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外祖母並沒有帶他住進太師府,而是攜着他四處尋訪名醫隱士。
甚至只要聽說哪個遊街串戶的江湖鈴醫有兩下子,也被一個個找來給自己把脈。
可惜,祖孫二人費了很大的周折,就連過年也沒有回長安,卻依然沒有任何人能看出他身體得了什麼毛病。
儘管大多數時間只能透過車窗觀賞外面的美景,平心而論,作爲一個孩子,趙天闌對這次出宮之行是極爲喜歡的。
看他如同一隻飛出籠中的鳥兒,卻不能在陽光下恣意地奔跑,外祖母那羅憂心重重。
他常常在半夜醒來,發現外祖母坐在牀頭低低啜泣,不停地說着“主子對不起”之類的話。
對不起?!怎麼外祖母和孃親一樣喜歡說對不起?
她口中的主子是誰啊?孃親是她的女兒,自然不可能是主子。如果是指父皇,皇上就是皇上,怎麼會稱爲主子呢?
再說了,自己這身子骨不好,怎麼也怨不到她老人家頭上啊?對方一把年紀帶着自己四處奔波求醫,說抱歉的應該是他纔對好不好?
年幼的他怔怔地想,心中對外祖母的愧疚更多了幾分。
這一天,他和外祖母在一幫宮廷隱衛的暗中護佑下到了蜀州府保寧縣城。
其時正是正月十六,蜀人紛紛在正月最後一天出遊踏青,民間俗稱“遊百病”。①
“外祖母,咱們也去保寧山上玩玩好不好?”
到底是個孩子,看着那些穿戴一新的孩子被爹孃揹着抱着從窗外路過,他拉住那羅的手懇求道。
“保寧,保寧……”
外祖母那羅喃喃念着,突然眼眸亮了起來,握住他的手,聲音說不出的慈愛:“乖,咱們也去保寧寺燒柱香,讓佛祖保佑我的闌兒百病無災……”
說走就走。祖孫二人在暗衛的保護下,順着人流往保寧山方向趕去。
遠遠望去,保寧山臨江一邊的山體似刀砍斧切,山上的植被與岩石相互交融,猶如一道天然屏障將滾滾江水擋住,護佑一方百姓不受洪水的侵害。
保寧山名由此而來。
而更爲出名的則是山上保寧寺的主持仁智法師。
此人本是個遊方和尚在此掛單,被前任主持看中託以衣鉢成了這保寧寺的頭號人物。
據說其博學多才通曉古今,將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保寧寺打理得名聲四起,方圓數百里的民衆都前來此地燒香許願。
但此人性子卻有些怪癖,從不輕易見客。即便有人付了重金,也只在簾子後讓知客僧傳話點撥一二。
奇就奇在這一二是極其靈驗,準得讓人咋舌。那些不缺銀子的居士們紛紛解囊,將這保寧寺建造得猶如皇宮大院,十分的莊嚴華貴。
這一天人實在是在太多了!
多得讓人咋舌。
山上山下,遠望如同螞蟻大小。
等他們的馬車趕到山腳下,已近午時。眼前皆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護衛揹着趙天闌行到半山腰,穿過一大片樹林,巍峨的保寧寺近在眼前。
寺院前的空地上,林子間,人們成羣結隊漫步、遊走、聊天,還有的則是特意進寺拜佛、燒香,許下心願,等到年末再來還願。
但最最快樂的還是那些孩子。
他們呼朋喚友,急不可待掙脫大人的雙手,在林子裡開心地笑着,嬉鬧着。
從小在深宮大院長大,這些日子一直呆在馬車上的趙天闌哪裡見過如此熱鬧場景?
瞬間功夫,他被眼前鮮活的生機給深深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