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北疆之局

九月中,七大衛大將軍回京述職。國舅爺兼隴右衛大將軍蔣博文在朝堂上彈劾安北都護府都護谷大祖“無能,以國事謀己私、叛國”,指責其串通突厥、鮮卑等少數民族滋擾大永疆域,請求長泰帝下旨令谷大祖下職回京自辯,並建議撤安北都護府,將安北都護府五萬餘兵將併入隴右衛。此言一出,引起朝廷上下一片震動,甚至有的官員殿前失儀驚呼:“怎麼可能?”

沒有官員會認爲蔣博文藉此擁兵自重,蔣博文雖然是國舅爺,卻更是長泰帝的純臣。蔣博文從長泰帝潛龍時開始就追隨着他,最終還輔助長泰帝登上皇位,這從龍之功遠比外戚之家更得長泰帝信任,始伏大街西側的蔣府牌匾上還掛着長泰帝手書的“帝臣不蔽”四個大字,可見蔣家恩寵之隆。

尚未等京兆官員有其他反應,安祿侯吳能朝、兵部尚書陳知浩上疏,附議蔣博文的彈劾,認爲谷大祖在北疆多年並無建樹,反而突厥、鮮卑等日益強橫,北疆民怨漸生。吳能朝是太子妃之父,和蔣家同氣連枝,上疏附議並不奇怪,但是兵部尚書陳知浩也附議,這就讓衆官員深思了。

隨即,鎮遠公兼淑和駙馬簡向東上書駁斥蔣博文之言,認爲谷大祖鎮守北疆,是以突厥等未敢來犯,乃國之柱石;緊接着關內衛大將軍嚴律政彈劾蔣博文,認爲正是隴右衛侵佔安北都護府的糧草,使得安北都護日漸困窘難以爲繼,北疆民怨一事,蔣博文正是禍首。

嚴律正的話一出,朝廷官員皆目瞪口呆,不明白何以事情會這樣急轉直下。先是蔣博文彈劾谷大祖,後又有嚴律政彈劾蔣博文,那麼,究竟誰是誰非?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北疆的局勢究竟怎麼樣?

北疆局勢頓時成了朝廷兩方官員爭執的焦點。

大永自立國以來,便在靠近突厥、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北疆設立安北都護府,在靠近西燕的滇桂設立安西都護府。兩百多年以來,這兩個都護府各領兵將五萬餘,鎮守着大永北西兩方,護衛着大永邊疆的安全,爲大永的長治久安立下過赫赫功勞。如今,竟然有人建議撤安北都護府?那糧草又是怎麼一回事?京兆官員覺得腦袋不夠用了,因爲離北疆太遠,竟然沒有人能說出個真相來,只能陸陸續續地推測事情的起因經過。

原來是秋季馬壯草肥,北疆外盤桓的少數民族突厥、鮮卑等又趁着秋季,開始一年一度的搶掠,北疆居民深受其害。安北都護府卻是年年剿滅年年無果,漸漸民怨頓生,這纔有蔣博文彈劾谷大祖一事。至於糧草,按說是兵部直接覈撥至安北都護府的,這裡面,又關隴右衛什麼事情?衆官員再一打聽,原來是北疆苦遠,幾年前兵部出於節省考慮,就通過隴右衛將軍需物資調給安北都護府,纔有了嚴律政的彈劾。

因爲事涉軍部大事,京兆官員一時也不敢發表任何看法,就等着長泰帝裁決,不料長泰帝卻沒有任何表示,諸人的書疏皆留中不發,只說一句:“此事朕自有安置,容後再議。”並令衆官退朝。這下,使得北疆局勢更爲撲朔迷離,也使得京兆官員對北疆更爲關注,紛紛從同門、故舊那裡打探北疆的消息。自此,北疆正式進入大永朝局中心。

一連幾日,宣政殿也沒有什麼消息傳出,中書、門下的官員都紛紛禁口,嘴巴比河蚌還要緊,整個京兆瀰漫着一股壓抑的氛圍,似乎在醞釀發酵着什麼,卻遲遲未能打破。

北疆局勢之事,沈寧自然也是知道的。這幾日,沈則敬都面有擔憂,北疆局勢牽動着每個京兆官員的心,他也不知道北疆局勢究竟是怎麼樣,不由得在書房踱步,自然自語道:“留中不發,皇上這是何意?”沈寧看見沈則敬擔憂的樣子,心裡輕嘆了一口氣,想道:果然還是如此,北疆之亂果然是在這裡發端,和前一世一樣,看來即使我重生了,許多事情還是按照它原來的軌跡在進行啊。

卻不知對沈則敬說什麼。

到了九月下旬,長泰帝終於有了決定,在朝堂上宣佈:上書彈劾一一駁回,令七大衛大將軍速回駐地,令兵部直核軍需至安北都護府,令谷大祖原職鎮守北疆;又令三皇子上官永平爲安北參軍,督軍事,不日前往北疆,此事決議,不得再論!

此旨意一下,嚴律政面色微變,正想出列說什麼,督見簡向東的眼神臉色,卻又頓住,最終什麼都沒有說。蔣博文、吳能朝等則面有喜色,跪下謝恩稱謹遵諭旨。其餘官員也稱遵旨,知道這擾攘一時的北疆之事暫時告一段落,不少人都在想,皇上這是各打五十大板啊,不過這皇子監軍,是怎麼回事?

最意外的是三皇子上官永平,他沒有想到因爲北疆不明的局勢,最後竟然有個天大的驚喜落到他頭上。皇子監軍、督軍事,這不是表明若是去了安北都護府,不就是他最大了嗎?須知,安北都護有五萬餘兵將啊,若是他得到這五萬兵將爲助力,那麼問鼎帝位的分量就多了啊。他有些受寵若驚,連忙跪恩接旨,喜不自勝。聽得三皇子爲監軍的消息,二皇子和未來岳父陳知浩交換了一個眼神,意味難說,上官長治倒是很溫和且有一絲笑意,似乎在爲皇兄開心一樣。

長泰帝的旨意雖然打破了京兆壓抑的氛圍,卻讓更多的人思慮萬千,也讓更多的人嘆氣憂心。鎮遠公府內,嚴律政在向簡向東道別,他明日即將返回駐地,臨走之前,想着怎麼都要來拜別簡向東的,只聽他說道:“老師……”是的,簡向東正是嚴律政的老師,前一任關內衛將軍正是他。雖然簡向東早就移交兵權,安心在家養老,可是在關內衛還是有着極深的影響力。

“先安心回去吧。此事到此爲止了。”簡向東知道自己弟子沒有說出的話,想一想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師徒兩人一時相對無言。

“皇上,老了……”嚴律政卻是沒有忍住,還是忿忿地說出口。明面上是各打五十大板,但實際上,還是偏向了蔣博文,連鎮遠公的面子都掃了,這讓嚴律政實在咽不下這口氣。顧念蔣家的從龍之功,不捨得辦了蔣家,還給安北設了監軍,監軍?那是什麼玩意,他奶奶的,去了安北,谷大祖不把他整死纔怪。想起谷大祖的性格,嚴律政不由得有些幸災樂禍,叫你丫的當監軍。

“我看北疆之局,危矣……”簡向東想起自己的老妻淑和長公主,也很無奈,早前他就通過淑和長公主向長泰帝表達了他的憂慮,道北疆一事須慎重,蔣家不可輕易維護,免得寒了北疆將領的心,卻還是得了這樣一個結果,他都憋屈得想罵人。尤其想到長泰帝還讓三皇子監軍安北,這不明擺這不信任谷大祖嗎?這不是給北疆局勢添亂嗎?他也覺得長泰帝這次是糊塗了,也想不明白他這是何用意。

“不管那麼多,你顧好關內衛再說!把關內衛裡外給我整實了!”最後師徒兩人也只能無奈地作別了。

三皇子府諸人自然是高興萬分,一衆幕僚也在準備三皇子即將北行的對策,都表示此去北疆最好是能把谷大祖收爲己用,又充分分析了安北五萬兵將的重要性,最後還商定了一系列應對安北兵將安撫震懾收買的策略。

不說那邊陳知浩在怎樣勸說二皇子稍安勿躁,看定事情發展再說,就說五皇子府,上官長治也在五皇子府和幕僚們就三皇子任監軍一事展開討論。上官長治嘆了一口氣說:“父皇果然對老三有別的安排……”至此,他們幾個人已經隱約猜測到了何爲帝心,上官長治也不由得一陣黯然:“父皇屬意的究竟是誰?老十?老十二?可是他們還小,難道太子的病還能有起色?”李、許等人也不回答,他們自是知道上官長治這是在問自己而已。

“三皇子此人剛愎有貪,此去安北,是福是禍還說不定。安北都護谷大祖在北疆穩紮二十載,又怎麼會甘心兵權旁落?我們且等着,必有好戲看。”幕僚中有人這樣說道,這話聽得上官長治心裡一陣快意,也就不去想三皇子的事情了,與此相比,他反而更加在意另外一件事。

“陳知浩和蔣博文一向並無深交,這次怎麼會附議他?難道二皇子和蔣家達成了什麼協議?太子體弱,蔣家的榮華富貴也需要維持,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啊。”幕僚根據上官長治的思考來推斷,覺得蔣家會選擇二皇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如果蔣家和二皇子真的結成了同盟,那麼對其他皇子就大大不利了。

“請貴嬪娘娘注意觀察德妃和皇后之間的互動,便可探知一二。”許三思想要進一步確定陳知浩附議究竟是皇上的意思還是別的原因,再作決定。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天子失德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五百零三章 帝后第五百一十九章 清醒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溪山俞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走私弓弩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虛此行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錢莊第九十四章 探花古文瀾第兩百三十二章 草場案第兩百七十章 放餌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見他第三百四十五章 竟然是她!第兩百九十六章 保住第兩百四十五章 太子妃之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謝第十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一百九十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不到第四百二十一章 京兆窩案起第五十八章 賑災之策第兩百七十一章 京兆定策第五百三十章 後宅之功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燕入侵(和氏璧加更)第四百一十七章 高唱第一百八十二章 代價第三百四十五章 竟然是她!第三百八十五章 離朝第三百一十五章 寇色第四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兵吧!第四百八十五章 取其首級第兩百五十四章 妄動第兩百九十一章 出手第三十四章 喜事多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誅九族之論第五章 姨娘庶妹第三百五十六章 來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實在沒想到第兩百三十二章 草場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廷杖(一)第兩百一十三章 開始佈局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由己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祥開局第五百一十八章 夫妻重逢第一百一十五章 死局變生局第七十七章 救應南圖(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小登科第五十二章 鎮遠公病重第一百章 春闈案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沈家尚主第三百零一章 伏殺第一百四十五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有喪第五百一十三章 時到第三百零七章 嬌客第一百七十四章 和親使團嫡長女 第四百四十章 改元即到第一百零一章 春闈案四第兩百八十五章 最好的時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國之動第兩百三十六章 東宮屬官第五百二十九章 改制第四百五十九章 產子第五百三十章 後宅之功第兩百八十二章 均安樓之盟第三百八十三章 獻俘禮第八章 上任考功司第兩百七十七章 紈絝彭瑾第兩百四十二章 三策第四百五十章 北疆真相第五百五十四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六章 宮闈波瀾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守其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國有忠義哭鄭閒第三百八十一章 死生之間第兩百六十五章 舊情第五百二十八章 下一步第兩百七十三章 昆州三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匠人去向第二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趕緊走!第四百五十五章 援兵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偷天第兩百三十章 乘雲騅現世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婚之喜第五百二十八章 下一步第五百一十九章 清醒第兩百五十四章 妄動第兩百三十八章 東宮憂患第兩百一十九章 謀利第三百五十三章 新君難測第四百八十七章 祥瑞現第八十八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五百零七章 監國大臣第九十八章 春闈案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都到齊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封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