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叔祖來了

太子病重的消息並沒能影響京兆衆人對過年的期待,只除了某些有心人在關注太子病重的消息外,整個京兆都沉浸在過年的歡慶之中。

過年之前,沈寧也收到了應南圖送來的年禮,同時收到了應南圖的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的世子之位就要定下了,清平侯應平川已經向長泰帝遞了請封世子的摺子,請求立長子應南圖爲世子,如無意外,年後就會有封賜下來了。

清平侯應平川一向最疼愛李氏所出的應南謀,怎麼會突然就上摺子請封應南圖呢?箇中因由,應南圖雖然沒說,但沈寧知道,他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力,經歷了多少苦難,才成就今日的局面。

李氏、五皇子、清平侯,衆敵環視,他還是殺出重圍了,也不知他用了什麼法子,使得清平侯應平川主動向長泰帝遞了請封摺子,沈寧爲他高興之餘也佩服他的本事。

沈家尤其忙碌和熱鬧,因爲他們不僅僅要忙着過年的事情,還要籌備沈餘宏的婚事。沈俞氏將過年的事務交給了沈安氏和沈胡氏,自己則帶着好幾個管事,全力籌備沈餘宏的婚事,就連沈餘宸,也很知機地沒有纏住沈俞氏,自顧自和侄兒沈慶德、沈慶澤玩兒去了。

雖然沈則高、沈餘憲今年仍然不能返回京兆過年,可是沈家團圓的氛圍卻是前所未有地熱烈,這是因爲遠在杭州的沈開善、沈得善將來京兆過年!

這可是極爲難得的事情,沈華善自從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一直合不攏嘴,還喚來沈安氏親自交代了一番注意事宜,比如安置的院落、準備的吃食等等,比沈則高前年回來的時候還要慎重得多。

這是極難得的事情,沈華善兄弟幾人雖然手足情深,可是長期分隔兩地,各自成家立室之後就很少在一起過年團聚。

這一次,是因爲沈開善年後要來吏部述職。加上要參加沈餘宏的婚禮,沈開善、沈德善兄弟兩個一合計,乾脆決定來京兆過年,趁機和兄長、子侄輩見見面,順便商量族中事務。

“所有事情都準備好了嗎?你叔父他們兩家還有幾天就到了。”還有幾天就是過年了,沈華善想想還是不放心,喚來沈則敬和沈則遠兩個。再次問了接待的相關事情。

早前沈開善就來信了,這次他們來京兆。除了他們兩個,還帶了幾個子孫一起來,加上奴僕、鏢師等人,這次沈家要準備的院落可不少。

本來沈則儒是希望接沈得善去他那兒住的,可是沈華善拒絕了,認爲兄弟幾個人也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反正住的時間也不長,就在景泰大街住下好了,省得折騰。

沈則敬兄弟兩人異口同聲回道一切都準備好了,請父親放心云云。沈則敬又彙報了沈餘宏婚事的籌備進度。總之一切也準備得七七八八了,還有一些小細節,在正月初八之前應該也能安置妥當了等等。

沈亦蘭一家已經在京兆安家了,在過年之前,古恆同、沈亦蘭夫妻也帶着兒子女兒上沈家送年禮來了。

自從在京兆安家之後。古、沈兩家的來往就多了,特別是古文瀾往沈家跑的次數最多,和外祖父沈華善的關係也日益深厚——在集賢殿,沈華善還是古文瀾的上官呢。

沈華善也很喜歡古文瀾這個外孫,古文瀾年紀輕輕卻極有才學,更重要的是,這個外孫年齡雖小爲人處事卻極爲周全,沈華善裡裡外外對他都多有提點,期望他能更進一層樓。

古文瀾是很剔透的一個人,雖然他年紀很輕,想的事情卻很深遠,對於京兆朝堂的種種暗涌,他也似有體會,特別是太子病重之後,他更感覺京兆的氣氛緊張,似乎一觸即發。

他這樣聰明的一個人,早就打定抱住沈家這棵大樹的打算了——他對外祖父、舅舅、表兄等一干人,是又喜又敬的,自然是多多親近了。

趁着過年之時表達感情的不只是沈亦蘭一家。侍御史樑萬誠一家、禮部員外郎張澍一家也都先後來沈家拜訪了,也帶來了隆重的年禮。

除了這兩家,還有一個人是值得一說的,那就是長泰三十七的狀元、集賢殿編撰樓盛懷也上門拜訪了。

作爲沈則敬大舅哥的孫女婿,樓盛懷是以親戚和門生身份上門的,受到了沈華善和沈則敬的禮遇,當然,也和沈餘宏、沈餘樂等同齡人相處融洽。

對於這些往來之事,沈寧是知道的,她爲此感到高興,沈家的周圍,不知不覺聚集了這麼多人才。是的,人才!沈寧知道樓盛懷和古文瀾都是極有本事的人,如今他們和沈家的關係日益緊密,沈家可以倚仗的力量又多了兩分。

這一世,有許多事情不一樣了,沈寧對沈家的將來越發有信心了,沈家一定可以改變滅族的命運,一定可以!

沈開善、沈得善是在臘月二十八到達京兆的,沈華善已經沐休,專門在景泰大街等待沈開善等人。算一算,他們兄弟幾個,也有五六年沒有見過面了,在下人通報沈開善等人已經到達景泰街口了,馬上就到沈家大門了,沈華善竟然感到有些膽怯和淚意,近親情怯。人啊,越大越珍惜親情了。

沈開善、沈得善見到兄長沈華善,也不禁老淚衆橫,兄弟幾人敘說各自近況不論。

沈開善和沈得善此次來京兆,只帶了兒孫幾人,女眷則還是留在杭州祖宅。在沈則遠的安排下,當晚還設了簡單的家宴爲沈開善等人接風洗塵。考慮到他們需要時間休息和很快就是除夕,這次的家宴十分簡單,沈俞氏、沈寧等女眷都沒有參加。

“你任杭州刺史也好幾年了,此次吏部述職之後,位置應該會調整的了。杭州富庶,能夠比得上這個位置的地方不多,你多少要有心理準備。”在沈開善等人休整過後,在閒話家常過後,沈華善開始和他們談論正事了。

這首先說的,當然是沈開善即將調任的事情。

“能夠繼續留在江南道最好,不過事未必如願。我臨來京兆之前,觀察使王大人已經和我露了口風,說江南道各州,沒有位置空出來。”沈開善的表情是嚴肅的,其實不是因爲他們在討論的事情嚴肅,而是沈開善就是這樣不苟言笑的人,和兄長沈華善的笑容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之前也問過葉正純了,這個情況是屬實的,江南道各州確實沒有刺史之位空出來來。不過也不一定要留在江南道……”

其實關於沈開善的去處,沈華善已經有了想法了,其實沈開善沒有必要留在杭州了,沈得善和沈家的根基在杭州,對於杭州的情況,他們能知之甚詳的。

所以他決定讓沈開善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雖然窮惡,但是他去了這個地方,對沈家的將來能有更大的助益。

“嶺南道廣州?”沈開善喃喃說了這句話,按照兄長的計劃,這算是沈家將來佈局的一環。

他想起侄子沈則高在嶺南道的香山做縣令,如果他再去嶺南道廣州任刺史,那沈家在嶺南道的影響和勢力必定是大大增強,這樣,不須避忌嗎?

“高兒位階太低,沒有什麼要避忌的。只是這事不一定能成,這事,還得走蕭厚仁和溫珪章的路才行。”沈華善早就想到這一點了,蕭厚仁那裡倒還是有一點香火情,只是沈家和溫珪章素無往來,這事也不好辦啊。

“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這個可以慢慢籌辦。現在江南道各官員都知道太子病重。太子的身體現今究竟如何了?”關於調職一事,既然有了一個去向目標,那就好辦了,沈開善也不急,離自己到任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呢,他更關心太子的身體如何,這可是大永官員都在關心的大事。

於是兄弟兩人,開始討論京兆的局勢變化……

除夕之夜,景泰大街的沈宅召開了隆重的家宴,沈家嫡枝中的嫡枝,幾乎都齊聚京兆了,這家宴整整有五大桌,就別提有多熱鬧了。

這次家宴之上,沈寧見到了不少前世虧欠的人,兩個叔祖父,兩個叔父,還有幾個堂兄堂弟,幸好他們都在!

這樣的感嘆和慶幸,沈寧每多見一個沈家人就出現一次,怎麼都剋制不住。

叔祖父沈開善和沈得善身子都很硬朗,他們面容很相似,一個肅穆一個開朗,開善叔祖多年爲官下來,神情嚴肅的時候居多,很符合他的官身;得善叔祖是打理杭州祖宅的庶務商事的,長袖善舞,遠遠就能聽到他的哈哈大笑聲;叔父沈則學也跟着得善叔祖打理着族中的細務,笑得是很親切的,而開善叔祖的幼子沈則熙,尚未成親,這次跟着來京兆也是想着看看京兆是否有合適的姑娘家……

沈寧的思緒凌亂,心中想到的和耳中聽到的夾雜在一起,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了。只記得自己在這次家宴上喝多了幾杯,最後還是沈宓和沈瑤將她扶回青竹居的,等她醒來的時候,已經是長泰三十八年了。

長泰三十八年,新的一年,到來了。

ps:

一更!早上好。

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326章 思考班底第496章 拖你下水謀反第294章 割血第183章 原來是他!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153章 離間第448章 帝有疑第402章 平亂之人第167章 危險將起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55章 水災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92章 考課的隱患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188章 內情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58章 賑災之策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89章 過年交底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413章 兩路叛軍第464章 氣數盡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180章 表字退之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393章 一彼一還第56章 再遇應南第404章 運籌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474章 有溫情第66章 毒計第491章 克敵之火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462章 奪職第267章 西寧官動第382章 立功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287章 順遂第525章 攻心第311章 前奏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542 舊仇第340章 背後之人第248章 兩難第169章 情迷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82章 考第之危第522章 扶幼主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499章 左半朝第398章 天象現第349章 新勢力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268章 心思第314章 垂死第122章 測帝心第6章 鋪勢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474章 有溫情第394章 復起第312章 保不得!第540章 神兵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89章 過年交底第83章 解危和仁政第244章 沈餘憲第416章 悲第332章 小登科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528章 下一步第506章 七大罪狀第68章 結果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343章 身死!第299章 密謀第486章 掌軍第265章 舊情第20章 如流處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510章 禮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