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德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新一代年輕人成長和崛起。他是孔門的傳人,其身份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在當時,戰國的道家體系也因爲五十年的動盪受到波及,而儒家僅存的幾個老人也幾乎在那樣的震盪中被傷到了根本。
一路傳到了林政德手上,從環境中看過去似乎有些倉促和隨意的感覺。因爲在那樣動亂的情況下,任何門派在尋找傳承或者說接班人的時候,都難免會受到動盪不安的影響,而隨意或者找一些以往雖然能力不行,但勉強能傳承下去的人來接班。
要說起來,林政德在被儒家推出來之前的確是默默無聞的存在,比起姜維來說更加低調的名字,聽上去也好不出彩。到最後哪怕是大家知道了林政德是儒家學派的掌門人,很多人在茶餘飯後便也只是呵呵一笑。
畢竟,雖然窮天已經順利登基,國家的動亂期結束。一些底層的奴隸被解放出來。但經濟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在那樣的情況下,左文山還出面將原本屬於戰國的邊緣領土劃分出去。
算是丟掉了戰國臃腫的包袱,讓戰國不用在短時間內疲於應付邊境線上的戰亂。也爲戰國從大動亂之後的喘息贏得了一絲機會,並且換來了真正的和平發展五十年時間。
但大家都在努力的爲了未來而奮鬥,在這個期間,真正能夠讓全國人民都關注的少年其實很少。窮聞是因爲被窮天收爲義子而出名,姜維是因爲修復了太公兵法而出名。
而林政德,在那個時候其實像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靠着一往無前的勇氣東拼西闖,但卻也就是在這樣的闖蕩之中,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了上來。
當他在戰將上以第一名的成績獨佔鰲頭,之後又在戰力上贏取了前三名的名次後,這時候纔算是在整個戰國揚名,大家才發現,哦,原來這個林政德是儒家的弟子,原來儒家也是有厲害人物的。
可以說,這些年因爲儒家在戰國的式微,大家對儒家的理解也僅限於從政這一個方面,當年的儒家在董仲舒的那一代幾乎到達了巔峰時期,道家甚至都遭到了儒家的排擠。
可自那之後,整個儒家便開始走了下坡路,他們賴以自傲的治國理論,被道家的無爲而治給取代了。任何一個時代或者國家的繁榮,其實和制度以及國家的君主觀念有關係。
當然,這是一個怪圈,在任何一個時*始的時候,總是在國家最爲苦難的那種場景,但那幾年卻一定會是整個國家最清明的時期,大家的心態都很好,不會出現一些烏煙瘴氣的事情。
老百姓對於這個戰國的擁護也會很高,這纔有了政通人和的局面,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而這幾年,也一定是風雲人物輩出的時代。
而林政德也是唯一一個,只是依靠着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直接走向了巔峰的人物。在戰國,把林政德,姜維,以及窮聞給形容成了戰國的新生代三謀,說的就是這三個人是靠動腦筋吃飯的傢伙,而且各自都在自我的領域很厲害。
就如同窮聞不僅僅是精通神算,於內政方面也有自己的專長,甚至在外交,軍事,軍陣,陣法,施政方針,乃至於人格魅力這些方面都到達了極致的水準。
而姜維不僅僅是內政天才,于軍事,外交和統籌規劃,施政方略等也都高人一籌。這一點和林政德也差不多的,三個人其實在各自的領域都保持着第一的優勢。
姜維的內政,屬於年輕人的第一人。林政德的軍事上,在年輕一輩之中幾乎無人能夠撼動。而窮聞在佈陣方面,也足以甩開任何年輕人一大截。
戰爭開始了,窮聞以一國之國師的身份,不僅親自創造出了金剛陣和血域磨盤相結合的戰陣,而且還順利的將羅天大陣控制在了第二階段,這一點在姜維看來,很了不起。
當然,他也曾經站在窮聞的角度上去想過,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法來應付着羅天大陣,其實也有,在上古時期,類似於羅天大陣這樣的兇陣,雖然極其稀少,但並不是沒有。
能夠與之娉美的,其實還有當年姜太公親自破解掉的一個陣法,九曲黃河陣。但這九曲黃河陣佈置條件太苛刻,而後來人研究過得九曲黃河陣的破解方法,倒也真的被姜太公使用爛掉的以暴制暴的方式最合適了。
哪怕後人單獨的將九曲黃河陣拆解開來,試圖以其它方法來實現這種很厲害的戰陣,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了。倒是姜維在太公兵法的一些記錄之中,找到了一些關於破解上古戰陣的技巧。
但這些技巧想要直接破開羅天大陣,還是有些不可能。這方面需要系統的去研究,他雖然也曾經組織了一些團隊,將自己關於太公兵法之中破解上古大陣的技巧分享出來,希望那些真正懂得戰陣的行家能夠找到一條最合適的路。
不過顯然時間不夠,方法也許正確也許不正確。還是窮聞的方法起到了作用,並且無論是在效果,耗費上甚至借力打力這方面,都被巧妙的利用到了極致。
這倒是讓懂得戰陣的姜維有些汗顏,作爲一個將軍,必須要將各方面的細部條件都考慮進去,儘量的協調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權衡各種損失,真正的戰將所做的事情其實也就是統籌和分析而已。
一定要將損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然後想辦法把敵人打跑或者就地埋掉,這就是戰將了。不同的戰將所考慮的事情不同,優秀的戰將在儘量將損失降低的時候,還會想辦法讓自己的手下能夠賺一些,或者儘可能的讓對方的損失變得更大。
或者說是從內部讓對方的隊伍崩潰掉,瓦解掉就行了。窮聞能夠將這些方方面面都做得這麼好,實在是一個另類而又少見的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