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二十一,閏三月底。
後燕國皇帝慕容垂途徑參合陂,看到被拓跋珪坑殺的五萬累累白骨,於是擺下香案爲死難者祭奠;軍士們也都跟着放聲放聲慟哭,哭聲響徹山谷。
慕容垂心裡既慚且恨怒,因而大口吐血,就此班師。
四月初十,大軍回到上谷郡沮陽縣時,他終因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享年七十一歲。
後燕太子慕容寶下令封鎖死訊,等到大軍回到後燕國都城中山時才正式發喪,上諡號爲“成武皇帝”,廟號“世祖”。
此時已是四月二十五,距慕容垂去世已有半個月了。
慕容垂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將事家、政治家、統帥融於一身,充分展示出了一位領袖偉大的人格魅力。
他的一生,亦是英雄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痛並快樂的一生。
他的一生,亦是慕容氏家族興衰的縮影。
慕容氏屬於鮮卑族,其姓氏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是根據《三國志·鮮卑傳》中記載,漢桓帝時,鮮卑分爲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慕容氏因而得名。二是從《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部族首領高辛氏的後裔,建立鮮卑國,單于自稱“慕二儀之道,繼三光之容”,因此以慕容爲姓,稱爲慕容氏。
在五胡十六國的歷史中,慕容家族算得上是一個耀眼的家族,他們的光芒足可媲美江左的王謝。
與江左四大家族相似的是,北方的胡族也有幾個大姓,包括慕容、拓跋、宇文、段、賀蘭、赫連、獨孤、令狐等。
慕容氏家族可以說是這些家族中最突出的一個,這個家族中可謂是英才輩出、將星雲集,就連這個時代的第一條好漢、一紙《殺胡令》威震天下的武悼天王冉閔,亦是死在慕容氏手裡。
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國曾顯赫一時,就連當時的東晉和前秦都不敢纓其鋒芒,晉帝司馬聃和秦帝苻堅因害怕前燕的武力而先後去除帝號。——這種說法來源於野史,其真實的可能性不大,但從這也足可看出慕容氏鼎盛時是什麼樣子了。
要追溯慕容垂的一生,似乎應該從他的祖父慕容廆說起。
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慕容鮮卑從一個遊牧部落變成定居的農耕部落,便是由他開始的;在西晉“八王之亂”時,他曾出兵保護過西晉懷帝,被封爲西晉平州刺史。
慕容廆有一個庶長兄,叫做吐谷渾。
與華林胡氏的開創者胡藩一樣,吐谷渾也是那種一個人創造一個民族的牛人,而他創造的這個民族後來發展成的國家,就叫吐谷渾。
在前燕正式立國前,慕容鮮卑只是一個在北方活動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父親慕容涉歸活着時,將七百戶牧民分給了吐谷渾。
兄弟兩人在草原上放牧,只是他們所養的牲畜偶爾會打架。
當慕容廆聽說自己的馬被吐谷渾部的馬所傷後,便派人責備後者道,“父汗在的時候分給你部落,你怎麼不離我遠點,把馬給傷了呢?”
草原部落原本講究的是兄終弟及,但慕容鮮卑漢化較早,已經開始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了,而慕容廆嫡子,吐谷渾爲庶長子。
吐谷渾對慕容廆獲得繼承權心有不滿,聽了他的責備後便氣氛地說道,“兩邊的馬相鬥,跟人有什麼關係?你想讓我離你遠點,那我遠走萬里之外總行了吧!”
吐谷渾說完這話,便帶着他的七百牧民向西而去;慕容廆很快就後悔了,隨之派出部落中的老人七那樓去追他回來。
吐谷渾離心已決,對七那樓道,“兄弟分離因馬而起,這也算是天意了。我雖想回去,但還要看馬的意見如何?就以頭馬的方向做決定吧!”
衆人打馬向東行數百步,羣馬悲鳴,轉而西行,七那樓只得單獨回去。
慕容廆大爲後悔,因思念吐谷渾而作《阿幹歌》歌。
——“阿幹西,我心悲,阿幹欲歸馬不歸,爲我謂馬,何太苦我阿幹爲!阿幹西,阿幹身苦寒,辭我大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幹,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幹?”
由於作此歌時,慕容廆的哥哥正住在白蘭,隨着《阿幹歌》西傳,白蘭也就改成了阿幹。“阿幹”在鮮卑語裡的意思是“哥哥”,《阿幹歌》就是寫給“哥哥”的歌。
前燕立國後,便以此歌爲輦後鼓吹大麴。
吐谷渾率部衆七百餘戶西遷陰山,後遷至枹罕一帶與羌人雜居,建立吐谷渾王國。
慕容廆去世後,慕容垂的父親慕容皝繼承了他的一切,並開始自稱燕王,建立燕國,史稱前燕。
與慕容垂的祖父輩一樣,慕容氏到了慕容皝這一代時也遭遇了同樣的嫡庶之爭。
慕容皝是嫡長子,也是慕容廆的當然繼承人了,但他上面還有一個慕容翰。
慕容翰勇武善射、足智多謀,是慕容家族中一等一的大英雄,他戰功赫赫、衆望所歸;但他與吐谷渾一樣,只是慕容廆的庶長子。
慕容翰知道慕容皝不容於己,所以在慕容皝繼位後就選擇了出奔;他先後輾轉於段氏鮮卑和宇文鮮卑,但過得並不如意。
他後來裝瘋逃回了燕國,爲吞併宇文部付出了汗馬功勞。
可功勞再大,終究還是被慕容皝賜死了。
慕容皝的衆多兒子中,被稱爲“慕容三傑”的次子慕容俊、四子慕容恪和五子慕容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還有三子慕容桓和小兒子慕容德也比較有名。
其中的慕容霸,便是慕容垂的別名。
慕容皝甚爲寵愛慕容垂,因此常對人說,“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所以給他取名慕容霸,字道業,認爲他最終能成就慕容家的霸業。
慕容皝命慕容恪擊高句麗和宇文部,慕容霸爲先鋒,時年僅十三歲,卻勇冠三軍,因功封都鄉侯。
當時的慕容霸可謂是霸氣十足,他和慕容恪一道入關擒殺冉閔、攻佔鄴城,他們的配合在當時來說稱之爲天下無敵亦不爲過。
但慕容霸和慕容恪的統帥能力幾乎不相上下,或者慕容霸比慕容恪還更勝一籌,但他卻因受慕容皝的寵愛而被慕容俊妒忌,而庶出的慕容恪卻得到了慕容俊的信任。
慕容俊稱帝后,出於妒嫉將其名改爲慕容垂,改表字“道業”爲“道明”,封爲吳王。
慕容俊病逝後,十一歲的太子慕容暐即皇帝位,慕容恪理所當然成了輔國重臣,而慕容垂卻繼續被猜忌,離權利中心更遠。
慕容俊去世的休息傳到江左,朝野上下互相道賀說,“中原可圖!”只有桓溫嘆息說,“慕容恪還活着,憂患大着呢?”
一如後來的崔浩評價的那樣,慕容恪就是慕容暐的霍光,可惜他同樣英年早逝,只僅僅輔政六年後便離開了人世。
在慕容恪彌留之際,慕容暐親問後事,前者再三叮囑,“我聽說報君主之恩最大的方式莫過於薦士,人才是誰呀?吳王慕容垂。吳王的能力十倍於臣,是管仲、蕭何一樣的人才,先帝之所以沒讓他輔政,遵循的是長幼之序,所以我先當輔臣。陛下您要是能重用他,國家就可安定,如果不用它,臣擔心秦晉兩國啊......”
慕容俊沒有將慕容垂當成託孤之臣,真的是因爲長幼之序的原因嗎?
慕容暐之母可足渾太后肯定不會這麼想,所以慕容恪死後,慕容暐並沒有將慕容垂委以重任,而重用的是慕容皝的弟弟慕容評。
慕容垂不但不受重用,而且處處被排擠,前燕國的朝政也因此而混亂。
一如慕容恪所料,前秦和東晉一起盯上了中原這一塊大肥肉。
時任東晉大司馬的桓溫,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北伐。
桓溫的大軍一路北進,以破竹之勢直至枋頭。
前燕軍隊接連失利,皇帝慕容暐只得一邊向前秦求救,許諾割虎牢關以西之地;一邊準備遷都回龍城,來躲避桓溫之鋒芒。
吳王慕容垂傲然請戰,“臣請擊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慕容垂軍與桓溫周旋,又派范陽王慕容德斷了桓溫軍的糧道,而此時前秦天王苻堅也派出了兩萬大軍由洛陽而來。
桓溫得到消息後,只能選擇暫避,慕容垂則率八千騎兵緩緩跟在桓溫軍之後。
行至襄邑時,慕容垂指揮騎兵終於發起了總攻,與慕容德的四千伏兵夾擊桓溫,大破晉軍。
這也是桓溫一生中唯一的敗仗,慕容垂卻因此名動大燕。
打退桓溫後,慕容暐與其母可足渾太后卻一面對前秦毀諾,一面準備羅織罪名對付慕容垂。
慕容垂決意避禍龍城,遂以打獵爲由微服出鄴城。
到邯鄲時,慕容垂的幼子慕容麟卻跑回了鄴城,將慕容垂逃往龍城的消息報告了慕容評。
慕容評遣精騎追趕,幸虧長子慕容令有萬夫不擋之勇,親自殿後,追兵竟不敢迫。
慕容垂不敢再去龍城,只得與段元妃,兒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舅蘭建、郎中令高弼等,轉而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