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勢在必然

一路噴灑口水,一路籤訂合同草約,簽到後來連代表團三人組都記不清簽了多少回字,倒是幾個隨員機靈,一路留意着數據,統計半天后說道:“怕是已有3億馬克的光景了。”

“什麼?”溥偉嚇了一大跳,按1海關兩約等於3.06馬克的匯率計算,差不多一萬萬兩銀子已經出去了。

“七叔,這到底行不行?”溥偉不敢問蔭昌,只能和載濤商議,“要是洋鬼子拿着合同找上門來,咱們拿什麼錢履行?若是釀成外交糾紛再來一次庚子國變,咱們非得給皇上抽筋剝皮了不可。”

“不礙事,不礙事,大政是皇上的定見,出了事也不是我們自作主張。何況臨走前皇上再三交代由蔭大人負總責,咱們可別僭越了,到時候鬧個吃力不討好。”

“說是說這個理,但我總覺得心裡直打鼓,一個多月了還不見柏林有什麼動靜,怕是人家當咱們開玩笑,聽過就算數呢!皇上這釜底抽薪的計策固是英明,可畢竟相隔萬里,不能隨機應變,咱們這些當差的得有個計較。到底行不行?心裡一定得有定見,洋人即便不上門來找麻煩,這些合同傳回國去也是不折不扣的醜話……我可不敢再簽了。”

被他這麼一勸,載濤也有些坐不住,急着去找蔭昌商議。後者卻是若無其事,只哈哈一笑:“咱們的差事差不多辦完了,接下來便可寄情于山水間。”

“您倒是好興致,可這一攬子方案?”

“該我們唱的戲已經唱了,該點的火也點了,這鍋水到底能不能開,還要看薩鎮冰這把火。”說着,蔭昌便遞過來一張從柏林發來的電報紙。

原來後腳出發的薩鎮冰已率領海軍考察團抵達柏林,看他這幅胸有成竹的模樣,載濤心中大定,只不免有些詫異:“不是說老六也要出來放洋麼?怎麼不見他名字?”

蔭昌嘴上敷衍,心裡暗想:幸虧沒來,要不然這3億馬克經他上下一折騰,還不知道得折損多少!

有禁衛軍考察團的良好印象,中國海軍考察團也受到德國方面的熱情接待,薩鎮冰與提爾皮茨早先在中國僅有一面之緣,彼此並不熟絡,但由於一攬子方案隱隱作祟,急於打探虛實的海軍上將乾脆不惜屈尊屈尊紆貴地陪同代表團考察。

薩鎮冰有意無意地迴避提爾皮茨的旁敲側擊,只直截了當地提出希望向德國定購4艘快速巡洋艦,並拿出了原則性要求——噸位在4000噸左右,尺寸與德國新近服役的“埃姆登”號較爲接近,但細節上有較大不同。中國方面要求採用最新式的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航速要求達到29節以上,後者仍採用燃煤動力,最高航速僅有23.5節;佈局上中國方面要求裝備5門6英寸火炮,採用前3(三聯裝)後2(雙聯裝)配置,可全部轉向同側射擊,而後者卻採用10門單管4英寸火炮側舷分佈,火力不夠集中;在防護力上,中國方面較後者多出來的幾百噸噸位將用於加強防護,特別是非要害部位裝甲厚度要從18mm強化至25mm以上(關鍵部位仍保持80~100mm不變);水下火力上,埃姆登號採用2組450mm魚雷發射管,中國改成3組,且口徑提升至533mm.

提爾皮茨更爲關心的則是中國的港口建設。中國決定將開商埠秦皇島港改建成軍民兩用港口,主要在原有防波堤外東南側並行修築一個設計總長爲1500米的棧位碼頭,新建可停靠5000噸以上船舶的泊位九個,另在原防波堤外再修建五個泊位,同時還將對泊位前沿和航道水深進一步加深……等所有工程完工後,該港口總可停泊噸位將上升至十萬噸,最大單獨泊位能停靠一萬兩千噸左右的輪船。除秦皇島外,中國海軍將在葫蘆島附近興建第一海軍基地,在浙江洋麪的舟山羣島興建第二海軍基地,將來擬在馬尾以南港口興建第三基地。薩鎮冰隱約提到:如果德國海軍願意促成一攬子方案,這些港口工程與海防工事可全部委託德國公司主持修築,中國自有港口(不分軍民)在和平時期可向德國遠東艦隊開放。

好大的手筆,好大的誘惑!

禁衛軍代表團不知道,海軍代表團不知道,看似逍遙自在、無動於衷的德國高層其實正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得知整個一攬子計劃後,德意志巨頭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第二反應便是力爭達成。克虜伯公司與毛瑟公司代表密談時就指出:“這實際上意味着德意志工商界在未來20年內對中國市場特別是高利潤市場的獨佔,誰不答應這樣明顯有利可圖的計劃,誰就是德意志的罪人。”

至於風險,工業鉅子不以爲然——德國政府在當中享受了巨大的成果,理所當然應該爲其背書,至於外交糾紛,過慣火中取粟日子的巨頭們聳聳肩——如果我們通過這樣“和平”的方式還要橫遭他國阻撓,我們也要用我們的劍保衛我們的犁,我們的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政府內閣會議上,提爾皮茨已經被東方的活動據點和利益空間“征服”了,伏爾鏗船廠,日耳曼尼亞船廠的代表盼望着這3000餘萬馬克的訂單早已垂涎欲滴,等不及已經開始着手設計巡洋艦圖紙,自然極力贊同;小毛奇與蔭昌等人並無深交,但克虜伯、毛瑟、萊茵金屬各大巨頭的來頭太大,參謀總長大人感覺不能失去這些德意志軍火庫支柱的支持;比洛首相背後的容克地主階層雖然置身事外,但金融寡頭與工業界大亨已經三天兩頭上門拜訪,隱約提到如果某位政治家無法完成德意志的偉大,那麼他就不配首相這個光榮職位的威脅,更有甚者直接指出,“若俾斯麥首相在,這一攬子方案早就實現了。”可憐的首相大人內外交困,又無俾斯麥的魄力,只能表示贊同。威廉二世本來就是一攬子方案的贊同者,前次開會被務實派官員用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所制約了一下,現在得到了陸海軍與首相大力聲援,縱然有外交部長的強烈反對,依然通過了原則性贊同的意見。

4月30日,在德國上下形成一致性意見後,《中德友好協定》正式簽約,蔭昌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皇帝特命全權大使。

條約第一條冠冕堂皇地表示:《友好協定》是中德兩國爲維護東亞穩定與和平而簽署的友好條約,不針對第三方,更不尋求結成軍事同盟破壞地區目前的均衡狀態——矛頭直指英日同盟。

爲不刺激美國,協定第二條特意重申:尊重各國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不觸及各國已經在華享有的相關商業利益與最惠國待遇。

第三條則約定:中德友好基金用於協助中國在文化、科技、教育、軍事等多領域的進步,亦爲資助中國學生留學德國的獎勵基金,其使用方式由中德雙方協商後決定——至於人數、規模云云,早就消解在秘而不宣的《附則》裡。

從字面上決計看不出任何陰謀與不良企圖,反倒像是對美國退還庚款的跟隨者,德國駐華公使就公然宣稱,這是純粹友好、互助與和平的協定。

誰信?

中國人信!《帝國日報》公佈協定內容後,各地電報如雪片般飛進了報社,或是大力讚揚皇帝的高瞻遠矚,或是極力稱讚帝國外交人員的折衝樽俎,或是讚揚威廉二世的遠見卓識……總之是一片叫好聲,在5月3日中德發表公告,決定雙邊關係由公使級提升至大使級後,這種熱情就愈發洋溢。

日本人不信!俄國人不信!法國人不信!英國人不信!……除了美國人有條件地表示嘉許與奧匈帝國無原則的支持外,幾乎所有《辛丑條約》簽字國都冷眼旁觀着事態發展。英國公使朱爾典在向外交部彙報的電文中寫道:“中德兩國在敏感時期簽署了這樣一份協定,我本人直覺地認爲是一個陰謀,是德國企圖獨霸中國的開始,大英帝國應該努力尋求對策……”

事態發展已經不可遏止。在新任駐德公使到位前,蔭昌作爲特命全權代表簽訂了令人震驚的《中國皇室昭信債券發行和約》,將一枚重磅炸彈甩向全球政壇,所謂的《中德友好協定》與之想比幾乎是一塊驚不起任何浪花的小石子。

全球關注的目光再次轉向東方……

第76章 黑虎掏心第12章 脣槍舌劍第41章 廣而告之第28章 心亂如麻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0章 縱橫捭闔第70章 飯館說書第62章 悲情訴說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27章 相互妥協第15章 兵事興革第66章 羣策羣力第30章 原來如此第82章 劍指廣州第13章 暗藏殺機第48章 沉着應戰第64章 痛下決心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8章 體察聖意第30章 既往不咎第35章 以華制華第16章 內緊外鬆第33章 以退爲進第56章 中外同理第74章 創新思路第44章 顛撲不破第15章 惴惴不安第51章 積極穩妥第31章 半推半就第72章 校場展示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6 將計就計第47章 華美篇章第13章 英魂不滅第13章 英魂不滅第24章 走出陰影第43章 日新月異第98章 最後關頭第43章 鹽政改革第35章 以華制華第63章 親王鬧事第71章 國造機槍第78章 步步爲營第58章 帝國憲法第46章 晉封爵位第92章 善後處理第59章 錦囊妙計第99章 最終清算第69章 軍工事業第9章 進退失據第15章 兵事興革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1章 出動新銳第77章 暗雲飛舞第16章 內緊外鬆第57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牽動心絃第29章 深不可測第23章 商討對策第24章 下定決心第2章 浴雷重生第20章 咬牙堅持第43章 鹽政改革第56章 中外同理第58章 帝國憲法第41章 廣而告之第2章 浴雷重生第86章 猝然發動第50章 廢兩改元第61章 近代要素第31章 半推半就第38章 刺客來臨第43章 鹽政改革第10章 變亂紛呈第57章 御案九件第66章 以權制權第25章 煽風點火第6章 折戟炮戰第80章 深度介入第38章 刺客來臨第13章 轉危爲安第60章 投機倒把第66章 以權制權第62章 悲情訴說第10章 驚天鉅變第92章 鬥爭哲學第16章 內緊外鬆第26章 冠冕堂皇第12章 千鈞一髮第33章 以退爲進第5章 膠東風雲第3章 決不退讓第51章 積極穩妥第85章 軍歌嘹亮第4章 陰謀詭計第88章 各有所謀第8章 滿頭大汗第15章 兩相權衡第52章 維新重寶第54章 國會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