型碎片,這甚至讓整個近行星空間都陷入到了混亂之中。對行星的撞擊時刻不會停止,據統計,平均每年都會有數十萬億噸的質量撞擊到新木星或者新土星之上。這更進一步的影響了行星大氣,讓其愈發狂暴。
大量的碎石甚至嚴重威脅到了行星加速器的安全。不過早在建設之處人們便考慮到了這種可能,完善的太空防禦設備讓行星加速器最終免於被毀滅的命運。
當兩顆行星進入到互相環繞軌道之後,行星加速器拆除工程正式開始。無數工程飛船,以及從軍方調取的軍用飛船,再加上數十億名工人和工程師、科學家共同參與了此項任務。但就算投入瞭如此巨大的力量,拆除工程仍舊持續了足足五年的時間。
拆除下來的行星加速段全部被安放在了距離鳳凰星較遠的恆星環繞軌道上,留待下一次啓用。
整個文明再一次開始了等待。只有等兩顆行星真正融合,且平靜下來之後,新的鋪設纔會開始。
在又一個十年之後,兩顆行星的融合終於開始。過於接近的距離已經讓它們的體型由球狀變爲了橢球狀,外層大氣的交匯更是在幾年前便已經開始。過於快速的運轉速度以及過於接近的距離讓它們的衛星系統受到了嚴重影響,足足十幾顆衛星被甩到太空之中,成爲了環繞鳳凰星運轉的行星,另外一部分衛星則直接離開了鳳凰星系。最爲劇烈的過程發生在行星融合一年之前。那是一顆質量高達地球百分之七的巨大衛星因爲引力擾動而失去了穩定的軌道,在超過新土星洛希極限之後先是被引力撕裂成碎片,然後變成長條狀撞擊到了新土星之上。
此次撞擊甚至於永久改變了新土星的顏色,並略微改變了它的姿態。但就算如此猛烈的撞擊,其相比起稍後到來的行星碰撞也黯然失色。
在行星的融合之中,有相當於七顆地球質量的氣體被拋射出來,形成了一片規模較小的圍繞鳳凰星運轉的星雲,其釋放的能量甚至超過太陽在整個平穩期所釋放能量的四分之一。在融合之後,信使星——也即兩顆行星融合之後形成的那顆星球,它的亮度甚至遠遠超過了鳳凰星,並連續持續了四年多的時間,在第五年的時候才降低到了略遜於鳳凰星的程度。猛烈的恆星風暴甚至將鳳凰星系恆星圈的範圍向外擴展了二十億公里。
它成爲了一顆恆星。雖然只是失敗的恆星,但對人類來說已經足夠使用。
從現在開始,鳳凰星系失去了兩顆行星,卻擁有了一顆伴星。鳳凰星系也成爲了一個雙星系統。
信使星的衛星系統——不,現在應該稱呼爲行星系統——受到的影響比預計之中更爲嚴重。幾乎所有達到了流體靜力平衡的大衛星都離開了它,僅僅只有兩顆留在了它身邊。並且這兩顆衛星的軌道也並不穩定,隨時有可能再發生變故。剩下的便只有一些奇形怪狀的較小衛星,以及一些連衛星都稱不上,只能稱之爲星際石塊的小東西。
不過由於提前做了準備的緣故,那顆用來儲備聚變燃料以及各種礦產資源的衛星倒是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它在行星融合之前便已經被推入到了鳳凰星環繞軌道,在後期的星際大碰撞之中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軍方專門調派了一支艦隊用於防禦撞擊向它的隕石。在這一場災變之中,它成爲了最大的贏家。
信使星還未真正平靜下來,對於這顆衛星的推動便再一次啓動。它又一次被推入到了信使星附近,並擁有了穩定的環繞軌道。在未來的航程之中,它將成爲人類文明的旅行包裹,無論缺少什麼東西,無論能源還是礦產,人們都會從它身上索取。
繼續等待了足足十七年之後——這個時間比預定的時間長了一點——兩條恆星加速器的鋪設再度開始。人們耗費了五年多的時間,將那兩條加速器再度鋪設到了它身上。其中一條加速器成爲了主推進器,另一條加速器則成爲了姿態調整推進器。
當一切都準備完畢之後,無數人期待了一百多年時間的偉大航程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