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足腦子靈活,方法多,對厲公說曰:“宋國曾受你父親恩德,從來沒有說過回報,現在仗着立你爲君主的功勞,貪得無厭,說話蠻橫無禮,不能任由他爲所欲爲。請您派使臣請齊國和魯國幫忙周旋此事。”
厲公說:“齊國和魯國能幫咱們嗎?”
祭足說:“前些年你父親出征討伐宋國,都是和齊國、魯國商量着一起出兵。何況你父親爲魯恆公能當上國君出了大力氣,既是齊國不幫忙,魯國肯定幫。”
厲公問:“怎麼跟他們說這件事呢?”
祭足說:“當初華督犯上作亂,殺了宋殤公擁立子馮爲國君時,你父親與齊國、魯國都接受了禮物,他才辦成這件事。給魯國的是受郜鼎(郜國祭祀祖先的青銅大鼎,國寶,郜國滅亡後,鼎落到了宋國),給我國的是商彝(商朝時期的青銅大鼎,國寶,商朝滅亡後,鼎落到了宋國)。現在我們給齊國和魯國說,把商彝還給宋國,大家都是明白人,宋公想起當初的情景,一定深感愧疚,不會再要財物城池了。”
鄭厲公如夢方醒,大喜道:“原來還有這檔事情!”就派人準備禮品,分頭往齊國、魯國,訴說宋莊公忘恩負義,再三索要財物的事務。
使者到魯國,把事情給魯桓公一說,恆公笑了:“當年,宋國只給了我一各鼎,現今鄭國給了他那麼多東西了,怎麼還不滿足啊?我今天就去找他,給你們說說情,這事靠給我,放心吧!”使者拜謝回國。
鄭國使者到了齊國,齊僖公因爲子忽幫助他打敗戎族人的侵略,感激子忽,本來想把二女兒許配給他,被婉言謝絕,但到底在齊僖公心中,還是偏向子忽。現在鄭國廢了子忽,就好大不高興,對使者厲聲說道:“你們國君有什麼罪,說廢就廢?當你們君主,實在是太難了!我將帶領各國國君去你們那裡討個說法。”把所有禮品全部退回,攆回使者去。
使者給鄭厲公一說,厲公大驚,趕快找祭足說:“齊僖公有意見,恐怕要出兵討要說法,我們該怎麼辦?”
祭足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我們操練軍隊,做好準備,沒有什麼可怕的?”
魯桓公滿口答應替鄭國周旋,派人約會宋莊公。
宋莊公十分客氣:“既然魯君想和我見面,寡人應當親自去魯國見他,怎麼能讓他受旅途顛簸之苦呢?”
使者回魯國覆命,很給自己面子,魯桓公很高興,事情就好辦了。畢竟人家也是一國國君,在派人約定魯國和宋國的中間地點相會。
宋莊公與魯桓公如期見面。
你好我好客氣一番後,話歸正題,魯桓公替鄭國子突說情,請求送莊公少要些財物。
宋莊公一聽,原來是爲這事啊!有點不高興,說:“鄭國子突受我的恩惠太大了!就好像一顆被遺棄的雞蛋,我小心翼翼撿來孵化,直到現在羽翼豐滿;他所答應給我的酬勞,是他本人自願的,有祭足作證,還發了誓言。現在已回國取得了君位,馬上翻臉不認賬,我可不是好欺騙的?”
魯桓公周旋道:“您的恩惠,他怎麼會忘呢?可是他剛當上國君不久,國庫空虛,一時湊不夠,能夠寬限一些時間,以後會少不了您的,這事我給你做擔保!”
宋莊公聽魯桓公說完,反問:“金、玉、糧食,一時湊不夠的藉口還說得過去,那三座城交割,也就說句話的事,爲什麼也磨磨蹭蹭?”
魯桓公解釋說:“子突怕的是祖宗基業拱手讓人,留下話柄被人恥笑,所以用三城的賦稅替代,不是已經送給你幾萬鍾糧食了嘛!”
宋莊公說:“二萬鍾糧食,是在許諾的財物裡面的一部分,和三座城沒丁點關係,何況許諾的物品,給我一半也沒有。現在就這樣,往後一拖,時過境遷,不就全忘了?我還有什麼指望啊?您替我想想辦法吧!”皮球又踢回來了。
魯恆公沒想到宋莊公如此固執,暗自搖頭,話說道這份上,聚會到此爲止。兩人分手,各歸各國。
魯桓公派人去鄭國,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給鄭厲公和祭足。
鄭厲公又派人帶上商彝大鼎呈獻給魯桓公說:“這原是宋國的寶貝,我們不敢擅自保留,請送還給宋國,代替三城。我們再進獻三十雙玉璧,二千鎰黃金,麻煩您再去給說說好話,求求情。”
魯桓公情不得已,只得硬着頭皮親自去宋國。二國君相見寒暄過後,魯桓公又替鄭國賠禮道歉,把玉璧、黃金交給宋莊公,說:“你說的沒錯,鄭國許諾東西,給你還沒有一半,我嚴肅斥責了他,鄭國這才努力準備了這些東西給你。”
宋莊公這次聚會,表現的冷淡了許多,看了看送來的玉璧、黃金,客套話沒說就問:“三座城什麼時候交割?”
魯桓公答道:“鄭厲公考慮到祖先創業艱難,他不敢因自己的恩怨就輕易地丟失領土。現在敬獻一件寶物,希望能代替三城。”命令身邊隨從擡進來一件物品。
宋莊公聽說“私人恩怨”四個字,眉頭微微一皺,命令把擡進來這個物品的黃錦緞揭開,他認得是商彝大鼎,這是當初宋國賄賂鄭國的禮物,臉色頓時沉下來,這不是在揭露自己的短處嘛!假裝不認識,問:“這東西有什麼用?”
魯桓公說:“這是貴國寶貝,鄭厲公的父親曾給你們國家幫忙,你們贈送給他的,鄭國一直視爲珍寶,如今鄭厲公不敢繼續佔有,歸還給您。希望您考慮舊日情份,免去割讓的三城。這樣,鄭厲公和鄭國以後的國君一定都會感激您的。”
宋莊公聽到提起自己篡位,賄賂各國的事,羞的面紅耳赤,含含糊糊說道:“以前的事我記不清了,我回去問問怎麼回事。”
魯恆公看到宋莊公慚愧的樣子,認爲莊公不會再索取三城,也就不再追問,二人又客套一番,拱手而別。