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不敗在清朝
隨後的半月整個大清朝上下都忙亂起來,康熙這回的傷情當真嚴重,他接連見過阿哥們和朝中重臣之後,夜裡就禁不住發了高熱,竟是一閉眼就昏沉過去,當晚就驚動了太后急急趕來探問,娘娘們阿哥們也神色驚惶趕到,隨後便是片刻不敢輕離,而乾清宮外幾個重臣紛紛留守不得離宮。
幸而宮裡的太醫也不是吃素的,在太后懿旨嚴令之下,終於放手用了對症的方子,紛紛擾煎了藥灌下去,清晨時分康熙的高熱便降了下來,只還是未醒。
太醫們一看如此心裡有底,便拼着砍頭的風險跟太后進諫,只道,皇上這傷要好生靜養,不得再操勞政事,這湯藥也得放安神的藥材,得給身子休養生息的時間。
太后在此等情形下,抹着眼淚也振作起來,第二日又聽了東方不敗的建議,叫了人來立起屏風,在偏殿裡召來了臣子們。她先將康熙情形說了,而後細細問起康熙清醒時的安排,得知先前雖然時間緊迫,但康熙還是強撐着將諸多大事吩咐過了,餘下的不過是枝節而已,她便也放了一半心。
最後,太后板着臉吩咐:“以前這大清朝還有太后垂簾聽政的事,只哀家向來是不管事的,此時也做不來。皇帝既然已下了明旨要立太子,你們就照着皇帝的旨意做,盡心輔助胤禛臨朝理事。哀家在宮裡也聽來了不少閒言閒語,前兩日諸位都忙亂,一時不察措手不及也就算了。但從今日起,皇上的傷情不得泄露,也不得隨意編排太子阿哥們的事,定要將這股子歪風壓下去,穩住大清根基。”
衆人聽了這話,不管心裡做何想法,均是恭敬地答應了,“謹遵太后懿旨……”
太后所說的閒言閒語可當真不少,雖有康熙發了話要立胤禛,聖旨也擬就了,但康熙這傷情不穩,旨意也來不及頒下去,因而有些紛擾胤禛一時也壓不住。若不是那日康熙對着阿哥們強勢宣告,拿話逼住了他們,而胤禛自己原本就有不少臣子交好推崇,如今還不知亂成什麼樣兒。
就如先前東方不敗跟那大陽教護法說的一樣,只要康熙傷重不死,不管這大清立不立太子、立誰做太子,這朝局都得亂上一段時日。不得不說,前陣子康熙以雷霆萬鈞之勢或殺或壓,或貶或逐,一下將明珠和索額圖兩系人馬弄下去,實在是大傷筋骨之舉。至少,眼下就沒有一個重臣有像能耐迅速將滿朝文武的亂象壓下去的。
不過雖然略有些對立胤禛做太子不服的人,但胤禛和東方不敗都並未將這些人等看在眼裡。
此時就體現了東方不敗選擇這個時機重傷康熙上的好處了,畢竟前幾日滿朝推舉太子的大事還未過去,那一串惹得康熙大怒的推選胤禛的名字衆人都還記得清楚。
衆人要推舉胤禛,而康熙此時順從衆議,就立了胤禛,誰也說不出不妥來。
東方不敗本就是要鑽這個空子,他可不管那些推舉摺子上的人是不是胤禩故意聯絡起來陷害胤禛的,他能暗暗找了隆科多,也能悄悄找到別人。若說之前沒有御花園一事,他找的人還有明面上答應暗裡抗拒,還有左右逢源不說個準話的,但眼下遇着康熙重傷,又擬旨要立胤禛了,這些人等不用如何籠絡,立時就識相地靠了過來。
他們這一回頭,可就得了莫大的從龍推舉之功了,成就了好大的政治資本,就算原本再有什麼怨言,也改成歡喜了。自然,這些事當中也有胤禩一份功勞。
胤禛倒不覺得胤禩會心甘情願幫他,即便胤禩真做出了要幫他的舉動,他心裡還是有所疑慮的。只是胤禩很是聰明,他不會做什麼投誠的舉動來取信於胤禛,他只安靜下來,什麼都不做,這便讓旁人看出該如何抉擇了。
此時此刻,就算還有人願意一條道走到黑,頂着謀逆的名頭出來另選賢能,但眼見這個賢能自己都放棄了投靠了太子,他們也就只能罷了,轉而做個忠臣。
於是因着有這麼些重臣支持,又有正統大義的名頭,胤禛便不動聲色地培植拉攏,將內外兵權逐步都掌控起來,待這些實權都握在手裡了,朝中吵吵鬧鬧幾句又如何。
而爭權奪利這等事無論是在胤禛還是東方不敗看來,都是時不我待的。
實則,若是康熙重傷這件事不是東方不敗暗裡下手的話,恐怕這個時刻康熙親口在衆多阿哥里頭選擇了胤禛,胤禛心裡會有些別樣的觸動,感激或是敬服。而後胤禛心裡念着康熙,也就孝義爲先,以穩爲住,臨危受命安分穩重地做這個太子,慢慢發展自身勢力。他會維持住一年半載,好等康熙康復,而後父子聯手,再共同建立大清盛世……
或多或少的,康熙心裡也有這麼個想法,他實不知,他的兒子已然到了弒父的境地。
但就因爲東方不敗的舉動,胤禛眼下憂心他的九弟安危,根本不能留給旁人一絲幻想,就算是他的親阿瑪康熙也不能夠。
胤禛硬下心來,利用康熙昏迷的時候威逼利誘,旁人在說閒話,他也讓人去說閒話。什麼康熙好不了了,胤禛這太子不做幾日就得改做皇帝了,改朝換代的時間到了……有這等話逼着,胤禛收攏人才起來事半功倍,恐怕就算康熙傷好了,也就不能再拿掉他這個太子了。
眼下胤禛缺得不過是時間罷了,等火候夠了,胤禛度過最初的雜亂無章之後,就該上下效力,顯得得心應手起來。
而東方不敗就想要從康熙手裡搶時間,此時他費了心思慫恿了太后冒着後宮干政被萬民唾棄的名頭,在乾清宮偏殿裡立屏風去召見外臣,就是要趁着康熙昏迷讓胤禛這太子名正言順……
偏殿裡,太后敲打了一番臣子們,隨後便道:“今日還有一事,哀家知道眼下諸位裡裡外外都有不少政務要處理,但眼前就有一最緊要的事要諸位去做。”
她一頓,沉吟着道,“皇上還病着,時機不好,但這冊立太子的事要準備起來,不必太多繁盛奢靡,但朝會頒佈、祭告太廟和百官朝見等事都不能少,太子的吉服禮儀各樣都規制好,待一切妥當,就讓太子監國……”
“太后娘娘,如今緊要的是替皇上治傷……”
“太后娘娘,這祭告太廟的事是不是等皇上醒了再說?”
“太后娘娘,皇上先前可是提及讓四阿哥先學習,這監國一事似乎還有些不妥……”
“什麼四阿哥,皇上立了太子,就該佈告天下,祭祀祖宗,讓全大清的臣民百姓都曉得,都尊重起來,不然皇家威嚴何在,大清根基何在?”太后直言斥道。
有太后這一番話,立時便有人開口附和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說將起來,再不情願的人也明白這是大勢所趨,於是再不敢渾說,只得暗歎一聲認了。
經此一事,胤禛得以名正言順地處置政事,雖一時也不敢召開大朝會,但他另闢了一偏殿日日傳見朝臣,不幾日這大清朝六部機制便運轉起來,初看之下倒也井井有條。
不得不說,眼下這個時節,前邊有二阿哥胤礽初廢,朝中衆臣還未曾因爲爭儲分成好幾派,也並未因爲爭儲鬧得你死我活,所以一看胤禛立住了腳跟,穩住了形勢,很快也開始認同起來。畢竟胤禛有大義支撐,這人嚴謹自持、勤學好問,很有幾分明君的勢頭,幾個年長阿哥里頭此時又有誰人能比上呢。
那冊立太子的典禮佈置胤禛不好參與,便請了他的皇伯父來擔名頭,下邊細事雜務分派給了禮部等人,因着太后發了話要用此事穩定朝局,衆人不敢怠慢,不過小半月就理出了頭緒,急急將各樣事務備了個齊整明白。
……
胤禛忙着接受政務,培植心腹,而東方不敗這邊同樣也暗暗忙碌着。
那日康熙吩咐他到太后那兒奉承,他心裡有些算計,便也陪着五阿哥胤祺去了幾日,但等太后下了懿旨讓朝廷準備冊立太子的典禮之後,東方不敗便不再多去了,一轉頭就拎了他的十弟、十二和十三幾個去湊趣。這幾個阿哥年紀小,此時對這朝堂上的事還不甚明白,見了宮裡娘娘們爲康熙傷情憂心不安,他們也多有些惶恐,東方不敗派人去叫,倒是個個都願意來的。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事,因爲康熙昏迷了兩日,而八阿哥胤禩那兒又果然依着前言,對那御花園一案留了幾分餘地不嚴加威迫,東方不敗便能夠將他先前做下的事,以及胤禛暗裡的那些人好生梳理了一番。
不是他東方不敗心狠手辣,但若要成就大事,有些人當真不能留。
胤禩那麼配合,東方不敗也不好叫他去擔那辦事不力的名聲,他動手處置了幾個大陽教的人之後,就轉頭將這裡頭的一些蛛絲馬跡透露給了胤禩。胤禩憑着這些,果真將那御花園一案查到了這個反清復明的大陽教頭上,而且獲悉了大陽教在京畿附近策劃動亂的消息,證據確鑿觸目驚心,他不敢拖延,立時就報給了胤禛。
胤禛心裡明白得很,還是佯作大怒,和臣子們商量過後就派了人去破滅大陽教的動亂陰謀,一舉將北方各省大陽教的堂口毀了個乾淨。連番殺戮之下,再沒有一個人曉得事前有一個自稱東方教主的後裔親身見過什麼大陽教護法,鼓動大陽教策劃了一場御花園刺殺……
康熙在養傷七八日上下的時候終於轉好了一些,整個人有了些精神,便也不再喝那安神的湯藥。他一醒來,自然還是問朝局政事。起先太后攔了他兩次,最後還是攔不住,便叫人進來稟告。
胤禛默默與臣子們商量過,只帶了三四人去見康熙,衆人心裡有了決斷,真要難辦的事不會跟康熙說,而尋常政務說起來卻很有些空泛,但康熙卻沒那許多精神思索裡頭的異樣,這大臣奏事,他問政,而後衆人商量,最後他金口批斷,這一樁樁一件件,敘敘說了大半個時辰,跟以往並未有不同。
說完政務,胤禛和胤禩便將那御花園一案的結果告知康熙。
比及政務,這事康熙倒是上心,一聽裡頭的事情便是大怒。多日的昏睡和傷口的隱痛終究還是影響了他,先前康熙還對這事有些疑惑,但一看刑部和胤禩等人一同審問出來的人證物證,立時便信了。
康熙只道這反清復明的叛逆早早就滲透了大內,暗暗培植了不少死士心腹,就等着大清不穩時來一招雷霆重擊。先前康熙玩弄權術,導致朝堂不穩,就被人拿住了動手的時機。
康熙這下可不敢輕忽了,便下令仔細排查宮內人等,只要有嫌疑的,半個也不留。
東方不敗得了康熙的話,心裡暗喜,一轉頭就很是順手地將不少知悉隱秘的暗子投了進去,做得不着痕跡。而胤禩察覺了他的舉動,卻是有樣學樣,也把先前他爲陷害胤禛而留下的把柄一一抹去。
就這般,東方不敗與胤禩暗存默契,裡應外合之間就藉着康熙的手殺了個腥風血雨。
隨後康熙的傷情在東方不敗控制之下,一直有些不好不壞,恢復緩慢。東方不敗此時算是見識了這御醫們的治病法子,所以他也並未做什麼手腳,只是暗暗尋了些緣故將他看得上的幾個高明御醫調了開,餘下的幾個再來給康熙治傷,也就只能維持在那不好不壞上了。
此時胤禩在內務府,對着他略有留心便也知覺了,但他只是淡然一笑,還來尋東方不敗說了一句,“可見這聰明人使壞起來,是風過無痕、雁過無聲……”
東方不敗倒也不怕被他看穿,畢竟他用這樣的手段就沒想要瞞過這人,“八哥不用說這麼的閒話,先前你我合作無間,你有什麼手段弟弟我也是一清二楚的,何必又來調侃。”
胤禩笑而不語,東方不敗便也不理他。
時間便這麼輕快過去,又過了半月,康熙身上的傷終於有所好轉,精神也好了不少,很快就召見了胤禛。
東方不敗聽說此事時皺了皺眉,對康熙那兒他一直是有所顧忌的,但也拖了這麼些時日,眼下只看胤禛自己要怎麼做了。
也許下章,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